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號 |
篇名 |
編著譯者 |
1 |
方志資料之徵集方法 |
杜學知 |
2 |
宋代「毗舍耶國」確在臺灣非在菲律賓考 |
梁嘉彬 |
3 |
苗栗革命事件的初步檢討──一、革命的烽火‧二、這時代的社會背景──(一)內部的關係‧(二)外部的關係‧三、各首腦者及各事件的概況──(一)羅福星與苗栗事件‧(二)李阿齊與關廟事件‧(三)沈阿榮與南投事件‧(四)張火爐與大湖事件‧(五)賴來與東勢角事件‧四、對各事件的檢討──A這事件的背後關係B各首腦的活動﹝忄靑﹞形──(一)劉士明是這次革命的中心人物‧(二)羅福星的渡臺及其活動﹝忄靑﹞形‧(三)吳頌賢的革命活動‧(四)黃光熙等的活動‧(五)賴來等的活動‧五、革命的敗北‧苗栗革命事件關係者調查表(民國三十四年十一月現在) |
連曉靑 |
4 |
「新港文書」之ㄧ新例──第八十八號新港文書 |
宋文薰 |
5 |
馬偕牧師在北部臺灣醫療界之事蹟──Ⅰ前言‧Ⅱ馬偕牧師之施藥與偕醫舘之開設‧Ⅲ馬偕牧師之拔齒術‧Ⅵ馬偕牧師眼中之在來醫療工作及當時一部疾病流行之狀況‧Ⅴ結語‧附圖(一)淡水偕醫館‧附圖(二)馬偕牧師與門徒拔齒狀況 |
李騰嶽 |
6 |
乙未抗日在文壇上的反映──一緒言‧二抗日的﹝忄靑﹞緒‧三馬關割臺‧四臺灣民主國‧官弁的動搖‧六、抗戰經過‧七抗戰人物──(一)唐景崧(二)劉永福(三)邱逢甲(四)林朝棟(五)黎景嵩(六)吳湯興(七)楊載雲(八)吳彭年‧八、日人的暴行‧九殘破的河山‧一0歸國的官弁‧一一陷後的臺胞‧一二結論‧本文主要參考書 |
廖漢臣 |
7 |
臺灣早期文學史話──一、緒言──一古族文學‧二鄕愁文學‧三異民族間之融合,同化,征服,抗掙之文學‧二、古族文學──一大傑巔社祝年歌‧二新港社別婦歌‧三武洛社頌祖歌‧四下淡水社頌祖歌‧五搭樓社懷念被水害歌‧六阿猴社頌祖歌‧七淡水社力田歌‧八力力社飲酒捕鹿歌‧九茄藤社飲酒歌‧十放﹝糸索﹞社種薑歌‧十一瑯﹝王喬﹞社待客歌‧十二蕭瓏社種稻歌‧十三諸羅山社豐年歌‧十四哆囉嘓社麻達遞送公文歌‧十五打猫社蕃童夜遊歌‧十六他里霧社土官認餉歌‧十七斗六門社衆娶妻自誦歐[歌]‧十八大武壠社耕捕會飲歌‧十九大武社捕鹿歌‧二十東西螺社渡年歌‧二十一二林大突馬芝遴三社納餉歌‧二十二南社會飲歌‧二十三南北投社賀新婚歌‧三[二]十四猫霧拺社男婦會飲應答歌‧二十五蓬山八社﹝忄靑﹞歌‧三、明鄭文學(鄕愁文學)──一、感憶‧二、望月‧三、夕飱不給戱成‧四、思歸五首‧感懷八首‧天妃宮一首‧舟山感舊(四首錄一)‧述懷(二首錄一)‧放歌‧絕命詞‧殉節篇為烈婦洪和作‧詠「澎湖」二首 |
徐坤泉 |
8 |
宜蘭縣三星鄕平埔族之人口分析──1戶口‧2一戶內之家族人數‧3家族之構成‧4子女數‧5年齡‧6婚姻‧7通婚關係‧8養女,童養媳‧9轉入及轉出‧10出生及死亡‧11姓‧12名‧13生計 |
余錦泉 |
9 |
本刊第二卷一二期目次 |
[編輯部] |
10 |
臺灣近海海流圖 |
梁嘉彬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