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
出處 |
作者 |
詩題 |
1 |
《重修臺灣縣志》 |
六十七 |
初抵臺灣柬書都諫
|
2 |
《重修臺灣縣志》 |
六十七 |
新雨
|
3 |
《重修臺灣縣志》 |
六十七 |
新月
|
4 |
《重修臺灣縣志》 |
六十七 |
鹿耳門汛即事
|
5 |
《重修臺灣縣志》 |
六十七 |
登澄臺觀海【澄臺】
|
6 |
《重修臺灣縣志》 |
六十七 |
夢蝶園
|
7 |
《重修臺灣縣志》 |
方達義 |
赤嵌夕照
|
8 |
《重修臺灣縣志》 |
方達聖 |
鯽潭霽月
|
9 |
《重修臺灣縣志》 |
王之科 |
法華寺
|
10 |
《重修臺灣縣志》 |
王兆陞 |
蔣公祠,二首之一
|
11 |
《重修臺灣縣志》 |
王兆陞 |
蔣公祠,二首之二
|
12 |
《重修臺灣縣志》 |
王宗達 |
秋月
|
13 |
《重修臺灣縣志》 |
王德元 |
鯽潭霽月
|
14 |
《重修臺灣縣志》 |
立柱 |
臺陽八景
|
15 |
《重修臺灣縣志》 |
朱術桂 |
絕命詞
|
16 |
《重修臺灣縣志》 |
何勉 |
喜雨和韻【夏日得雨次韻】
|
17 |
《重修臺灣縣志》 |
何借宜 |
弔殉節五妃墓【五妃墓】【寒食過五妃墓】
|
18 |
《重修臺灣縣志》 |
何借宜 |
雨後口占
|
19 |
《重修臺灣縣志》 |
吳應造 |
有感
|
20 |
《重修臺灣縣志》 |
吳觀域 |
春風
|
21 |
《重修臺灣縣志》 |
吳觀域 |
新綠
|
22 |
《重修臺灣縣志》 |
吳觀域 |
二贊行橋
|
23 |
《重修臺灣縣志》 |
宋永清 |
赤嵌城
|
24 |
《重修臺灣縣志》 |
宋永清 |
紅毛樓【赤嵌樓】
|
25 |
《重修臺灣縣志》 |
宋永清 |
登小西天最高頂拈得五微【竹溪寺】
|
26 |
《重修臺灣縣志》 |
李中素 |
題畫秋村疊嶂圖
|
27 |
《重修臺灣縣志》 |
李丕煜 |
登紅毛城,二首之一
|
28 |
《重修臺灣縣志》 |
李丕煜 |
登紅毛城,二首之二
|
29 |
《重修臺灣縣志》 |
李欽文 |
海會寺
|
30 |
《重修臺灣縣志》 |
李欽文 |
登紅毛城
|
31 |
《重修臺灣縣志》 |
李雰 |
龍潭夜月
|
32 |
《重修臺灣縣志》 |
李雰 |
屏山夕照
|
33 |
《重修臺灣縣志》 |
沈光文 |
番橘【公孫橘】
|
34 |
《重修臺灣縣志》 |
沈光文 |
題寧靖王齋壁【題寧靖王齋堂】
|
35 |
《重修臺灣縣志》 |
沈光文 |
往寧靖亭修謁【往寧靖園亭脩諾】
|
36 |
《重修臺灣縣志》 |
沈光文 |
野鶴
|
37 |
《重修臺灣縣志》 |
周于仁 |
別澎湖十六韻【丙辰六月別澎湖十六韻】【別澎湖】
|
38 |
《重修臺灣縣志》 |
周日燦 |
初夏讌集
|
39 |
《重修臺灣縣志》 |
周芬斗 |
金雞曉霞
|
40 |
《重修臺灣縣志》 |
周芬斗 |
雁門煙雨
|
41 |
《重修臺灣縣志》 |
周鍾瑄 |
吞霄觀海【通霄觀海】
|
42 |
《重修臺灣縣志》 |
周鍾瑄 |
登八里坌山遠眺【遠眺】
|
43 |
《重修臺灣縣志》 |
周鍾瑄 |
羅山誌別【誌別】
|
44 |
《重修臺灣縣志》 |
林材 |
春郊
|
45 |
《重修臺灣縣志》 |
林材 |
旂尾秋蒐
|
46 |
《重修臺灣縣志》 |
林菼 |
斐亭聽濤次韻【斐亭】
|
47 |
《重修臺灣縣志》 |
林鳳飛 |
登紅毛城詩【赤嵌城】
|
48 |
《重修臺灣縣志》 |
林翼池 |
中秋夜望月
|
49 |
《重修臺灣縣志》 |
林翼池 |
安平晚渡
|
50 |
《重修臺灣縣志》 |
林麟昭 |
赤嵌城【赤嵌城懷古】
|
51 |
《重修臺灣縣志》 |
金鳴鳳 |
金雞曉霞
|
52 |
《重修臺灣縣志》 |
洪滄洲 |
題畫,二首之一
|
53 |
《重修臺灣縣志》 |
洪滄洲 |
題畫,二首之二
|
54 |
《重修臺灣縣志》 |
范昌治 |
安平鎮
|
55 |
《重修臺灣縣志》 |
范咸 |
二十六日晚泊澎湖
|
56 |
《重修臺灣縣志》 |
范咸 |
二十八日入鹿耳門過七鯤身
|
57 |
《重修臺灣縣志》 |
范咸 |
三月二十五日渡海紀所見
|
58 |
《重修臺灣縣志》 |
范咸 |
題褚太守祿觀稼圖
|
59 |
《重修臺灣縣志》 |
范咸 |
露香亭即事
|
60 |
《重修臺灣縣志》 |
郁永河 |
渡黑水溝【泛海】
|
61 |
《重修臺灣縣志》 |
夏之芳 |
臺灣紀巡詩【臺灣雜詠百首】,五十八首之三
|
62 |
《重修臺灣縣志》 |
夏之芳 |
臺灣紀巡詩【臺灣雜詠百首】,五十八首之四
|
63 |
《重修臺灣縣志》 |
孫元衡 |
乙酉(1705)三月十七夜渡海遇颶天曉覓澎湖不得回西北帆屢瀕於危作歌以紀其事
|
64 |
《重修臺灣縣志》 |
孫元衡 |
危舟得泊晚飯書懷
|
65 |
《重修臺灣縣志》 |
孫元衡 |
海波夜動燄如流火天黑瀰漫亦奇觀也【海波夜動燄如流火天黑彌爛亦奇觀也】
|
66 |
《重修臺灣縣志》 |
孫元衡 |
抵澎湖澳
|
67 |
《重修臺灣縣志》 |
孫元衡 |
抵臺灣,二首之一
|
68 |
《重修臺灣縣志》 |
孫元衡 |
抵臺灣,二首之二
|
69 |
《重修臺灣縣志》 |
孫元衡 |
颶風歌
|
70 |
《重修臺灣縣志》 |
孫元衡 |
朔四日泛海赴安平鎮
|
71 |
《重修臺灣縣志》 |
孫元衡 |
赤嵌城
|
72 |
《重修臺灣縣志》 |
孫元衡 |
雨止
|
73 |
《重修臺灣縣志》 |
孫元衡 |
日入行
|
74 |
《重修臺灣縣志》 |
孫元衡 |
安平鎮
|
75 |
《重修臺灣縣志》 |
孫元衡 |
自安平鎮風中返棹波濤甚惡歸臥竟日而心猶悸作詩自嘲
|
76 |
《重修臺灣縣志》 |
孫元衡 |
野宿
|
77 |
《重修臺灣縣志》 |
孫元衡 |
海吼【海聲】
|
78 |
《重修臺灣縣志》 |
孫元衡 |
海市清言
|
79 |
《重修臺灣縣志》 |
孫元衡 |
草堂漫興
|
80 |
《重修臺灣縣志》 |
孫元衡 |
澄菴宋明府於法華寺左新構草亭落成立秋之二日陪濟菴寅長偕亦遠張明府閒集其上【法華寺左新搆草亭落成】
|
81 |
《重修臺灣縣志》 |
孫元衡 |
閒遊羨子園林【陳氏別墅】【遊檨子園林】
|
82 |
《重修臺灣縣志》 |
孫元衡 |
澎湖
|
83 |
《重修臺灣縣志》 |
孫元衡 |
廈門登岸【山水】
|
84 |
《重修臺灣縣志》 |
徐元 |
贈別
|
85 |
《重修臺灣縣志》 |
書山 |
立春
|
86 |
《重修臺灣縣志》 |
書山 |
勸農歸路經海會寺與諸同人分賦,三首之一
|
87 |
《重修臺灣縣志》 |
書山 |
彌陀寺
|
88 |
《重修臺灣縣志》 |
書成 |
暮秋郊行
|
89 |
《重修臺灣縣志》 |
郝霔 |
海口即事
|
90 |
《重修臺灣縣志》 |
高山 |
甲子(1744)奉命赴臺清查官莊即事成詠
|
91 |
《重修臺灣縣志》 |
高拱乾 |
東寧十詠
|
92 |
《重修臺灣縣志》 |
高拱乾 |
東寧十詠
|
93 |
《重修臺灣縣志》 |
高拱乾 |
東寧十詠
|
94 |
《重修臺灣縣志》 |
高拱乾 |
臺灣八景
|
95 |
《重修臺灣縣志》 |
高拱乾 |
臺灣八景
|
96 |
《重修臺灣縣志》 |
高拱乾 |
臺灣八景
|
97 |
《重修臺灣縣志》 |
高祖彭 |
赤嵌夕照
|
98 |
《重修臺灣縣志》 |
婁廣 |
海會寺【北園別館】
|
99 |
《重修臺灣縣志》 |
張大璋 |
初秋雨後登小西天絕頂遠眺
|
100 |
《重修臺灣縣志》 |
張若霳 |
鹿耳門月夜
|
101 |
《重修臺灣縣志》 |
張若霳 |
雨中觀潮
|
102 |
《重修臺灣縣志》 |
張若霳 |
澄臺觀海次巡憲六公韻
|
103 |
《重修臺灣縣志》 |
張英 |
安平晚渡【晚渡安平】
|
104 |
《重修臺灣縣志》 |
張從政 |
春郊即事
|
105 |
《重修臺灣縣志》 |
張從政 |
秋登城樓
|
106 |
《重修臺灣縣志》 |
張湄 |
泊澎湖
|
107 |
《重修臺灣縣志》 |
張湄 |
臺灣雜感,四首之一
|
108 |
《重修臺灣縣志》 |
張湄 |
冒雨勸農疊韻【東郊勸農】
|
109 |
《重修臺灣縣志》 |
張湄 |
夏日得雨同書楸邨給諫賦【夏日得雨】
|
110 |
《重修臺灣縣志》 |
張湄 |
和書楸村勸農韻【勸農次韻】【勸農次書給諫韻】【勸農】
|
111 |
《重修臺灣縣志》 |
張湄 |
澄臺小集疊韻
|
112 |
《重修臺灣縣志》 |
張湄 |
遊彌陀寺贈喝能上人【彌陀寺】,二首之一
|
113 |
《重修臺灣縣志》 |
張湄 |
遊彌陀寺贈喝能上人【彌陀寺】,二首之二
|
114 |
《重修臺灣縣志》 |
張湄 |
五妃墓
|
115 |
《重修臺灣縣志》 |
張湄 |
望向【海中望向】
|
116 |
《重修臺灣縣志》 |
張湄 |
赤嵌城【赤嵌樓】
|
117 |
《重修臺灣縣志》 |
張湄 |
榕梁
|
118 |
《重修臺灣縣志》 |
張湄 |
斐亭
|
119 |
《重修臺灣縣志》 |
張湄 |
夢蝶園
|
120 |
《重修臺灣縣志》 |
張湄 |
聚星園【聚星亭】【李氏園】
|
121 |
《重修臺灣縣志》 |
張湄 |
鹿耳門
|
122 |
《重修臺灣縣志》 |
張湄 |
海會寺
|
123 |
《重修臺灣縣志》 |
張湄 |
小西天
|
124 |
《重修臺灣縣志》 |
張湄 |
七鯤身
|
125 |
《重修臺灣縣志》 |
張湄 |
澎湖
|
126 |
《重修臺灣縣志》 |
張湄 |
海道
|
127 |
《重修臺灣縣志》 |
張駥 |
彌陀寺
|
128 |
《重修臺灣縣志》 |
莊年 |
和范侍御安平城閱武
|
129 |
《重修臺灣縣志》 |
陳文達 |
蝶園朝雨【法華寺】
|
130 |
《重修臺灣縣志》 |
陳兆蕃 |
臺灣雜詠,二首之一【雜詠】
|
131 |
《重修臺灣縣志》 |
陳汝纘 |
雁門煙雨
|
132 |
《重修臺灣縣志》 |
陳廷和 |
舟次早行
|
133 |
《重修臺灣縣志》 |
陳廷藩 |
遊竹溪寺
|
134 |
《重修臺灣縣志》 |
陳廷藩 |
羅山訪友人值雨後留飲【訪友】
|
135 |
《重修臺灣縣志》 |
陳宗達 |
夢蝶園懷李正青先生,二首之一
|
136 |
《重修臺灣縣志》 |
陳聖彪 |
赤嵌城觀海
|
137 |
《重修臺灣縣志》 |
陳夢林 |
丁酉(1717)正月初五夜羅山署中大風次早風歇飲酒紀之以詩
|
138 |
《重修臺灣縣志》 |
陳夢林 |
檨圃
|
139 |
《重修臺灣縣志》 |
陳慧 |
登紅毛城【赤嵌城】
|
140 |
《重修臺灣縣志》 |
陳輝 |
小齋
|
141 |
《重修臺灣縣志》 |
陳輝 |
中秋書感
|
142 |
《重修臺灣縣志》 |
陳輝 |
鹿耳門夜泊
|
143 |
《重修臺灣縣志》 |
陳輝 |
再泊月眉灣【隙仔港】【泊隙仔港】【舟再泊月眉灣】
|
144 |
《重修臺灣縣志》 |
陳輝 |
渡安平
|
145 |
《重修臺灣縣志》 |
陳輝 |
春日遊海會寺【海會寺】
|
146 |
《重修臺灣縣志》 |
陳輝 |
寧靜王祠【明寧靖王朱術桂園亭】【寧靖王宅】
|
147 |
《重修臺灣縣志》 |
陳輝 |
登赤嵌城遠眺【赤嵌城】
|
148 |
《重修臺灣縣志》 |
陳輝 |
二贊行溪
|
149 |
《重修臺灣縣志》 |
陳輝 |
渡菅林潭【菅林潭】
|
150 |
《重修臺灣縣志》 |
陳輝 |
鯽潭霽月
|
151 |
《重修臺灣縣志》 |
陳輝 |
五妃墓
|
152 |
《重修臺灣縣志》 |
陳輝 |
赤嵌夕照
|
153 |
《重修臺灣縣志》 |
陳輝 |
春日,二首之二
|
154 |
《重修臺灣縣志》 |
陳輝 |
秋吟
|
155 |
《重修臺灣縣志》 |
陳輝 |
秋雨後即事
|
156 |
《重修臺灣縣志》 |
陳輝 |
郊行古意
|
157 |
《重修臺灣縣志》 |
陳輝 |
擬古
|
158 |
《重修臺灣縣志》 |
陳輝 |
泊澎湖西嶼【舟過澎湖】
|
159 |
《重修臺灣縣志》 |
陳錫珪 |
水簾
|
160 |
《重修臺灣縣志》 |
陳錫珪 |
竹棧
|
161 |
《重修臺灣縣志》 |
陳錫珪 |
松關
|
162 |
《重修臺灣縣志》 |
陳錫珪 |
蕉屏
|
163 |
《重修臺灣縣志》 |
陳璸 |
手植朱子祠梅花【梅】【手植文公祠梅】【手植文公祠梅花】
|
164 |
《重修臺灣縣志》 |
陸廣霖 |
安平晚渡
|
165 |
《重修臺灣縣志》 |
陸廣霖 |
沙鯤漁火
|
166 |
《重修臺灣縣志》 |
陸廣霖 |
斐亭聽濤
|
167 |
《重修臺灣縣志》 |
陸廣霖 |
澄臺觀海【澄臺】
|
168 |
《重修臺灣縣志》 |
傅汝霖 |
赤嵌城
|
169 |
《重修臺灣縣志》 |
景考祥 |
過澎湖嶼
|
170 |
《重修臺灣縣志》 |
曾源昌 |
登紅毛城
|
171 |
《重修臺灣縣志》 |
舒輅 |
九日會澄臺即事
|
172 |
《重修臺灣縣志》 |
費應豫 |
彌陀寺
|
173 |
《重修臺灣縣志》 |
黃元弼 |
法華寺
|
174 |
《重修臺灣縣志》 |
黃名臣 |
竹溪寺
|
175 |
《重修臺灣縣志》 |
黃學明 |
臺灣吟,四首之一
|
176 |
《重修臺灣縣志》 |
黃繼業 |
北上舟中即事
|
177 |
《重修臺灣縣志》 |
黃繼業 |
成均夜
|
178 |
《重修臺灣縣志》 |
楊二酉 |
四合仙梁
|
179 |
《重修臺灣縣志》 |
楊二酉 |
登赤嵌城
|
180 |
《重修臺灣縣志》 |
楊二酉 |
東郊勸農
|
181 |
《重修臺灣縣志》 |
楊二酉 |
重陽海東書院
|
182 |
《重修臺灣縣志》 |
楊世清 |
雁門煙雨
|
183 |
《重修臺灣縣志》 |
楊世清 |
鯤身集網
|
184 |
《重修臺灣縣志》 |
葉泮英 |
夜坐
|
185 |
《重修臺灣縣志》 |
葉泮英 |
暮春
|
186 |
《重修臺灣縣志》 |
僧喝能 |
雁門煙雨
|
187 |
《重修臺灣縣志》 |
僧喝能 |
鯽潭霽月
|
188 |
《重修臺灣縣志》 |
熊學鵬 |
臺陽誌別
|
189 |
《重修臺灣縣志》 |
熊學鵬 |
放洋
|
190 |
《重修臺灣縣志》 |
褚祿 |
安平晚渡
|
191 |
《重修臺灣縣志》 |
褚祿 |
沙鯤漁火
|
192 |
《重修臺灣縣志》 |
齊體物 |
竹溪寺
|
193 |
《重修臺灣縣志》 |
齊體物 |
赤嵌城
|
194 |
《重修臺灣縣志》 |
齊體物 |
東郊迎春,三首之一
|
195 |
《重修臺灣縣志》 |
齊體物 |
東郊迎春,三首之三
|
196 |
《重修臺灣縣志》 |
齊體物 |
海會寺
|
197 |
《重修臺灣縣志》 |
齊體物 |
澎湖嶼
|
198 |
《重修臺灣縣志》 |
蔡開春 |
赤嵌夕照
|
199 |
《重修臺灣縣志》 |
蔣仕登 |
竹溪寺晚眺
|
200 |
《重修臺灣縣志》 |
盧九圍 |
古意
|
201 |
《重修臺灣縣志》 |
盧九圍 |
春遊竹谿寺
|
202 |
《重修臺灣縣志》 |
盧九圍 |
秋林晚眺
|
203 |
《重修臺灣縣志》 |
盧九圍 |
海會寺
|
204 |
《重修臺灣縣志》 |
盧九圍 |
鹿耳連帆
|
205 |
《重修臺灣縣志》 |
盧九圍 |
椰酒
|
206 |
《重修臺灣縣志》 |
盧芳型 |
池上
|
207 |
《重修臺灣縣志》 |
盧芳型 |
春暮
|
208 |
《重修臺灣縣志》 |
錢元起 |
巡憲署食九頭柑限諳字
|
209 |
《重修臺灣縣志》 |
錢元起 |
賦得開遍春花限臣字
|
210 |
《重修臺灣縣志》 |
錢琦 |
臺陽八景詩
|
211 |
《重修臺灣縣志》 |
錢琦 |
臺陽八景詩
|
212 |
《重修臺灣縣志》 |
錢琦 |
臺陽八景詩
|
213 |
《重修臺灣縣志》 |
錢琦 |
臺陽八景詩
|
214 |
《重修臺灣縣志》 |
錢琦 |
臺陽八景詩
|
215 |
《重修臺灣縣志》 |
錢琦 |
臺陽八景詩
|
216 |
《重修臺灣縣志》 |
錢琦 |
臺陽八景詩
|
217 |
《重修臺灣縣志》 |
錢琦 |
臺陽八景詩
|
218 |
《重修臺灣縣志》 |
錢琦 |
抵任
|
219 |
《重修臺灣縣志》 |
錢琦 |
抵任
|
220 |
《重修臺灣縣志》 |
錢琦 |
晚從安平渡海歸署
|
221 |
《重修臺灣縣志》 |
錢琦 |
有溪
|
222 |
《重修臺灣縣志》 |
錢琦 |
赤嵌樓
|
223 |
《重修臺灣縣志》 |
錢琦 |
赤嵌城
|
224 |
《重修臺灣縣志》 |
錢琦 |
海會寺
|
225 |
《重修臺灣縣志》 |
錢琦 |
七鯤身
|
226 |
《重修臺灣縣志》 |
錢琦 |
澎湖,二首之一
|
227 |
《重修臺灣縣志》 |
錢琦 |
澎湖,二首之二
|
228 |
《重修臺灣縣志》 |
戴遜 |
旅夜書懷,二首之一
|
229 |
《重修臺灣縣志》 |
戴遜 |
旅夜書懷,二首之二
|
230 |
《重修臺灣縣志》 |
謝家樹 |
臺陽八景
|
231 |
《重修臺灣縣志》 |
謝家樹 |
臺陽八景
|
232 |
《重修臺灣縣志》 |
謝家樹 |
臺陽八景
|
233 |
《重修臺灣縣志》 |
謝家樹 |
臺陽八景
|
234 |
《重修臺灣縣志》 |
謝家樹 |
臺陽八景
|
235 |
《重修臺灣縣志》 |
謝家樹 |
臺陽八景
|
236 |
《重修臺灣縣志》 |
謝家樹 |
臺陽八景
|
237 |
《重修臺灣縣志》 |
謝家樹 |
臺陽八景
|
238 |
《重修臺灣縣志》 |
謝家樹 |
放洋
|
239 |
《重修臺灣縣志》 |
謝家樹 |
臺中夏晷長於中土者數刻歲壬申(1752)六月望後一日課士因拈唐文宗我愛夏日長之句為題實寫現景非賦古也書此以示諸生
|
240 |
《重修臺灣縣志》 |
謝家樹 |
赤嵌樓,二首之一
|
241 |
《重修臺灣縣志》 |
謝家樹 |
赤嵌樓,二首之二
|
242 |
《重修臺灣縣志》 |
謝家樹 |
澎湖
|
243 |
《重修臺灣縣志》 |
謝家樹 |
黑水溝
|
244 |
《重修臺灣縣志》 |
顏紹隆 |
金雞曉霞
|
245 |
《重修臺灣縣志》 |
魏國雄 |
雁門煙雨
|
246 |
《重修臺灣縣志》 |
龔帝臣 |
雁門煙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