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 | 人間世 |
---|---|
創刊時間 | 民國46年(西元1957年)12月1日 |
停刊時間 | 民國72年(西元1983年)10月1日 |
起迄卷期 | 第1卷第1-2期~第22卷1-4期 |
刊期 | 月刊,共22卷、246期 |
出版地 | 台北市泰順街54卷22號 |
發行單位 | 劉濟民 |
瀏覽次數 | 22848次 |
提要
1957年11月1日,由劉濟民擔任發行人兼主編的《人間世》正式創刊,發行單位為人間世月刊社,社址為台北市泰順街54卷22號。該刊為月刊,根據《人間世》第1卷第1期〈發刊詞〉的記載,《人間世》原祇想用一個世界的「世」字,但考慮到如今已進入原子時代,不久就要與其他星球相通,其它星球與地球同樣有它的「世界」,再考量到各星球有各星球的世界,若僅用「世」字,將失之於含渾,於是姑且加上「人間」二字。繼而斷定「人間」二字。「人間世」為「人們的世界」(Mortal’s World),是所謂「人與人羣居在一起,彼此不能離開的,所以就成為這個『人間』,因為有了這個『人間』,就自然而然發生許多事體,事體一多,抽絲剝繭,推陳出新,就起了所謂『變故』,而且變化無窮……」,也帶出「世」字可以指空間性,又可以指時間性兩個面向。究其根本,《人間世》此一雜誌,討論的範疇包括「自然不外乎上下五千年,古往今來,縱橫九萬里,人與人之間之所以成其為世界的萬事萬物了」,也以「趣味幽默,風格輕鬆」為其初衷。
在《人間世》第2卷第5期本社撰述的〈底事縱橫談〉中,也特別說明《人間世》刊物,即是一貫地保持「趣味幽默,風格輕鬆」的風趣形式外,要兼談個人瑣事與國家遠景,《人間世》的特色以「它不能善頌善禱,它祇能亦莊亦諧。它不想超於塵俗之外,它卻要置身於現實之中。它要從紛亂的漩渦中,來尋求真理的光輝;要從複雜的底層裡,來激揚人性的芳香」,在第3卷第1期「底事縱橫談」中的〈心願說從頭——敬致讀者作者並賀新年新景〉,並以八個黑體字進一步為該刊定調:「幽默、諷刺、風趣、輕鬆」,再以「說點真話,做點實事」的精神將有必要批判的現象或者事件等披露出來,提出更有建設性的見解,可見《人間世》除了是幽默刊物之外,也具有推廣暢論社會政治言論自由度的公眾輿論性質。
《人間世》形式文體計有散記、論文、歷史閒話、長篇小說連載、詩詞、翻譯作品、讀書感想等,但主要內容為雜文,具有議論的意旨,又有敘說的形式。鄭明娳在《現代散文類型論》中提到雜文有廣、狹兩種定義,狹義的雜文,乃是文人借來做為批評社會缺陷最直接的武器,寄望社會改革、進步;而廣義的雜文則範圍非常廣,在小品文中,典型的情趣小品、哲理小品以外的小品皆屬雜文。《人間世》刊行的初期以廣義的雜文為主,而後逐漸轉向以議論社會和批評時政為主的狹義雜文,文字直接,極富現實感與政論色彩,內容包羅萬象,前期經常發表作品的作者,包括:梁實秋、殷正慈、孫如陵、何容、寒爵、柏楊等人,其中也包含1960年代因為評時議論而受到國家言論箝制的雜文家柏楊、寒爵等人;中後期則以太史不公、言諦、歐陽不修、鼠鬚客、金聖氣、方正直、少室山房主人、無言、嘯天、東郭牙、白居難、司馬暗、師道哀、金劍埋、獨孤樓主、蕭斗鸞、谷恨石、文掃地、皮奉三、蘇西坡等具有諷刺意味筆名的作者群為主,可見《人間世》論評時事議題的特色。其中,以每期的本社社論頗受到矚目,包括第2卷第6期〈談談「胡適與國運」〉、第2卷第9期〈正視一下當前文化事業的危機〉、第2卷第10期〈整飭學風,整飭教風〉、第2卷11期〈振刷政風,請自此始!〉、第2卷第12期〈監委出國,舉箸待籌〉、第3卷第3期〈電影明星與反共大業〉、第3卷第8期〈請停止盲目的販豬政策〉、第3卷第12期〈醒醒吧!大官人〉、第4卷第1期〈苟安無望論〉等,這些雜文往往以醒目或是聳動的標題設計,和幽默兼具諷刺的筆法吸引讀者注意,而文章的主題與事件在當時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是對歷史交代的時候了——談談「胡適與國運」〉,則以胡適因「德隆望眾」而被任為中央研究院院長,提出希望在政治上比重日見增加的胡適能發揮其高度之影響力,以「法家拂士」的精神,來作政府的「諍友」,並且促成政風全面改革,能對歷史本身有所交代。〈正視一下當前文化事業的危機——從香港影人代表將回國爭取「台援」說起〉,對香港影劇界即將派代表回國,爭取每年30萬港幣的「輔導費」,以拯救自由影業的危機此一報導談起,認為香港的自由影劇人向祖國要求「台援」為「吃裡扒外」的行為,其並未出產多少有利於反共抗俄大業的影片,也未發展多少海外的文化宣傳事業,因而呼籲政府要拯救國內匱乏而貧困的文化事業。〈整飭學風,整飭教風〉以台灣教育工作的怪現象來作為討論,對於前任教育部長在教育途徑上未曾設下穩固的基石,以及未曾替百人樹人的工作作仔細的設想提出建言,並殷望新任的教育部長全力整頓學風,使教育界作全面的刷振。
〈振刷政風,請自此始!——從「公務人員實行儉樸生活」辦法談起〉,提到送禮的風潮是整個社會驕奢淫佚風氣的根源,而倡導儉樸生活的辦法,則是改革政風與改善社會風氣的第一步。可見《人間世》雖是以「幽默」為名的民間雜誌,卻是以言論自由為訴求主軸,也強調社會意識與現實參與。如在第4卷第11期,本社撰述的〈雷案的善後問題〉,則針對戰後台灣民主政治發展上最受注目的雷震事件為文提出呼籲,認為《自由中國》半月刊的發行人雷震,被政府逮捕判刑10年,卻受到海內外言論批評政府處事失當,而《人間世》認為由於本刊以「幽默、諷刺」的風格,來作為改造社會、促進人權自由充分保障的工具,提出雷案發生,政府應該勇於檢討,是否造成失誤,並且澄清社會對於雷案的揣測與懷疑,以最公開、公平、慎重的方式和程序來處理雷案。在第9卷第4期,發行人兼主編劉濟民所撰寫的〈向十全大會提一緊急議案:請開放報紙登記以救黨救國免於被獨霸壟斷為禍〉則是從新聞從業的角度,指出國民黨凍結報紙登記於國於黨有害無益的四大要點,分別為:造成獨霸專利的局面;青年無出路,所學無用處;言論不準確,報導不真實;製造大亨,培養報閥,認為應該即刻開放報紙登記。由以上兩例,可以看出《人間世》對於民主自由的維護,也扮演民間輿論的發言台。
而《人間世》月刊雖然以幽默諷刺的方式發表對於時事的批判和看法,向國家執政當局發出改造國家社會之言,不過從發刊初期就遭遇了來自官方的壓力。在第3卷第12期〈請給「諷刺」一條活路—敬向內政部釋覆它對諷刺文字的誤會〉,則刊出台北市政府通知雜誌第3卷7期第一篇〈青山正補牆頭缺〉一文,對憲法之價值與總統連任問題語多諷刺,轉希今後注意改進之原文,《人間世》也對「青」文全篇提出檢討與解釋,也重申諷刺和幽默同時運用,是民主社會的調劑品。而後《人間世》果然觸怒了執政當局,曾兩度停刊,第一度為1961年9月停刊,翌年10月復刊,被台北市政府據出版法處罰停刊一年,指出刊登文章與刊物創刊旨趣不合;第二度為1966年2月再停刊,1968年4月再復刊。第三度停刊為創刊人劉濟民逝世三年多後,其夫人劉蔡蘊嵐健康欠佳,不能繼續繼承先夫遺志,而於1982年4月停刊,同年11月再行復刊。《人間世》以暢議抒發的自由空間,以詼諧諷喻的筆觸議論社會時事與生活瑣事,在當時許多讀者的歡迎,也以一部老少咸宜的通俗性刊物樹立其獨特風格與鮮明的特色。(王鈺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