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語(注類、提要/目次揭示): |
本書收錄楊逵、王詩琅、彭瑞金、葉石濤、李魁賢等人的文章,追念賴和的生平行誼,及論述其文學理念與成就,全書共40篇,分為上下冊:上冊:毓文〈甫三先生〉、王錦江〈賴懶雲論〉、楊雲萍〈追憶賴和〉、楊逵〈憶賴和先生〉、朱石峰〈回憶懶雲先生〉、守愚〈小說與懶雲〉、一剛(王詩琅)〈懶雲作城隍〉、梁德民(景峰)〈賴和是誰〉、賴恆顏〈我的祖父懶雲先生〉、葉榮鐘〈詩醫賴懶雲〉、林邊(林載爵)〈忍看蒼生含辱〉、王曉波〈臺灣新文學之父──賴和與他的思想〉、彭瑞金〈開拓臺灣新文學的──賴和〉、花村〈從舊詩詞起家的臺灣新文學之父──賴和〉、陳明臺〈人的確認──試論賴和先生的人本意識〉、施淑〈秤仔與秤錘──論賴和小說的思想性〉、高天生〈覺悟下的犧牲──賴和先生的文學生涯〉、黃武忠〈日據下的小民悲歌──賴和新文學作品試論〉、汪景壽〈臺灣小說作家論〉、黃得時〈臺灣文學播種者──賴和〉、林荊南〈忠烈祠裡的大文豪──賴和先生〉。下冊:王燈岸〈懶雲、賴和先生讓我們永遠追懷您〉、陳永興〈賴和先生、你在何方──一個臺灣學醫青年的反省〉、李魁賢〈賴和詩中的反抗精神〉、葉石濤〈為什麼賴和先生是臺灣新文學之父〉、葉寄民〈不死的野草──臺灣新文學的奶母賴和〉、張恆豪〈臺灣新文學之父──賴和〉、包恆新〈臺灣現代文學的先驅者──賴和〉、林衡哲〈臺灣現代文學之父──賴和〉、古繼堂〈「臺灣的魯迅」──賴和〉、林瑞明〈賴和的文學及其精神──第64次臺灣研究研討會記錄〉、栗多桂〈臺灣抵抗作家的一面光輝旗幟──賴和〉、康原〈臺灣新文學之父──賴和先生小傳〉、林瑞明〈民間的兒女〈相思〉引言〉、林亨泰〈賴和的反向思考〉、呂興忠〈賴和小說的技巧與思想〉、黃重添〈臺灣新文學的「奶母」──賴和〉、呂興忠〈從賴河到洪醒夫──談臺灣新文學的原鄉〉、陳芳明〈百年孤寂的賴和〉、林柏維〈鬥鬧熱的〈一桿秤仔〉〉。正文後附錄〈賴和先生年表簡編〉及〈賴和先生著作年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