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 | 東方文藝 |
---|---|
創刊時間 | 民國47年(西元1958年)10月25日 |
停刊時間 | 待考? |
起迄卷期 | 現存第1期~新5卷第4期 |
刊期 | 半月刊、不定期、月刊,現存共35期 |
出版地 | 基隆市信一路燕江巷七號之一‧臺北市建國南路53巷10號(社址)‧臺北市雅江街30號(總管理處)‧延平南路134巷2號B(編輯部)‧臺北市衡陽路一○一號二樓 |
發行單位 | 東方文藝社‧王泉峯(發行人兼社長);鄧曄(副社長)‧張仁俊(副社長)‧雷任泰(社長)‧王琛(副社長)‧郭錫泰(社長)‧曹斌(社長);李秋保(副社長) |
瀏覽次數 | 10632次 |
提要
《東方文藝》周報在民國四十七年﹙1958年﹚十月二十五日創刊。發行人兼社長王泉峯,副社長郭曄。發刊詞中強調知識分子之志在移風易俗、教化生民,所以對於當時「文化清潔運動」及「拒讀黃黑色書刊運動」所提出的社會道德維繫,必須略盡綿薄,挺身而出。並指出該刊的方向是「主張文藝要有戰鬥性之影響效果,而不要硬性說教,以作家之自由創作為是,其要旨在於使人向上,日新又新,早日脫離頹靡腐化的生活之中。」。又說「本刊之文藝,絕非狹義之文藝,而是括有文學、藝術兩大領域;固然文藝之戰鬥性不可無,但積集而成之『反共八股』,本刊殊難接受,是故本刊以發揚人性真、善、美為主要職志。」
因此從發揚人性的真善美出發,杜絕色情和奢靡,是《東方文藝》創刊的要旨。該刊每周出刊一次,篇幅二十頁。選稿方面,意圖打破偶像作家色彩,說到「固然希望有名家之作,但是非名家而其作品不遜於名家之作,本刊毋任歡迎,惟名家而無名作,徒以其虛名欺人者」,表明對來稿作者身分無設限的態度,但限於篇幅,不收受長篇而歡迎短篇。創刊號封面採用基隆市中正堂照片,封底則為木刻作品,創刊慶賀的若干書法題款,則以小塊圖樣編在文章之間,欄目有文藝理論、文藝評論、小說、散文、小品文、譯作和舊詩,內容可說包羅萬象。
在創刊號之後,目前所能看到的期數是從四十八年十二月一日出刊的「新一卷第六期」開始,此時已改為每月一日和十六日各出刊一期,時間上約等同雙周刊。和創刊號明顯的不同是,創作整體方向改以刊載小說為主,且不拘限於短篇,該期刊登了一中篇小說。並在社論文章〈從文藝談到中學國文程度〉提出中學國文程度低劣,乃一個國家最可悲可恥之事,因而增闢「學生園地」專欄,以推動學生閱讀,希冀學生在文藝寫作上獲得進步。特稿則為〈軍友總社的存在價值〉,封面為軍友社總幹事勞聲寰交接典禮後的照片。這約略可看出在國府遷台近十年之後,許多既有單位的存廢考量,應是當時受到關切的問題。同年十二月十六日出刊新一卷第七期,副社長改由張仁俊擔任,文藝創作方面變化不大。特稿〈欣欣向榮的基隆市〉介紹基隆在民政、財政和建設的成績,並報導〈金門選出四位好人,已報請全國表揚會評審〉一則訊息,似乎意在對台北都會以外地區更多著墨;封面刊登香港影星劉亮華來台勞軍照片,並有特稿報導其來台行程安排。接續的新一卷第八期﹝民國四十九年元月一日出刊﹞,便是以「金門四位好人」抵台的照片作為封面。因為元旦出刊,社論〈四十九年本刊展望〉述及,將以更充實的內容回饋讀者。這一期擴增為二十二頁,多出的篇幅主要為廣告刊登,此外有一篇武俠奇情小說。新一卷第九期﹝民國四十九年元月十六日出刊﹞以影歌雙棲女明星柳聲照片作為封面,內容大致維持原來樣貌。新一卷第十期、第十一期合刊﹝民國四十九年三月一日出刊﹞,雜誌上沒有說明原因,但此期封面為即將競選基隆市長的張金鐘、續期為國民黨所提名的台北市長候選人黃啟瑞兩人近照,足見其作為選舉的宣傳作用。後來也時有兩期合一的情形。該期開始,欄目有較為顯著變化,新闢「社會傳真」、「生活寫真」、「新聞小說」、「真實故事」、「時代小故事」等,原來的小說篇數減少,強調以「時代」與「真實」的生活寫實故事,取代了小說創造的虛構性。
新二卷﹝民國四十九年五月一日出刊﹞始,發行人仍是王泉峯,社長則由雷任泰擔任。二卷第一期封面人物是參加中國小姐初選合格的長榮女中高三學生李瑜芳照片。並有一專頁介紹李瑜芳並述及作為一名中國小姐所必須承擔的外交責任,以及方塊訊息〈當選中國小姐要有些什麼條件?〉等。雜誌配合正在推行的活動,藉以引發民眾更多的關注,除了具若干新聞性,同時年輕女學生照片和前面影星照片對於版面同樣具有美麗的視覺效果。這期開始「中篇連載」的愛情故事〈豔婦春怨〉和「武俠長篇連載」以歌頌道德勇氣、俠義精神的〈義俠震九洲〉兩種連載小說。從新二卷第二期﹝民國四十九年六月一日出刊﹞始,封面變得非常樸素,沒有圖像僅存文字,將每期目錄文字放大,文字則以不同的大小與字體編排呈現。內容有一頁「影人影事」和「銀海煙雲」,講述國內外影星軼事。新二卷全卷內容和編排風格頗為一致,到八、九合期﹝民國四十九年十一月一日出刊﹞之後封面又恢復刊登照片,同樣是影歌星及政治人物。
新三卷﹝民國五十年二月一日開始第一期﹞仍然持續之前新二卷的脈絡,但在選取文章方面顯得更為大膽,幅度較寬廣。譬如寫夫妻,有閨怨的婦人、有失蹤的新娘;談倫理,有遺產的問題等等。而前此對影歌星的報導多屬正面,但在第七期﹝民國五十年七月三十日出刊﹞的「女星韻事」刊登了〈韓菁清患神經病之謎〉,第八期﹝民國五十年八月三十日出刊﹞「銀色之窗」刊登了〈致富有術:李湄買賣房地產〉等,這些報導更為生活化,跳脫了影歌星樣板的形象,更具真實的一面。同時第八期有一篇〈進步中的味全食品工業公司〉文章,將優秀企業經營成果帶入文藝雜誌之中。第七期又開闢一頁「東方漫談」,針對政治上的議題人物異動加以評點,譬如某人是否收受了紅包?又誰貪污、誰鬧黃色新聞,誰的下台原因為何等等。足見此時社會氛圍逐漸走向穩定,有了些許閒暇說八卦,話家常的意味。
新四卷目前可見的期數從第四期﹝民國五十一年三月三十日出刊﹞開始。原本經常採用明星個人照的封面改以劇照。較為特別的是第四期以美麗女作家鍾藍鳳為封面。這一卷當中有趣的是關於減肥、瑜珈這類題材都進入了小說的書寫。令人震撼又感傷的是基隆中學初一的三個學生自殺事件,社論專文分析孩子自殺的可能原因,呼籲家長師長多關注孩子的心理成長和壓力。此外,令人至今記憶深刻的是一張三位中國小姐方瑀、江樂舜、劉秀嫚的合影。
目前所見,該刊最後一期是新五卷第四期﹝民國五十二年四月二十日出刊﹞。新五卷開始進入了雜誌的第四年,第一期﹝民國五十二年一月十五日﹞除有總統蔣中正先生發表的元旦文告,封面上也別開新意,雖是傳統賀年的仕女剪紙圖,圖中卻置入「東方文藝社」字樣。同期新闢「有獎填字遊戲」,頗有與讀者同樂的趣味。
綜觀持續經營超過四年的《東方文藝》,雖每一個時間點所著重有所不同,但仍以文學作品刊載為主軸,跟創刊時意在「文學」和「藝術」兩者兼備的方向有所偏離,整體而言,小說更是其大宗。小說均以清晰的寫實故事表達情感,愛情類型最多,親情家國之情也有;小品文、散文無論抒情論理說歷史,皆屬流暢易讀,表現出一股正面積極的力量,諸如愛國、誠實、勤勞、苦幹實幹等美德,強調努力者必有收穫。與創刊詞中不硬性說教,以說故事的這種軟性的方式維繫社會道德等主旨相吻合。後期對於輕鬆生活面的比重逐漸加強,譬如影歌星等人物的報導。時也有清楚的政策性,用以推動國家政府的活動和方針,雖然所佔篇幅有限,但因為明顯的突出反而常常成為一期當中的亮點。社論雖是反共愛國基調,延續過去十年國民政府一貫的態度和立場,對共產主義社會造成的惡果加以批判,卻很大部份將重點放在教育上,對學生升學求學的態度,惡補風氣的批評檢討,針對學生族群闡述思想心靈與道德的重要,並兼及肯定台灣地方各項建設的推動成果等等。
不確定《東方文藝》停刊的時間,但從目前存留的雜誌作細微分辨,仍可約略看出四十七年到五十二年間台灣社會氛圍和文藝走向,從反共八股轉向移風易俗,寓教於樂的變化痕跡。(周昭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