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 | 現代詩 |
---|---|
創刊時間 | 民國42年(西元1953年)2月1日 |
停刊時間 | 民國53年(西元1964年)2月1日 |
起迄卷期 | 第1期至第45期 |
刊期 | 月刊、季刊、不定期 |
出版地 | 臺北市濟南路二段4號421室;臺北市雅江街58號 |
發行單位 | 現代詩出版社 |
瀏覽次數 | 1503次 |
提要
《詩誌》停刊後,1953年2月1日《現代詩》由紀弦以獨資的方式創刊。任職於成功高中的紀弦,在課後擔任發行人、社長、編輯兼經理,自買紙、排版、跑印刷所、郵寄親送詩刊都一手包辦。《現代詩》以季刊形式發行,至1964年2月停刊,共發行45期。因年代跨距長,《現代詩》開本的演變從第1期至第4期為16開本,第5期至第40期為32開本,第41期至第44期為25開本,第45期改回16開本。
從創刊號到第12期,以「新詩的現代化」為使命,提倡自由詩為主軸,並透過每期「社論」釐清對於新詩的混淆看法。《現代詩》連載不少作品,如紀弦〈三十二年詩抄〉、〈三三詩抄〉、〈第六詩集〉;方思〈給奧費烏斯的十四行詩〉、〈勞倫斯詩抄〉;巫寧〈酋長組曲〉;林冷〈四方城〉;葉泥〈岩佐東一郎詩抄〉等。
在出刊四年時,紀弦認為詩壇已成氣候,組織並成立「現代派」,刊登〈現代派消息公報第一號〉、提出六大信條及〈現代派消息公報第二號〉,登高一呼,共有一百多人加盟響應。
〈現代派的信條〉分別為:
1.我們是有所揚棄並發揚光大地包含了自波特萊爾以降一切新興詩派之精神與要素的現代派之一群。
2.我們認為新詩乃是橫的移植,而非縱的繼承。這是一個總的看法,一個基本的出發點,無論是理論的建立或創作的實踐。
3.詩的新大陸之探險,詩的處女地之開拓。新的內容之表現;新的形式之創造;新的工具之發見;新的手法之發明。
4.知性之強調。
5.追求詩的純粹性。
6.愛國。反共。擁護自由與民主。
根據〈現代派信條釋義〉中提到欲保留早期象徵派、立體派等各詩派中好的精神及要素,剃除不好的,宣傳「現代主義」,公開主張「橫的移植」、「主知性」,以新的形式、工具及技巧,寫出新的內容,純粹「詩的」,而非「散文的」,擁護自由與民主。
《現代詩》另一個主軸為翻譯,藉由翻譯波特萊爾、梵樂希、阿保里奈爾等著名立體派、象徵派詩人,來推廣西方現代主義及技巧,實施「橫的移植」理念,但因「橫的移植」理念過於洋化而失去了「縱的繼承」精神所在,引發與覃子豪和多位作家的現代主義論戰。
在第22、23期(1958年)曾一度由林宗源任社長,黃荷生為主編,1960年又由紀弦重新接手,為達到「季刊」之名,出版24~26期合刊、27~32期合刊,將期數與年數追平。至第37期(1962年),宣布解散「現代派」這一個名存實亡的歷史性名詞。
在第45期(1964年)出版後,紀弦著手進行編纂工作時,認為出詩集比編詩刊更重要,讓《現代詩》畫下休止符。後期在《創世紀》第43期(1976年)〈現代詩運動二十週年之感言〉一文中說明停刊原因:「我要辦詩刊我就辦了;一旦我感到厭倦,就把它停掉,把它解散掉,一切不為什麼,完全是一個高興不高興的問題」。
在1950年代現代主義還沒興起時,紀弦提倡現代詩運動,《現代詩》影響未來詩壇對於現代主義的看法,也促進未來新興詩社/詩刊有更明確的方向去改革,如同瘂弦稱紀弦為「1949年後臺灣詩壇的點火人」,在現代詩史上與《藍星詩頁》、《創世紀》形成三足鼎立的輝煌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