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 | 今日新詩 |
---|---|
創刊時間 | 民國46年(西元1957年)1月1日 |
停刊時間 | 民國46年(西元1957年)11月1日 |
起迄卷期 | 第1期至第11期 |
刊期 | 月刊 |
出版地 | 臺北市信義路四段八德路282號 |
發行單位 | 今日文化企業公司 |
瀏覽次數 | 246次 |
提要
《今日新詩》創刊於1957年1月1日,1957年11月1日停刊,共發行11期,其中有兩次合刊,分別為第8、9期及第10、11期,故實際為9冊。社長為關外柳(左曙萍),副社長為鍾雷、紀弦,執行編輯為上官予。編輯委員有上官予、方思、紀弦、李莎、覃子豪、彭邦楨、鍾雷、鍾鼎文,第7期新增余光中、夏菁、童鍾晉、蓉子、葉泥、糜文開及墨人,其中包含藍星詩社詩人及重要譯者。《今日新詩》主編為上官予。上官予(1924-11-20/2006-05-14),本名王志健,另有筆名舒林、舒靈、林桓、林翎,出生於山西,1948年來台,畢業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曾任軍中《精忠報》主筆、國家文藝基金會總幹事、行政院文建會研究委員及大專教職,著有新詩《殷紅的雪》、《旗手》等。上官予一生作品志在發揚民族精神與人性真善,曾以〈祖國在呼喚〉獲得1951年文獎會頒發的「五四」獎金,是五十年代戰鬥文藝時期的代表作家之一。
〈創刊詞〉寫道「詩是時代的呼吸與脈搏」,它呼應着社會型態演進而變化,同時也是「民族的心聲」,「承襲着中國文化傳統固有的氣質」。由此可知,《今日新詩》的創刊宗旨是以「時代性」及「民族性」為主要特色與訴求。尤其強調處在「挽救危亡、力圖國家民族生存延續復興的偉大時代」,詩人們更是應該「憑着正義與良知」為了「中華民族團結奮鬥」,創造充滿革命熱力的詩篇。「今日新詩」除了呼籲團結的必要性及以筆為武器的時代戰鬥意義外,更欲「作為展示我們今日中國新詩作品的長廊,並由此指出我們創作的方向與任務」,為當今詩壇呈獻「健康的、強壯的、明朗的、樂觀的、熱情的、前進的、向上的、戰鬥的、革命的」詩篇。第6期起即以「提倡戰鬥文藝,開拓新詩領域」為封面標題,充分展現戰鬥文藝的時代精神及反共浪潮。
就內容來看,詩刊包括新詩創作、理論批評及譯介等部分。作者群除了上官予、關外柳、鍾雷等官方文藝代表詩人外,尚有「現代派」紀弦,「創世紀」洛夫、瘂弦,及「藍星詩社」的覃子豪、阮囊,另也有省籍作家如吳瀛濤、薛柏谷,女詩人如蓉子、張秀亞、童鍾晉、彭捷、沉思等,可謂團結當時各路人馬流派,成就一組「戰鬥輕騎隊」。詩刊宗旨的民族性、戰鬥性及時代性則反映在作品中,如王祿松〈戰士之歌〉、關外柳〈紅禍〉、沉思〈奉獻〉、丹扉〈故鄉的友情〉等,呈現的不外故鄉情景與思鄉之情、國難遭遇及反共的堅強意志,以致時代賦予詩人的戰鬥價值。
再者,譯介部分引進英、法、日等國現代詩歌養分,可說為當時詩壇「注以新的血漿」,提供年輕創作者精確的發展方向。值得注意的專輯有二,一是第6期的「詩人節談新詩」,邀請方思、紀弦、李莎、鍾鼎文、鍾雷撰文發表對當前詩壇的看法,並指出未來創作方向;二是第7期由覃子豪撰文之〈評介新詩得獎佳作六篇〉,針對「詩人節新詩創作獎」得主撰寫評介,希望能擴大新詩的正面影響力,六位年輕詩人分別為路平、向明、戰鴻、瘂弦、王祿松、阮囊。內容除了覃子豪對詩人及作品的介紹評析外,得獎詩作也以夾頁,附於詩刊之中,供讀者閱讀。
《今日新詩》與時代精神及官方文藝思潮有較完整地保留與呼應,由此得以見到諸多作家早期詩作依違於官方意識之樣貌。(廖堅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