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台語文學發展年表
台語文學發展年表
起迄時間:

1980 年~1989 年

  • 1982 年
    10.25
    趙天儀,〈方言詩的開拓者:論林宗源的詩〉(《文學界》4)認為林宗源ê詩作「口語化的台灣話融入國語的語法結構」佔khah大面。←鄭良偉1988
  • 1982 年
    10.23

    林宗源tī成大參加廖莫白ê演講會,tī會後座談發言(參考:廖莫白,〈向本土紮根向世界開展〉,中國青年寫作協會成大分會發行ê《鳳凰集刊》5 [1983.05]:106-07;109):「用方言入詩,有時因缺乏資料,會碰到不知用那一個字正確的問題,……有時候我會用國語來拼湊,所以演成台語國語混為一體。其實國語也是漢語,混在一起只要別人看得懂,而又能流露感情就行了,所以寫詩不用強調方言國語之分,只問其能否適切表達感情,用你最熟悉的語言寫。//……台語 [、] 國語在文字上還是共通的,由 [用] 台語寫大致是可以被接受的。」針對廖莫白問i「山地人」寫詩beh án怎寫ê問題,林宗源回應:「他要表現山地的風俗習慣,鄉土人情,他可以用他們的語言表現。」(109)回答古典漢詩kap現代詩koh-iūⁿ ê問題,林宗源講:「我們也是中國人,這一代人寫出來的東西同樣延續中國的傳統,但有一點得注意,活在此代的作家,不管新舊,得有一點覺醒,要創造我們的傳統,現在的傳統,這樣才有意義……」(110)

  • 1982 年
    10.10
    文建會主辦第一屆民間劇場(-1986.11,全5屆,邱坤良、曾永義製作),由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邱坤良)承辦。(江武昌1986)
  • 1982 年
    10.01-10.15
    吳守禮,〈閩南語史研究的回憶〉,國語日報《書和人》477-478期。
  • 1982 年
    10.
    王育德,日中版《台灣語入門》(東京)。
  • 1982 年
    10.
    中國廈門大學中國語言研究所漢語方言研究室編,《普通話閩南方言詞典》(普閩典),三聯書店香港分店、福建人民出版社聯合出版,自創「閩南方言拼音方案」。
  • 1982 年
    09.14
    華視播中晝檔「國語」歌仔戲《七世夫妻:系列之二》。(新聞局規定台語歌仔戲檔期bē-sái超過2個月;2月日ê檔期soah,ài播1個月ê「國語」節目。)
  • 1982 年
    09.01
    林宗源著、陳金蓮(錦連)譯,日語詩集《嚴寒•凍え死なぬ夢》(笠詩社)。北原政吉寫序,講林宗源是「真摰な鄉土詩人」:「あえて標準語とされていゐ北京語にとらわれず、台灣生れの台灣育ちという地方人根性を粉飾しない。自負をもって訛りのあゐ台灣の方言を尊重していゐ。」( )
  • 1982 年
    09.01
    1980sTGS:獅谷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出版《台灣鄉土歌曲全集:第一輯》:歌本koah錄音帶8塊。第3塊,簡上仁作曲、改詞(王聖宗作詞ê〈海岸線〉lia̍h外)、演唱。3A收向陽ê〈阿爸的飯包〉、〈阿媽的目屎〉、〈阿公的煙吹〉、〈阿母的頭毛〉、〈做布袋戲的姐夫〉;3B收謝武彰ê〈阿爸的嗽聲〉、〈唱著心內彼條歌〉、羊子喬ê〈古井〉、王聖宗ê〈海岸線〉、簡上仁ê〈故鄉戀歌〉kap台灣唸謠〈育子歌〉。
  • 1982 年
    09.
    百科文化事業公司出版「中華民俗藝術叢書」第1輯:許常惠,《台灣福佬系民歌》;楊兆禎,《台灣客家系民歌》;呂炳川,《台灣土著族民歌》;張炫文,《台灣歌仔戲音樂》;王振義,《台灣的北管》。
67頁,共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