首頁 >台語文學發展年表
台語文學發展年表
起迄時間:

1920 年~1929 年

  • 1926 年
    03.10
    真耶穌教會tī彰化線西ê十五張犁行浸禮,設頭1間教會――線西教會。
  • 1926 年
    02.
    《台灣教會報》第491卷刊林燕臣ê七字á 6 pha〈Sòng-pia̍t-hōe〉(送別會)。←送巴克禮
  • 1926 年
    01.24
    賴和,〈讀台日紙的「新舊文學之比較」〉(《台灣民報》89):「新文學運動……她的標的,是在舌頭和筆針合一」;「在現狀下的新文學,尚沒有橫書的必要性,但將來音字採用的時候,就有橫書的必要了」;「新文學的趨向,是要把說話用文字來表現,再少加剪裁修整,使其合於文學上的美」;「一事還須別說幾句,就是音字的併用。在現狀下,有許多沒有文字可表現的話語,這事在佛典輸入時代……有無新造的字,固不能知,大部分是用固有的字音,來翻譯梵語,有的另加口傍,以別於本來的字義」;「又像山歌的餘音(如噯喲兮)種種樂具的聲音,不用音字,是不能表現」;「一篇文章中,插有別種的文字,是進化的表識,若嫌洋字有牛油臭,已有注音字母的新創,儘可應用」;「苦力也是人,也有靈感,他們的吶喊,不一定比較詩人們的呻吟,就沒有價值」。
  • 1926 年
    01.
    李水車,〈Tio̍h O̍h Káu-hiā〉(Tio̍h學Káu-hiā),《芥菜子》3。
  • 1926 年
    *白話字文獻:長老教會大會聖詩編輯部編,《Sèng-si: Khîm-phó͘》(聖詩:琴譜)(新樓書房)。
  • 1926 年
    *長老教會聖詩編輯部編,漢字版無譜《聖詩》(台北州淡水郡淡水街淡水字砲臺埔三四番地)。
  • 1926 年
    *台北博愛協會(台灣工友協助會)。(呂訴上1961:307)
  • 1926 年
    *府城黃金火醫師組「文化劇團」。(呂訴上1961:174-5)
  • 1926 年
    *張我軍,《中國國語文法》(台南新報社)〈序言〉:「用漢字寫台灣土話的,也未嘗不可以稱做『白話文』。」(趙遐秋、呂正惠主編2002:83)
  • 1926 年
    *台灣文化協會設漢文委員會。(吳文星1987b:56;陳培豐2006:410)
11頁,共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