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
出處 |
作者 |
詩題 |
1 |
《臺灣詩錄拾遺》 |
丁寶光 |
和洪月樵見贈原韻
|
2 |
《臺灣詩錄拾遺》 |
丁寶光 |
和洪茂才月樵內弟見贈韻
|
3 |
《臺灣詩錄拾遺》 |
方世泰 |
諸羅北香湖見柳
|
4 |
《臺灣詩錄拾遺》 |
方世泰 |
諸羅署中夜坐占示義兒
|
5 |
《臺灣詩錄拾遺》 |
方世泰 |
鎮安街有陋祠祀女神不名或曰趙姑也詩以志之
|
6 |
《臺灣詩錄拾遺》 |
方祖蔭 |
西州慟
|
7 |
《臺灣詩錄拾遺》 |
方祖蔭 |
西州慟
|
8 |
《臺灣詩錄拾遺》 |
王槐 |
八卦山行
|
9 |
《臺灣詩錄拾遺》 |
丘逢甲 |
臺灣竹枝詞
|
10 |
《臺灣詩錄拾遺》 |
丘逢甲 |
臺灣竹枝詞
|
11 |
《臺灣詩錄拾遺》 |
丘逢甲 |
臺灣竹枝詞
|
12 |
《臺灣詩錄拾遺》 |
丘逢甲 |
臺灣竹枝詞
|
13 |
《臺灣詩錄拾遺》 |
丘逢甲 |
五妃墓
|
14 |
《臺灣詩錄拾遺》 |
丘逢甲 |
辛卯(1891)首春招同賴俊臣徐炯爾賴遠瀾蘇祥其王師竹林行仁遊玉枕山由大仙巖抵碧雲寺題壁
|
15 |
《臺灣詩錄拾遺》 |
丘逢甲 |
辛卯(1891)首春招同賴俊臣徐炯爾賴遠瀾蘇祥其王師竹林行仁遊玉枕山由大仙巖抵碧雲寺題壁
|
16 |
《臺灣詩錄拾遺》 |
丘逢甲 |
宿碧雲寺疊韻
|
17 |
《臺灣詩錄拾遺》 |
丘逢甲 |
離臺詩
|
18 |
《臺灣詩錄拾遺》 |
丘逢甲 |
離臺詩
|
19 |
《臺灣詩錄拾遺》 |
丘逢甲 |
離臺詩
|
20 |
《臺灣詩錄拾遺》 |
包禮 |
台陽筆記題詞,二首之一
|
21 |
《臺灣詩錄拾遺》 |
白良驥 |
和區覺生觀察遊劍潭韻
|
22 |
《臺灣詩錄拾遺》 |
朱錦華 |
台陽筆記題詞
|
23 |
《臺灣詩錄拾遺》 |
吳子光 |
借書一首
|
24 |
《臺灣詩錄拾遺》 |
吳子光 |
題沈以南茂才一家園
|
25 |
《臺灣詩錄拾遺》 |
吳子光 |
寄宋芷卿別駕
|
26 |
《臺灣詩錄拾遺》 |
吳子光 |
贈香根先生詩有序
|
27 |
《臺灣詩錄拾遺》 |
吳子光 |
送梁星槎源明府之浦城任
|
28 |
《臺灣詩錄拾遺》 |
吳子光 |
贈林蓬山別駕一首
|
29 |
《臺灣詩錄拾遺》 |
吳子光 |
送李鑑堂之華封貳尹任一首
|
30 |
《臺灣詩錄拾遺》 |
吳玉麟 |
渡海歌
|
31 |
《臺灣詩錄拾遺》 |
吳玉麟 |
九日登打鼓山
|
32 |
《臺灣詩錄拾遺》 |
吳玉麟 |
泛蓮花潭同柯繩書【泛蓮花潭】
|
33 |
《臺灣詩錄拾遺》 |
吳玉麟 |
傀儡石硯歌
|
34 |
《臺灣詩錄拾遺》 |
吳甫三 |
題吳鴻業百蝶圖
|
35 |
《臺灣詩錄拾遺》 |
吳湯興 |
聞道
|
36 |
《臺灣詩錄拾遺》 |
呂汝玉 |
贈子亦仙根用七十二峰羈客韻
|
37 |
《臺灣詩錄拾遺》 |
呂汝玉 |
追懷諍友傅子亦
|
38 |
《臺灣詩錄拾遺》 |
呂汝玉 |
和心泉上芸閣夫子原韻
|
39 |
《臺灣詩錄拾遺》 |
呂汝修 |
讀史有感
|
40 |
《臺灣詩錄拾遺》 |
呂汝修 |
留星侯度歲
|
41 |
《臺灣詩錄拾遺》 |
呂汝修 |
子亦見贈非余所能當因次原韻答之
|
42 |
《臺灣詩錄拾遺》 |
呂汝修 |
贈仙根南行
|
43 |
《臺灣詩錄拾遺》 |
呂宗健 |
哀王孫
|
44 |
《臺灣詩錄拾遺》 |
巫宜福 |
題吳希周百蝶圖&2
&2 此詩收於連橫《臺灣詩乘》,又載林文龍《臺灣詩錄拾遺》。
|
45 |
《臺灣詩錄拾遺》 |
李如員 |
臺城竹枝詞,四首之一
|
46 |
《臺灣詩錄拾遺》 |
李如員 |
臺城竹枝詞,四首之二
|
47 |
《臺灣詩錄拾遺》 |
李如員 |
臺城竹枝詞,四首之三
|
48 |
《臺灣詩錄拾遺》 |
李如員 |
臺城竹枝詞,四首之四
|
49 |
《臺灣詩錄拾遺》 |
李清芬 |
吳鴻業百蝶圖題詞
|
50 |
《臺灣詩錄拾遺》 |
李喬 |
草地人
|
51 |
《臺灣詩錄拾遺》 |
李喬 |
烏煙鬼
|
52 |
《臺灣詩錄拾遺》 |
李華 |
草地人
|
53 |
《臺灣詩錄拾遺》 |
李華 |
烏煙鬼
|
54 |
《臺灣詩錄拾遺》 |
李聯芬 |
別友
|
55 |
《臺灣詩錄拾遺》 |
狄曼農 |
渡黑龍洋
|
56 |
《臺灣詩錄拾遺》 |
周漪 |
臺人品茗
|
57 |
《臺灣詩錄拾遺》 |
周懋琦 |
泊安平
|
58 |
《臺灣詩錄拾遺》 |
官連娣 |
東瀛秋夜即事
|
59 |
《臺灣詩錄拾遺》 |
官連娣 |
杏花
|
60 |
《臺灣詩錄拾遺》 |
官連娣 |
倚樓眺望
|
61 |
《臺灣詩錄拾遺》 |
官連娣 |
曉起
|
62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奉璋 |
道光三十年(1850)秋八月在臺灣府署評石頭記成作七律三章誌喜之一
|
63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奉璋 |
道光三十年(1850)秋八月在臺灣府署評石頭記成作七律三章誌喜之二
|
64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奉璋 |
道光三十年(1850)秋八月在臺灣府署評石頭記成作七律三章誌喜之三
|
65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宗衡 |
曹仁憲謹榮壽五言排律
|
66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松 |
答客問臺灣之游,二首之一
|
67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松 |
答客問臺灣之游,二首之二
|
68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春和 |
曹仁憲謹榮壽五言律
|
69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春和 |
曹仁憲謹榮壽又集詩句【集詩句一首賀曹仁憲謹榮壽】
|
70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啟東 |
嘉義八景詩
|
71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啟東 |
嘉義八景詩
|
72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啟東 |
嘉義八景詩
|
73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啟東 |
嘉義八景詩
|
74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啟泰 |
贈陳握卿己巳年(1809)董脩寂凝壇呂祖廟
|
75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培張 |
謁工部林乙垣夫子墓
|
76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朝英 |
闕題
|
77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資修 |
諸將
|
78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資修 |
諸將
|
79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資修 |
諸將
|
80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資修 |
諸將
|
81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資修 |
諸將
|
82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資修 |
諸將
|
83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資修 |
九十九峰歌送鈍庵先生歸嶺南
|
84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資修 |
鹿港晚眺
|
85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資修 |
過鹿港
|
86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資修 |
哭梁鈍庵先生
|
87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資修 |
哭呂厚庵
|
88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資修 |
哭呂厚庵
|
89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資修 |
哭呂厚庵
|
90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資修 |
秋感敬和丘丈仙根主政原韻
|
91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資修 |
秋感敬和丘丈仙根主政原韻
|
92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資修 |
秋感敬和丘丈仙根主政原韻
|
93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資修 |
秋感敬和丘丈仙根主政原韻
|
94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資修 |
秋感敬和丘丈仙根主政原韻
|
95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資修 |
秋感敬和丘丈仙根主政原韻
|
96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資修 |
秋感敬和丘丈仙根主政原韻
|
97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資修 |
秋感敬和丘丈仙根主政原韻
|
98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資修 |
春日遊臺中公園
|
99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資修 |
題厚庵遺照
|
100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寶鏞 |
客中雜感
|
101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寶鏞 |
庚子(1900)春同諸友遊南投分縣衙感賦
|
102 |
《臺灣詩錄拾遺》 |
林寶鏞 |
鹿港施文遠君招宴
|
103 |
《臺灣詩錄拾遺》 |
姚長煦 |
台陽筆記題詞,二首之一
|
104 |
《臺灣詩錄拾遺》 |
姚長煦 |
台陽筆記題詞,二首之二
|
105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士升 |
地瓜行
|
106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昭澄 |
堤上
|
107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昭澄 |
陽羨道中
|
108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梅樵 |
偕沈笛亭許存奏過林癡仙無悶草堂
|
109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梅樵 |
彰化道上
|
110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梅樵 |
相思嶺
|
111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梅樵 |
南社大會遣懷
|
112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梅樵 |
秋日病中得笙齋詩
|
113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梅樵 |
過施靖海將軍故園
|
114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梅樵 |
輓蔡啟運
|
115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梅樵 |
秋懷八首次丘仙根韻
|
116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梅樵 |
秋懷八首次丘仙根韻
|
117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梅樵 |
秋懷八首次丘仙根韻
|
118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梅樵 |
秋懷八首次丘仙根韻
|
119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梅樵 |
秋懷八首次丘仙根韻
|
120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梅樵 |
林笙齋惠和四章賦此道謝
|
121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鈺 |
宿中山曹氏邨塾,二首之一
|
122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鈺 |
南社書院文昌閣並考
|
123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鈺 |
五妃墓弔古並考,二首之一
|
124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鈺 |
五妃墓弔古並考,二首之二
|
125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鈺 |
竹谿寺
|
126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鈺 |
渡臺灣溝
|
127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鈺 |
虎山巖,二首之一
|
128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鈺 |
清水巖
|
129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鈺 |
濁水溪
|
130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鈺 |
火泉紀
|
131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鈺 |
秀孤巒並記
|
132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鈺 |
西螺柑七言十六韻
|
133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鈺 |
檳榔子
|
134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鈺 |
書蔡香祖掌教海南雜著後,六首之一
|
135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鈺 |
書蔡香祖掌教海南雜著後,六首之二
|
136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鈺 |
書蔡香祖掌教海南雜著後,六首之三
|
137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鈺 |
書蔡香祖掌教海南雜著後,六首之四
|
138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鈺 |
書蔡香祖掌教海南雜著後,六首之五
|
139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鈺 |
書蔡香祖掌教海南雜著後,六首之六
|
140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鈺 |
熊介臣郡守鈐印刊貼粵東義旅諭夾板番義律嗎哩遜口顛地擔臣文閱後偶作,二首之一
|
141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鈺 |
熊介臣郡守鈐印刊貼粵東義旅諭夾板番義律嗎哩遜口顛地擔臣文閱後偶作,二首之二
|
142 |
《臺灣詩錄拾遺》 |
施鈺 |
臺海防夷歌
|
143 |
《臺灣詩錄拾遺》 |
查元鼎 |
楊輔山司馬承澤招赴蘭山阻雨雞籠
|
144 |
《臺灣詩錄拾遺》 |
查元鼎 |
小雨初晴泛舟之蘭岡
|
145 |
《臺灣詩錄拾遺》 |
查元鼎 |
龜山
|
146 |
《臺灣詩錄拾遺》 |
查元鼎 |
和區天民游劍潭
|
147 |
《臺灣詩錄拾遺》 |
洪繻 |
門丁謠
|
148 |
《臺灣詩錄拾遺》 |
洪繻 |
紀災行
|
149 |
《臺灣詩錄拾遺》 |
洪繻 |
鹿港卡
|
150 |
《臺灣詩錄拾遺》 |
洪繻 |
汛地兵
|
151 |
《臺灣詩錄拾遺》 |
洪繻 |
蒿目行
|
152 |
《臺灣詩錄拾遺》 |
洪繻 |
催科役
|
153 |
《臺灣詩錄拾遺》 |
洪繻 |
賣兒翁
|
154 |
《臺灣詩錄拾遺》 |
洪繻 |
海關吏
|
155 |
《臺灣詩錄拾遺》 |
洪繻 |
綠林豪
|
156 |
《臺灣詩錄拾遺》 |
洪繻 |
溪邊田
|
157 |
《臺灣詩錄拾遺》 |
洪繻 |
海邊耕
|
158 |
《臺灣詩錄拾遺》 |
洪繻 |
臺灣官府紀事
|
159 |
《臺灣詩錄拾遺》 |
洪繻 |
臺灣淪陷紀哀
|
160 |
《臺灣詩錄拾遺》 |
洪繻 |
澎湖失守紀事
|
161 |
《臺灣詩錄拾遺》 |
洪繻 |
停戰遣使紀事
|
162 |
《臺灣詩錄拾遺》 |
洪繻 |
割地議和紀事
|
163 |
《臺灣詩錄拾遺》 |
胡士勳 |
台陽筆記題詞
|
164 |
《臺灣詩錄拾遺》 |
胡泉 |
台陽筆記題詞
|
165 |
《臺灣詩錄拾遺》 |
胡泉 |
台陽筆記題詞用陶韻又成一首
|
166 |
《臺灣詩錄拾遺》 |
胡森 |
台陽筆記題詞
|
167 |
《臺灣詩錄拾遺》 |
唐培士 |
台陽筆記題詞,二首之一
|
168 |
《臺灣詩錄拾遺》 |
唐培士 |
台陽筆記題詞,二首之二
|
169 |
《臺灣詩錄拾遺》 |
唐贊袞 |
沈吉田中丞輓詩之一
|
170 |
《臺灣詩錄拾遺》 |
唐贊袞 |
沈吉田中丞輓詩之四
|
171 |
《臺灣詩錄拾遺》 |
唐贊袞 |
沈吉田中丞輓詩之五
|
172 |
《臺灣詩錄拾遺》 |
唐贊袞 |
臺俗富而悍僿而不文余葺橫舍召生徒月必以試巾卷盈廷儲金錢若干為母入其子為書院費復選刻海東課藝藉開文教風氣由是荒陬僻陋多文學之士矣
|
173 |
《臺灣詩錄拾遺》 |
唐贊袞 |
臺灣道體制甚崇有巡捕戈什標兵每逢開印封印兵隊站圍儼然海外封疆也
|
174 |
《臺灣詩錄拾遺》 |
唐贊袞 |
臺南鹽政歸臺道督辦而積弊甚深皆由委員少廉潔者殊可慨也
|
175 |
《臺灣詩錄拾遺》 |
唐贊袞 |
張月樓軍門督師剿番喜得捷報賦賀
|
176 |
《臺灣詩錄拾遺》 |
唐贊袞 |
臺郡水多鹹余用泰西法招匠鑿自來水井鐵管下五十丈不得水
|
177 |
《臺灣詩錄拾遺》 |
唐贊袞 |
范繼庭同年餽自鳴鐘賦謝之一
|
178 |
《臺灣詩錄拾遺》 |
唐贊袞 |
二月廿九日秋審過堂撫轅大堂外設公案三座邵小村中丞居中位余與藩司居東西位恭紀
|
179 |
《臺灣詩錄拾遺》 |
唐贊袞 |
臺南洋藥充斥奸商漏私動與海關相齟齬判牘後慨然賦此
|
180 |
《臺灣詩錄拾遺》 |
唐贊袞 |
道署前一日火起余率屬徒步馳救傳令本標兵弁舁署置水龍灌撲幸得大雨時行火焰浸熄
|
181 |
《臺灣詩錄拾遺》 |
唐贊袞 |
余葺呂祖祠中有姚石甫先生瑩祿位神碑行香後恭紀一截
|
182 |
《臺灣詩錄拾遺》 |
唐贊袞 |
西門外有橋將圮余籌款改建顏曰鏡清橋刊有篆碑豎於橋側
|
183 |
《臺灣詩錄拾遺》 |
唐贊袞 |
壬辰(18
|
184 |
《臺灣詩錄拾遺》 |
唐贊袞 |
袞於辛卯(1891)奉檄權臺臬道下車伊始即以清理庶獄為務時值生番滋事勢將用兵判牘之暇慨然賦此
|
185 |
《臺灣詩錄拾遺》 |
唐贊袞 |
光緒甲午(1894)自春徂夏闔郡不雨農人難於佈種心竊憂之仍舊恭迎岡山觀音大士入城中是日神甫降而雨大作自午至戌四野均霑非神之賜不及此喜而以詩紀之并酬神惠
|
186 |
《臺灣詩錄拾遺》 |
唐贊袞 |
甲午(1894)人日由陸赴臺北道出臺中邱仙根以詩招由寓鼇繞道山居一訪杜二拾遺草堂竟以俗冗不獲稅駕仙鄉仍用元韻奉酬
|
187 |
《臺灣詩錄拾遺》 |
唐贊袞 |
光緒十八年(1892)三月初六日筱村中丞按試臺南正在明倫堂講書忽地大震因以詩紀之
|
188 |
《臺灣詩錄拾遺》 |
唐贊袞 |
癸巳(1893)夏臺南郡久不雨時余隨同鎮道虔誠祈禱不勝殷盼賦此
|
189 |
《臺灣詩錄拾遺》 |
唐贊袞 |
六月初七日夜獲甘霖連日大雨滂沱賦此誌喜
|
190 |
《臺灣詩錄拾遺》 |
唐贊袞 |
卸篆將行倚裝賦此之二
|
191 |
《臺灣詩錄拾遺》 |
唐贊袞 |
悲臺灣之一
|
192 |
《臺灣詩錄拾遺》 |
唐贊袞 |
悲臺灣之二
|
193 |
《臺灣詩錄拾遺》 |
孫爾準 |
埔裏社
|
194 |
《臺灣詩錄拾遺》 |
徐宗勉 |
詠地瓜,二首之一
|
195 |
《臺灣詩錄拾遺》 |
徐宗勉 |
詠地瓜,二首之二
|
196 |
《臺灣詩錄拾遺》 |
徐嘉幹 |
潛園嘉蔭軒分詠春暝曲
|
197 |
《臺灣詩錄拾遺》 |
袁潔 |
台陽筆記題詞,四首之一
|
198 |
《臺灣詩錄拾遺》 |
袁潔 |
台陽筆記題詞,四首之二
|
199 |
《臺灣詩錄拾遺》 |
袁潔 |
台陽筆記題詞,四首之三
|
200 |
《臺灣詩錄拾遺》 |
袁潔 |
台陽筆記題詞,四首之四
|
201 |
《臺灣詩錄拾遺》 |
區天民 |
游劍潭
|
202 |
《臺灣詩錄拾遺》 |
張元榮 |
戊申(1908)三月送兒姪赴東京及臺北留學
|
203 |
《臺灣詩錄拾遺》 |
張元榮 |
辛亥(1911)季冬因東市場邊元帥廟街一帶民居盡行拆毀賦此誌感
|
204 |
《臺灣詩錄拾遺》 |
張書紳 |
和區覺生觀察游劍潭韻,二首之一
|
205 |
《臺灣詩錄拾遺》 |
張書紳 |
竹枝詞,二首之一
|
206 |
《臺灣詩錄拾遺》 |
張書紳 |
竹枝詞,二首之二
|
207 |
《臺灣詩錄拾遺》 |
張景祁 |
臺灣紀事詩
|
208 |
《臺灣詩錄拾遺》 |
張景祁 |
臺灣紀事詩
|
209 |
《臺灣詩錄拾遺》 |
張景祁 |
臺灣紀事詩
|
210 |
《臺灣詩錄拾遺》 |
張景祁 |
臺灣紀事詩
|
211 |
《臺灣詩錄拾遺》 |
張景祁 |
臺灣紀事詩
|
212 |
《臺灣詩錄拾遺》 |
張景祁 |
臺灣紀事詩
|
213 |
《臺灣詩錄拾遺》 |
張景祁 |
臺灣紀事詩
|
214 |
《臺灣詩錄拾遺》 |
張景祁 |
臺灣紀事詩
|
215 |
《臺灣詩錄拾遺》 |
張雲錦 |
蘇澳從軍詩
|
216 |
《臺灣詩錄拾遺》 |
張雲錦 |
蘇澳從軍詩
|
217 |
《臺灣詩錄拾遺》 |
張雲錦 |
蘇澳從軍詩
|
218 |
《臺灣詩錄拾遺》 |
張雲錦 |
蘇澳從軍詩
|
219 |
《臺灣詩錄拾遺》 |
張雲錦 |
蘇澳從軍詩
|
220 |
《臺灣詩錄拾遺》 |
曹敬 |
游芝山即景
|
221 |
《臺灣詩錄拾遺》 |
梁成柟 |
釣龍臺歌
|
222 |
《臺灣詩錄拾遺》 |
梁成柟 |
大湖感事之一
|
223 |
《臺灣詩錄拾遺》 |
梁成柟 |
水長流吏
|
224 |
《臺灣詩錄拾遺》 |
梁成柟 |
丙申(1896)三月初九夜有感
|
225 |
《臺灣詩錄拾遺》 |
梁成柟 |
阿罩霧理主人殘書
|
226 |
《臺灣詩錄拾遺》 |
梁成柟 |
重五日入山由苗栗至大湖
|
227 |
《臺灣詩錄拾遺》 |
梁成柟 |
由大湖至罩蘭經八分林校栗林各處畏途也
|
228 |
《臺灣詩錄拾遺》 |
梁成柟 |
佃客
|
229 |
《臺灣詩錄拾遺》 |
梁成柟 |
南湖至大湖風雨阻歸者四日
|
230 |
《臺灣詩錄拾遺》 |
梁成柟 |
南湖西行經九份鹿湖各山紀之以詩
|
231 |
《臺灣詩錄拾遺》 |
梁成柟 |
南湖五六里人家
|
232 |
《臺灣詩錄拾遺》 |
梁成柟 |
九份為南湖山背鳥道叢菁過之懍慄
|
233 |
《臺灣詩錄拾遺》 |
梁成柟 |
鹿湖山外人煙漸密
|
234 |
《臺灣詩錄拾遺》 |
梁成柟 |
新開莊
|
235 |
《臺灣詩錄拾遺》 |
梁成柟 |
同人議鈍翁主辦廣泰成墾事
|
236 |
《臺灣詩錄拾遺》 |
梁成柟 |
太平林鈍翁葺茅高臥處今為虎穴矣
|
237 |
《臺灣詩錄拾遺》 |
梁成柟 |
答幼春問訊之作之一
|
238 |
《臺灣詩錄拾遺》 |
梁成柟 |
居蠻甚貧聞家又為賊掠憫然有作
|
239 |
《臺灣詩錄拾遺》 |
梁成柟 |
贈洪棄生之一
|
240 |
《臺灣詩錄拾遺》 |
梁成柟 |
束裝有感
|
241 |
《臺灣詩錄拾遺》 |
莊嵩 |
次施梅樵寄懷原韻
|
242 |
《臺灣詩錄拾遺》 |
莊嵩 |
秋懷呈施君梅樵
|
243 |
《臺灣詩錄拾遺》 |
許廷崙 |
昭忠祠
|
244 |
《臺灣詩錄拾遺》 |
許廷崙 |
保生帝
|
245 |
《臺灣詩錄拾遺》 |
許廷崙 |
鯤身王
|
246 |
《臺灣詩錄拾遺》 |
許廷崙 |
羅漢腳
|
247 |
《臺灣詩錄拾遺》 |
許廷崙 |
伽藍頭
|
248 |
《臺灣詩錄拾遺》 |
郭紹芳 |
奉贈和齋悉焚父券【贈和齋悉焚父券】【陳繩其翁輕財重義人多借貸歿後其子和齋悉焚其券曰無致子姪輩多事】
|
249 |
《臺灣詩錄拾遺》 |
陳廷珪 |
鯤身漁火得寒字五言六韻
|
250 |
《臺灣詩錄拾遺》 |
陳廷瑜 |
鹿耳春潮得春字五言六韻
|
251 |
《臺灣詩錄拾遺》 |
陳廷璧 |
鯽魚潭
|
252 |
《臺灣詩錄拾遺》 |
陳宗賦 |
步陳泮漁夫子原韻
|
253 |
《臺灣詩錄拾遺》 |
陳宗賦 |
即景感懷構成七律錄呈陳泮漁夫子
|
254 |
《臺灣詩錄拾遺》 |
陳宗賦 |
寄陳培三王銘臣兩茂才
|
255 |
《臺灣詩錄拾遺》 |
陳宗賦 |
丁酉(1897)秋闈步林仲衡遊鼓山原韻
|
256 |
《臺灣詩錄拾遺》 |
陳尚恂 |
詠菊八首
|
257 |
《臺灣詩錄拾遺》 |
陳尚恂 |
詠菊八首
|
258 |
《臺灣詩錄拾遺》 |
陳尚恂 |
詠菊八首
|
259 |
《臺灣詩錄拾遺》 |
陳尚恂 |
詠菊八首
|
260 |
《臺灣詩錄拾遺》 |
陳尚恂 |
詠菊八首
|
261 |
《臺灣詩錄拾遺》 |
陳尚恂 |
詠菊八首
|
262 |
《臺灣詩錄拾遺》 |
陳尚恂 |
詠菊八首
|
263 |
《臺灣詩錄拾遺》 |
陳尚恂 |
詠菊八首
|
264 |
《臺灣詩錄拾遺》 |
陳斐文 |
臺灣三仁詩
|
265 |
《臺灣詩錄拾遺》 |
陳斐文 |
臺灣三仁詩
|
266 |
《臺灣詩錄拾遺》 |
陳斐文 |
臺灣三仁詩
|
267 |
《臺灣詩錄拾遺》 |
陳渭川 |
題五妃廟壁
|
268 |
《臺灣詩錄拾遺》 |
陳渭川 |
寄友被盜
|
269 |
《臺灣詩錄拾遺》 |
陳筱冬 |
雙鬟
|
270 |
《臺灣詩錄拾遺》 |
陳筱亭 |
過太古巢呈迂谷先生
|
271 |
《臺灣詩錄拾遺》 |
陳鳳昌 |
秋望
|
272 |
《臺灣詩錄拾遺》 |
陳鳳昌 |
感懷
|
273 |
《臺灣詩錄拾遺》 |
陳樹藍 |
新月
|
274 |
《臺灣詩錄拾遺》 |
陳樹藍 |
山行
|
275 |
《臺灣詩錄拾遺》 |
陳懋烈 |
題陶村詩稿
|
276 |
《臺灣詩錄拾遺》 |
陳懋烈 |
題陶村詩稿
|
277 |
《臺灣詩錄拾遺》 |
陳懋烈 |
題陶村詩稿
|
278 |
《臺灣詩錄拾遺》 |
傅于天 |
肖巖草堂自詠
|
279 |
《臺灣詩錄拾遺》 |
傅于天 |
摘汝修原韻酬和
|
280 |
《臺灣詩錄拾遺》 |
傅于天 |
再疊辛巳(1869)夏日偕邱誥臣同子仙根並呂大汝玉汝修汝成林秋衡遊竹溪寺用七十二峰羈客韻
|
281 |
《臺灣詩錄拾遺》 |
傅于天 |
竹溪寺
|
282 |
《臺灣詩錄拾遺》 |
傅于天 |
法華寺
|
283 |
《臺灣詩錄拾遺》 |
傅于天 |
雞冠花
|
284 |
《臺灣詩錄拾遺》 |
傅于天 |
贈仙根
|
285 |
《臺灣詩錄拾遺》 |
傅于天 |
憶呂大汝玉
|
286 |
《臺灣詩錄拾遺》 |
傅于天 |
呈呂二汝修
|
287 |
《臺灣詩錄拾遺》 |
傅于天 |
初冬漫興
|
288 |
《臺灣詩錄拾遺》 |
傅于天 |
筱雲軒
|
289 |
《臺灣詩錄拾遺》 |
傅于天 |
留宋五采亭不住
|
290 |
《臺灣詩錄拾遺》 |
傅于天 |
紙鳶
|
291 |
《臺灣詩錄拾遺》 |
彭廷選 |
盂蘭竹枝詞,十二首之一
|
292 |
《臺灣詩錄拾遺》 |
曾光斗 |
春望
|
293 |
《臺灣詩錄拾遺》 |
曾濬成 |
讚和齋陳先生總理引心書院十三年
|
294 |
《臺灣詩錄拾遺》 |
黃本淵 |
題吳希周百蝶圖
|
295 |
《臺灣詩錄拾遺》 |
黃炳發 |
題吳鴻業百蝶圖
|
296 |
《臺灣詩錄拾遺》 |
黃清 |
題吳鴻業百蝶圖
|
297 |
《臺灣詩錄拾遺》 |
黃通理 |
澄臺遠眺
|
298 |
《臺灣詩錄拾遺》 |
黃敬 |
過關渡港
|
299 |
《臺灣詩錄拾遺》 |
黃敬 |
秋社竹枝詞,三首之一
|
300 |
《臺灣詩錄拾遺》 |
黃敬 |
秋社竹枝詞,三首之二
|
301 |
《臺灣詩錄拾遺》 |
黃敬 |
秋社竹枝詞,三首之三
|
302 |
《臺灣詩錄拾遺》 |
黃敬 |
二重溪
|
303 |
《臺灣詩錄拾遺》 |
黃驤雲 |
題吳希周百蝶圖
|
304 |
《臺灣詩錄拾遺》 |
楊桂森 |
題二林洪士暉小照
|
305 |
《臺灣詩錄拾遺》 |
葉芬 |
台陽筆記題詞
|
306 |
《臺灣詩錄拾遺》 |
僧明河 |
信士有贈袍服者賦詩酬之
|
307 |
《臺灣詩錄拾遺》 |
管繩萊 |
台陽筆記題詞,二首之一
|
308 |
《臺灣詩錄拾遺》 |
管繩萊 |
台陽筆記題詞,二首之二
|
309 |
《臺灣詩錄拾遺》 |
劉輝 |
台陽筆記題詞
|
310 |
《臺灣詩錄拾遺》 |
潘振甲 |
贈陳握卿庚午(1810)年呈禁廟宇積弊
|
311 |
《臺灣詩錄拾遺》 |
潘駿章 |
登基隆山
|
312 |
《臺灣詩錄拾遺》 |
蔡廷蘭 |
題施見田同年詩冊
|
313 |
《臺灣詩錄拾遺》 |
蔡廷蘭 |
壽黃春池廣文
|
314 |
《臺灣詩錄拾遺》 |
鄭用錫 |
聞丁述安司馬曰健郡城購園亭多植花木亦分八景書此寄之
|
315 |
《臺灣詩錄拾遺》 |
鄭用錫 |
唐升菴司馬均卸篆代者馬敦圃司馬慶釗喜而作此
|
316 |
《臺灣詩錄拾遺》 |
鄭用錫 |
乙卯(1855)奉曹懷樸司馬謹曹馥堂司馬士桂栗主祀敬業堂鄭明經時霖捐金為祭品詩以誌之之一
|
317 |
《臺灣詩錄拾遺》 |
鄭用錫 |
水田福德祠余少時偕弟藻亭用鑑讀書處近漸廢圮命兒輩重新之感賦之一
|
318 |
《臺灣詩錄拾遺》 |
鄭用錫 |
有感寄述安司馬
|
319 |
《臺灣詩錄拾遺》 |
鄭用鑑 |
吾廬
|
320 |
《臺灣詩錄拾遺》 |
鄭用鑑 |
溪山晚渡
|
321 |
《臺灣詩錄拾遺》 |
鄭用鑑 |
生涯
|
322 |
《臺灣詩錄拾遺》 |
鄭用鑑 |
題吳希周百蝶圖
|
323 |
《臺灣詩錄拾遺》 |
鄭如蘭 |
酬陳瑞陔貢士濬芝書懷索和
|
324 |
《臺灣詩錄拾遺》 |
鄭廷理 |
曹仁憲謹榮壽七言截句,四首之一
|
325 |
《臺灣詩錄拾遺》 |
鄭廷理 |
曹仁憲謹榮壽七言截句,四首之二
|
326 |
《臺灣詩錄拾遺》 |
鄭廷理 |
曹仁憲謹榮壽七言截句,四首之三
|
327 |
《臺灣詩錄拾遺》 |
鄭廷理 |
曹仁憲謹榮壽七言截句,四首之四
|
328 |
《臺灣詩錄拾遺》 |
鄭秋涵 |
鰲江春望
|
329 |
《臺灣詩錄拾遺》 |
鄭秋涵 |
寄友人
|
330 |
《臺灣詩錄拾遺》 |
鄭秋涵 |
秋江晚眺
|
331 |
《臺灣詩錄拾遺》 |
鄭秋涵 |
秋江晚眺
|
332 |
《臺灣詩錄拾遺》 |
鄭秋涵 |
歲暮旅次感懷
|
333 |
《臺灣詩錄拾遺》 |
鄭秋涵 |
遊梵天禪寺
|
334 |
《臺灣詩錄拾遺》 |
鄭秋涵 |
乙未(1895)之亂移居鶴浦至己酉(1909)挈眷旋梓感作
|
335 |
《臺灣詩錄拾遺》 |
鄭秋涵 |
祭宗祠作
|
336 |
《臺灣詩錄拾遺》 |
鄭秋涵 |
重陽有感
|
337 |
《臺灣詩錄拾遺》 |
鄭鵬雲 |
丁酉(1897)仲秋感懷
|
338 |
《臺灣詩錄拾遺》 |
鄭鵬雲 |
弔鄭成功
|
339 |
《臺灣詩錄拾遺》 |
鄭鵬雲 |
留園雅集席上即事
|
340 |
《臺灣詩錄拾遺》 |
鄭鵬雲 |
太平巖在鷺門之東相傳為先世延平郡王讀書處外鐫有石笑兩字書此誌感
|
341 |
《臺灣詩錄拾遺》 |
鄭鵬雲 |
和周亦香廣文贈句原韻
|
342 |
《臺灣詩錄拾遺》 |
鄭鵬雲 |
贈羅山賴士仰廣文
|
343 |
《臺灣詩錄拾遺》 |
盧鈺 |
雨中望燕有感
|
344 |
《臺灣詩錄拾遺》 |
蕭綸 |
桐船行
|
345 |
《臺灣詩錄拾遺》 |
蕭綸 |
臺灣三仁詩
|
346 |
《臺灣詩錄拾遺》 |
賴世良 |
和徐仞千韻
|
347 |
《臺灣詩錄拾遺》 |
賴世良 |
奉柬上舍少弼世良二兄之ㄧ
|
348 |
《臺灣詩錄拾遺》 |
賴世良 |
奉柬上舍少弼世良二兄之二
|
349 |
《臺灣詩錄拾遺》 |
賴世英 |
入橫山沿途即景二首之ㄧ
|
350 |
《臺灣詩錄拾遺》 |
賴世英 |
入橫山沿途即景二首之二
|
351 |
《臺灣詩錄拾遺》 |
賴世英 |
城陷入橫山
|
352 |
《臺灣詩錄拾遺》 |
賴世英 |
郊望
|
353 |
《臺灣詩錄拾遺》 |
賴世陳 |
和楊寶吾韻
|
354 |
《臺灣詩錄拾遺》 |
賴世觀 |
有感
|
355 |
《臺灣詩錄拾遺》 |
賴世觀 |
晚遊西郊之一
|
356 |
《臺灣詩錄拾遺》 |
賴世觀 |
晚遊西郊之二
|
357 |
《臺灣詩錄拾遺》 |
賴世觀 |
晚遊西郊之三
|
358 |
《臺灣詩錄拾遺》 |
錢之鼎 |
台陽筆記題詞
|
359 |
《臺灣詩錄拾遺》 |
閻炘 |
奇緣吟
|
360 |
《臺灣詩錄拾遺》 |
戴祥雲 |
曹仁憲謹榮壽 七言截句,四首之一
|
361 |
《臺灣詩錄拾遺》 |
戴祥雲 |
曹仁憲謹榮壽 七言截句,四首之二
|
362 |
《臺灣詩錄拾遺》 |
戴祥雲 |
曹仁憲謹榮壽 七言截句,四首之三
|
363 |
《臺灣詩錄拾遺》 |
戴祥雲 |
曹仁憲謹榮壽 七言截句,四首之四
|
364 |
《臺灣詩錄拾遺》 |
謝采蘩 |
理髮
|
365 |
《臺灣詩錄拾遺》 |
謝聲鶴 |
送吳生往東寧
|
366 |
《臺灣詩錄拾遺》 |
魏爾青 |
贈陳握卿己巳年(1809)引心書院首唱,二首之一
|
367 |
《臺灣詩錄拾遺》 |
魏爾青 |
贈陳握卿己巳年(1809)引心書院首唱,二首之二
|
368 |
《臺灣詩錄拾遺》 |
蘇袞榮 |
曹仁憲謹榮壽七言律,六首之一
|
369 |
《臺灣詩錄拾遺》 |
蘇袞榮 |
曹仁憲謹榮壽七言律,六首之二
|
370 |
《臺灣詩錄拾遺》 |
蘇袞榮 |
曹仁憲謹榮壽七言律,六首之三
|
371 |
《臺灣詩錄拾遺》 |
蘇袞榮 |
曹仁憲謹榮壽七言律,六首之四
|
372 |
《臺灣詩錄拾遺》 |
蘇袞榮 |
曹仁憲謹榮壽七言律,六首之五
|
373 |
《臺灣詩錄拾遺》 |
蘇袞榮 |
曹仁憲謹榮壽七言律,六首之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