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料庫介紹
詳目式查詢結果
再查詢:
作品查詢
作家:
彭邦楨
性別:
籍貫:
湖北黃陂
出生地:
漢口市
出生日期:
1919年8月21日
來臺時間:
1949年
生或卒:
已故
辭世時間:
2003年3月19日
學經歷:
彭邦楨15歲開始寫舊詩,曾自言:「最初學唐詩,從學音韻平仄與格律作對開始,這個啟蒙曾影響我一生,而後纔進入寫詩階段。」1940年軍校畢業至重慶接受新文學之洗禮,改習新詩。1951年結識紀弦、覃子豪、鍾鼎文、方思等人,並開始在各報刊發表抒情詩作,另協助紀弦出版《詩誌》、復辦《現代詩》,協助覃子豪編輯《詩葉》且復編《新詩週刊》。1955年與墨人合編《中國詩選》,此為光復後臺灣第一部新詩選集。1969年自軍中退役,參與羅行、辛鬱等創辦「十月出版社」,同時與羊令野、洛夫等籌組「詩宗社」。1975年赴美,與美國女詩人梅茵.黛麗兒(Marion E.Darrell)結婚,並擔任美國世界詩人資料中心主席。1992年與方思、尹玲、宋穎豪等人創辦《詩象》詩刊。黃埔陸軍官校畢業,曾獲巴基斯坦自由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文學風格:
彭邦楨創作文類以詩為主,論述、散文次之,主要論述為反對新詩之「橫的移植」、潛心研究格律詩、並推廣押韻之現代詩。1978年在國內發表「試寫現代詩押韻十首」,反對現代詩廢韻的主張曾引起廣泛討論。作者堅持的創作理念是:「肯定傳統文化,主張自詩經、楚辭、漢賦重新詮釋語彙,使新詩文字更豐盈,象徵更豐美。」早期詩作多以人生與愛情為主題,呈現出清晰意象兼具聲韻之美;晚期風格、語言文字更加成熟精練。《載著歌的船》表現出語言簡潔、明朗的詩風,有別於當時隱晦與艱澀的詩作;〈花叫〉為彭邦楨代表作,善於運用長句的突然斷句與跨行,呈現出詩作的音樂性與藝術性。辛鬱認為〈花叫〉具有超然的浪漫氣息,且「充分表現一位中年詩人內心對真愛的渴求而成絕唱」。
文學成就:
曾獲中華文藝創作獎、菲律賓桂冠詩人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