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料庫介紹
詳目式查詢結果
再查詢:
作品查詢
作家:
張文環
性別:
籍貫:
臺灣嘉義
出生日期:
1909年8月28日
生或卒:
已故
辭世時間:
1978年2月12日
學經歷:
1931年進入日本東洋大學文科,1933與吳坤煌、王白淵、巫永福、蘇維熊、曾石火等組織「臺灣藝術研究會」,並創辦《フオルモサ》(福爾摩沙)雜誌。1935年以《父の顔》(父親的顏面)入選日本《中央公論》小說徵文第四名。1938年返臺,翻譯徐坤泉《可愛的仇人》為日文、擔任《風月報》日文版編輯,另任職於「臺灣映畫株式會社」。1940年加入西川滿等人倡立的「臺灣文藝家協會」,隔年與王井泉、中山侑、陳逸松、黃得時等人成立啟文社,並創辦《臺灣文學》雜誌。1942年10月赴東京參加第一回「大東亞文學者大會」,戰後1946年當選臺中縣參議員,1948年任職臺灣省通志館編纂,1974年完成長篇小說《地に這うもの》(滾地郎),另一長篇小說《從山上望見的街燈》惜未完稿即辭世。
文學風格:
張文環的創作文類以小說為主,另有評論與隨筆發表於期刊。其作品具有濃厚的鄉土意識及民族精神,如〈夜猿〉中,對民俗與民間慣習、庶民的日常生活及感情等,有非常細微生動的描寫;〈閹雞〉則是自身家鄉嘉義梅山為背景,巧妙地將風土民俗融入小說當中,忠實描繪出日治時期的鄉村景象。葉石濤曾說:「張文環文學的特質在於他濃厚的人道精神。……他透過臺灣農民被欺凌、被損害的悲慘生活的描寫,成功地闡明了全世界每一個角落裡的農民那謙和、樸實的普遍性靈。」長篇小說《地に這うもの》費時二年時間完成,並入選日本「全日本優良圖書一百種」,這部小說清晰透露張文環的思想,並表現其民族性,可作為日據時期臺灣人的生活見證。
文學成就:
1943年以〈夜猿〉短篇小說,獲「皇民奉公會」頒第一屆臺灣文學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