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料庫介紹
詳目式查詢結果
再查詢:
作品查詢
作家:
劉吶鷗
本名:
劉燦波
筆名:
洛生、吶吶鷗
性別:
籍貫:
臺灣臺南
出生日期:
1905年9月22日
生或卒:
已故
辭世時間:
1940年9月4日
學經歷:
日治時期鹽水港公學校、臺南長老教會中學就讀,日本東京青山學院中等部畢業,高等部英文科畢業,震旦大學法文特別班就讀。曾與施蟄存等人在上海創辦第一線書局,並主編《無軌列車》半月刊、《現代電影》,曾任導演。最後接任汪精衛政府籌辦的「國民新聞社」社長後,於1940年9月4日午宴後,在上海四馬路京華酒家樓梯口被刺殺。
文學風格:
劉吶鷗的創作文類包括論述、小說、劇本。縱觀劉吶鷗的一生,被視為「三分之一臺灣人,三分之一上海人,三分之一日本人」的他,藉由其行事風格可見其獨特的性格。就現代小說與電影領域而言,劉氏表現出具有挑戰意識和前衛的實驗精神,他自日本轉介發源於法國的「新感覺派」到上海,而該派特色是以「相當突出的頹廢、悲觀乃至絕望、色情的傾向」著稱,故不見容於當時暢行寫實作風的藝術界。另外,他認為電影的本質是戲劇,儘管表現的手法不同,但是應該保留著本質,這種「軟性電影」的論調也與當時將電影視為教育工具的主張迥異,在當時曾引發過一場論戰。無論在電影界或是文藝界,劉氏在其作品及行事風格中皆展現出宏觀的視野,並透過譯介的方式將國外藝術理論帶進文壇,為三、四○年代重要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