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 | 海洋生活 |
---|---|
創刊時間 | 民國43年(西元1954年)12月15日 |
停刊時間 | 民國54年(西元1965年)12月 |
起迄卷期 | 第1卷第1-12期~第11卷第1-12期 |
刊期 | 月刊,共11卷、132期 |
出版地 | 台北市內江街142號 |
發行單位 | 海洋生活月刊社 |
瀏覽次數 | 15357次 |
提要
《海洋生活》首卷首期的代發刊詞便以「振興海權、建設海軍」為題,為這份刊物定下了基調。在稿約中,更揭櫫了該月刊「以鼓吹海權思想,啟發海洋知識,發揚海軍精神,提倡海洋文學為宗旨」。在文章的分類上,從早期的國際述評、專(社)論、航海生活、海洋智識、海洋文藝、海戰史話、漫畫連載等,到後期的翻譯、小說、散文、詩、海洋之聲、科學萬象、談古論今等欄目,均是統攝在海洋見聞與海軍國防的大纛之下。
如同《海洋生活》並不固定的文章欄目,該月刊出刊時間也不固定。第1卷每期皆在15日出刊,除第3卷到第7卷以及第9卷的第11期在10月31日出刊外,第2卷之後的每期都在每月首日出刊,而第1卷、第2卷的第11期和第12期,第4卷的第3、4期,以及第7卷的第8、9期皆合刊出版,不詳其原因。《海洋生活》也在11年之內更換了六位主編,首位主編楊煥文和繼任主編彭品光在任時間最久,各為43期和38期,第四任主編劉獻鈞與第七任主編文貫一在職期間最短,分別為4期和3期。陳新濤和宋項如則各擔任兩次主編,在職合計各為21期與23期。
《海洋生活》的銷售量不俗,甫推出便告售罄,甚至已有海外讀者。第1卷第5期伊始,更在香港置辦了海外總經銷處,將銷售網路擴大到美國、日本以及馬來亞(今新加坡與馬來西亞)、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且在不到一年之內就調升售價,可見受歡迎程度之一斑。可能是為了打響名號,首卷首期便邀請了當時的著名作家謝冰瑩和趙友培著文〈怎樣蒐集資料〉(列於「寫作漫談」單元)和〈論文藝的戰鬥性〉(以該期之專論問世),郭嗣汾則在該期開始連載其中篇小說〈寒夜曲〉,迄第1卷第7期止。
然而,除了郭嗣汾經常在《海洋生活》刊載其作品外,上述的謝冰瑩和趙友培在11年內,其實只是曇花一現。在這份月刊中,出現的幾乎都是文壇素人,或許正是因為如此,加上設有稿費制度,銷量亦佳,而攝影、漫畫、海洋奇聞和有獎徵答等較為輕鬆的單元在當時的刊物林中,委實特殊。環繞在嚴峻的政治氛圍中,又有緊扣主流意識型態的社論,莊諧並濟,反而活化了期刊的娛樂性與生命力。至於常常設置的有獎徵答單元,以及半頁或全頁的商業廣告,則應該可視為台灣最早與商業活動結合的半文學性刊物。
幾位較為人所知的詩人,如:覃子豪、瘂弦和洛夫等,則要等到第4卷第8期才登場,他們三人分別發表了詩作〈夢的海港〉、〈水手•羅曼斯〉和〈這島上〉,也都是與海洋有關的主題。繼之而起的是張默(第4卷第9期,發表詩作〈海二題〉)、張放(第4卷第10期,發表小說〈逝去的代年〉)、辛鬱(第4卷第12期,發表詩作〈陣中日記〉),亦皆遵循《海洋生活》的稿約規定,將文學航向海洋,但作品數量均不多,唯有朱學恕(或署名學恕)足以稱得上是該月刊的常客。值得一提的是,《海洋生活》經常引介或翻譯與海洋有關的西洋文學典籍,但較著名的僅只第3卷第3期評介的《白鯨記》和第4卷第1、2期對捷克倫敦的介紹,其他幾乎都是較為冷門的作品(如:〈一個垃圾夫的故事〉、〈我乘鯉魚潛水去〉、〈愛麗!想妳〉、〈二十天死亡邊緣漂流記〉、〈海啊!〉等),或者與海洋知識、軍事情報有關而與文學無關的文章(如:〈日海軍神風特攻隊肆虐紀實〉、〈反潛新武器撒布洛克飛彈簡介〉、〈美國第一號軍艦諾森頓號〉、〈冰下赴北極〉等),文學性不強。
然而,這畢竟是一本有著大論述期待的刊物,因此,一些激勵士氣與配合國家機器操演的文章仍是《海洋生活》的主角,在編排順序上亦皆置於刊物前列。除了本文首段曾述及的《海洋生活》首卷首期的代發刊詞便以「振興海權、建設海軍」為題之外,〈由從軍熱潮談海軍的重要性〉(第1卷第2期)、〈支援政府確保金馬〉(第1卷第5期)、〈反對海峽停火〉(第1卷第6期)、〈共匪圖窺金馬 俄帝新陰謀〉(第2卷第3期)、〈反對放寬對匪禁運〉(第3卷第6期)、〈論共匪敗亡的必然性〉(第6卷第8期)、〈怒潮澎湃的海軍忠義活動〉(第7卷第1期)、〈我們努力的方向──革新、動員、戰鬥〉(第8卷第3期)、〈台灣地理形勢與我國海權的發展〉(第9卷第4期)、〈自立自強、樂觀戰鬥〉(第10卷第12期)、〈「五一」海戰特輯〉(第11卷第6期)等社論性質的文章,充斥著《海洋生活》的版面。其他如孫中山和蔣介石的紀念、祝壽專號,以及1959年越戰開始之後對於美國海軍的大力介紹,也反應了時代的發展軌跡。(謝靜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