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台語文學發展年表
台語文學發展年表
起迄時間:

1980 年~1989 年

  • 1986 年
    10.
    正名論述:宋澤萊,〈咱來湊陣用台語唸詩〉(《台灣新文化》2):「台語佮咱台灣文學个問題,毋是爭論个問題,是實踐个問題」;「受日本教育个咱个老前輩,伊們講戰後,伊們無辦法用北京語寫文學,伊們个文學天才被壓制了,但是咱也無看著伊們寫啥物台語个文學」;「希望將來有《台語文學》這一種專門刊物个產生」。
  • 1986 年
    10.
    向陽,〈恢復自尊:用台語寫詩〉,《台灣新文化》2。
  • 1986 年
    10.
    《南方》創刊。
  • 1986 年
    09.28
    1986年黨外選舉全國後援會tī圓山飯店集會,宣布新黨――民主進步黨成立。(陳忠信1987)
  • 1986 年
    09.15
    李亦園編,《劇變與調適:一九八五台灣文化批判》(高雄:敦理)。
  • 1986 年
    09.13
    林衡哲,〈現代化國家的文化建設〉,《台灣民報》57;島內10大文化建設之六:長老教會設「台語學校」;「長老教會不但要宣揚基督教的福音,也要擔負起保存母語與台灣文化的重任」;「保存漢字」、發展羅馬字系統。←1986.04,林衡哲,〈海外台灣人十大文化建設〉
  • 1986 年
    09.07
    黨外編輯作家聯誼會組黨工作小組公佈政綱草案,6項基本主張之一:「以閩南語、北京話、客家話為國訂通用語言,並鼓勵原住民使用其固有語言。」(黃宣範2004:56)
  • 1986 年
    09.01
    《台灣新文化》月刊創刊(-1988.05,全20期,查禁11期);標頭:「台灣新文化就是『要做進步而民主的「家長」的文化』。台灣新文化絕對是一種主體性的文化,不是傳統中國的媳婦,不是外來文化的附庸」。←台語作家:胡民祥、林央敏、宋澤萊、洪惟仁、向陽
  • 1986 年
    09.
    洪惟仁出版《台灣禮俗語典》(自立晚報社);〈一部可以閱讀的台灣文化語典〉稱:「沒有台灣話就沒有台灣文化」(13);「總括一句話說,漢字根本無法完全描寫閩南語。」「要完全拋開漢字的束縛,還閩南語獨立的『語格』,惟一的辦法是使用拼音字。」(18)主張「漢字、拼音字雜用」kap諺文:「雖然拼音字有其優秀之處,但是由於中國人習慣使用漢字,加上台語聲調比較複雜……最好的辦法是像日文和韓文一樣,一部分用漢字,一部分用拼音字。」「畢竟漢字是丟不掉的包袱,羅馬字充其量只能用作注音符號罷了。」(20)
  • 1986 年
    09.
    董芳苑,〈正視「父母話」之重要性〉,《台灣文化》6。
34頁,共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