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台語文學發展年表
台語文學發展年表
起迄時間:

1980 年~1989 年

  • 1984 年
    10.15
    林宗源,〈方言與詩〉(《笠》123):1.語際關係:「一國必須建立共同使用語文交通的公器,這是不待多爭的事實。但與提倡方言並不相背,可以做平衡的發展,最少也要讓它自然自生……現在的國語,已經不是純粹的北京話,也是事實。假如能好好地運用方言,是可以為國語注入精彩的神髓,豐富國語,使國語與台語融洽,成為一種文學的語言。」「新的語彙,新的字眼,若能好好地運用加以創造,也是豐富母語,創造詩語,必然又必須做的事。」2.正名邏輯&口語論:「母語才是詩的語言……凡是詩,則必須使用母語表現。不用母語,絕不能表現該時代該社群內人民的感情與精神,透過文[字]學的表現,創造屬於自己的詩」;「詩為何是最具有地域色彩的文體,正是使用母語的關係」;「今日母語的問題,不再是閩南語的問題,而是台灣語(指河洛語系)的問題。」2.母語kap偉大作品ê關係:台灣作家phì-siùⁿ ka-tī ê母語、文字,甘願做「文化的屬民」、「文學的奴隸」。←1986.02《濁水溪》代序
  • 1984 年
    10.15
    1980sTGS:龔顯榮,台語詩〈空中王祿仔仙〉(分段詩),《笠》123。←parody
  • 1984 年
    10.15
    1980sTGS:牧陽子,台語詩〈八萬農業大軍〉(1984.02.17鹿谷),《笠》123
  • 1984 年
    10.
    《台灣教會公報》1715期7版:教育部函內政部公文(10/20):「山地鄉及偏遠地區教會使用方言及羅馬拼音字傳教,情況嚴重,勢力猖獗,不可等閒事之,且部份人士,居心叵測,必須有效加以制止,並予勸導,並應力求傳教士使用國語傳教,以免妨礙國語文教育之推行。」(林本炫1994:106;黃宣範2004:54;李金銓1987:203)←1985.01.13《台灣教會公報》回應
  • 1984 年
    10.
    胡莫,〈台語書面化之路〉,《台灣與世界》15-16(合刊號)。(趙、呂編2002:459)
  • 1984 年
    09.15
    漢羅合用論:許極燉tī《台灣文藝》90期發表〈台灣文學需要充實的維生素:泛談台語與台灣文學的關係〉,提出甌駱論kap「台語的台灣文學與台灣文學的台語」ê口號,mā主張(台語)至少「局部表音化」、「漢字譯音(借音字)羅馬字化」。←口號:胡民祥(1984.8/25)、許極燉
  • 1984 年
    09.11
    長老教會總會教會音樂委員會kap亞洲聖儀與聖樂學院學辦第一屆台語聖樂與詩詞研討會;駱維道發表演講詞〈台灣聖詩之回顧與展望〉。
  • 1984 年
    09.02
    黨外公政會成立。
  • 1984 年
    09.
    台語漢字論、漢羅合用文:鄭良偉,〈談台語裏的訓用字〉,《台灣風物》34.3。結論:「以筆者個人經驗無論書寫或閱讀都以漢字和拼音文字混合的文字最有效律」。←鄉土文體
  • 1984 年
    09.
    陳千武,華語詩〈すみません & 對不起〉,《台灣詩季刊》6。
50頁,共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