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 | 婦友 |
---|---|
創刊時間 | 民國43年(西元1954年)10月10日 |
停刊時間 | 民國86年(西元1997年)1月15日 |
起迄卷期 | 創刊號~革新號第104期 |
刊期 | 月刊、雙月刊,共475期 |
出版地 | 臺北市寶慶路二號 |
發行單位 | 婦友月刊社‧李秀芬(發行人)‧錢劍秋(發行人)‧鄭菊芬(社長)‧潘錦端(社長)‧葉金鳳(社長)‧李鍾桂(發行人)‧王洪勤(社長)‧陳蓉蓉(社長)‧鄧雲鶴(社長)‧林澄枝(發行人)‧黃昭順(發行人) |
瀏覽次數 | 44116次 |
提要
《婦友》月刊是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婦女工作會(以下簡稱婦工會)發行的綜合性刊物,於1954年10月10日創刊,歷時43年,1990年改為雙月刊,1997年停刊。婦工會在國民黨黨務中是負責「掌理婦女運動工作」,《婦友》成為其內部組織對外界宣傳的書面文字媒介,目的在於「以文教指導婦女人生」。《婦友》初創,恰值「文化清潔運動」推動之際,《創刊詞》提及:「……為組訓婦女,參加建國復興大業,教育婦女,培養齊家治國本能,喚醒婦女,揭發匪共禍國暴行,迫待義正辭嚴的理論,和輕鬆警闢的刊物,以實踐復興民族精神教育的任務……所以本刊內容,採取綜合性,本刊形式,重在藝術化……始終用純真優美來搏取廣大群眾的愛好」,《婦友》出版百期時,主編王文漪也再次強調:「就態度說,本刊是嚴正的,但情調卻是輕鬆的」。
在內容編排上,以前120期來說,就包括:社論、論著、家庭與兒童、特寫、文藝、女青年園地、書評、專載、婦女史話、漫畫、女作家動態、共匪迫害婦女專輯、特載、童話、長篇連載、專題研究、家庭小酌、美化庭園、婦友信箱、廣播文摘、時論、海外通訊、世界名著、童話音樂、專論、主婦生活漫談、兒童連環圖、床邊故事、蓪草造花法、大陸悲劇、讀書心得、中篇小說、廣播座談、溪邊瑣語、少女手冊、名著欣賞、治家偶得、西洋文藝講座、一月小說、幸福家庭、窗前小品、中國文學欣賞、家政之頁、青年園地等47種專欄。論著、特寫、家庭其中,社論、論著、特寫、文藝,女青年園地較為固定。之後期刊的專欄編排也大概都不脫此階段之範圍。
在發行上,《婦友》雖然發刊跨時久長,但版面發行人除創刊時期是主任李秀芬之外,第2期以後則改為「婦友月刊社」,直到54期才出現當時接任婦工會主任職務的錢劍秋;主編委員更都是當時文壇的箇中翹楚:如創辦者的王文漪(筆名潔心、紫芹、煥然),曾主編《軍中文摘》、《軍中文藝》,後接替他的鍾梅音,是知名作家;除鍾梅音外,其他曾擔任編委者,還包括:教育部華僑教育委員余宗玲、曾任中央黨部婦女運動委員會委員陸寒波、監察委員張岫嵐、國大代表張明、立法委員趙文藝、台大教授盧月化、中國文化研究所(今中國文化大學)教授葉霞翟、作家徐鍾珮、辜祖文、張秀亞、張明、陳約文、王理璜。這些編委來自各界女性菁英,並不以發行機構的幹部為主。然而,在編輯群中,主編責任最重,特別是當時未將編輯與發行各自獨立的初期:主編除了處理編輯、審查事務外,還要兼辦校對、發行等瑣碎工作。
《婦友》相當重視刊登作品的水平,有一定的審查程序,在創刊號中,曾列有詳細的「稿約」規則:「一、本刊園地公開,歡迎富有民族性極推動婦女工作之論文文藝,及有關家庭與兒童之文稿,尤歡迎各界婦女投稿。二、來稿一經採納,每千字稿酬三十至四十元。短稿另計。詩歌以篇計,每篇二十至五十元。三、女青年園地,歡迎女青年及各校女同學踴躍投稿,稿酬另計。四、來稿除特約者,敬請勿超過六千字。五、本刊對來稿有刪改權,不願者請先聲明。六、不用稿件,如欲退稿,請付退稿郵資,其未付郵資者,蓋不退還。」
除徵文與作者投稿作為稿源之外,《婦友》編輯也常常不定期向名家約稿,女作家是主要的稿約對象。因此,每屆負責《婦友》編務的婦工會幹部,都會與女作家們保持良好互動。王文漪和婦工會的陸慶、章一苹等常以私人名義參加每月一次的「女作家慶生會」;也經常派員出席台灣省婦女寫作協會等各類文藝團體會議。這樣屬於女性作家之間於私於公的密切互動,使得《婦友》雖然不是以文藝為主的刊物,但所刊登的文藝作品的品質有其一定水準。王文漪曾很肯定的說「我們敢說一句話,幾乎全國沒有一位成名的女作家沒有為本刊寫過文章」。然而,《婦友》並不是只向女作家約稿,也有男作家,如南郭、朱梅雋、糜文開、鍾良沂等。不過,《婦友》不管在經營或閱讀屬性上,還是以女性群體為主。
由於《婦友》是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婦女工作會的承辦刊物,所以,《婦友》也具有宣傳黨部政策與活動的宣傳功能。如創刊初期配合「文化清潔運動」、以「幸福家庭運動」響應反共復國思想、透過關懷各階層各行業之婦女工作強化黨國形象、刊登宋美齡與錢劍秋等婦工會高層人士的演講與活動資訊、以及國際大事訊息以增進婦女的(國民黨思維的)「世界觀」。這些都可視為《婦友》作為具有國民黨婦女工作屬性的期刊特色,也可以看到《婦友》所期待的理想女性必須具有陽光、自信的外在形象與服務家庭、反共愛國的內在特質。
值得留意的是,《婦友》長期以來對女性的家庭角色定位的「潛指導」經營方向。如:頻頻出現在各類專欄中的「幸福家庭」、「幸福生活」、「幸福婚姻」概念或語彙;又如,透過女性作為幸福經營者的角度,提供各類家政生活知識,強化女性在女兒、妻子、母親等家庭身分建構的自我認知。家為國本的「女主內」意識與角色形象,可以說是《婦友》最重視的女性自我實踐定位與價值認定基礎。不管是家政專欄的美化家庭、婦幼衛生、育兒知識等實用刊稿,或是社論、女青年園地等論述專欄,都常有將女性與必然走向婚姻、家庭人生的表達意見。當然,《婦友》所刊登的文章也不盡然全都是正面的賢妻良母形象,郭良蕙從女性自我意識描述女性面對個體自我與社會自我之間的矛盾,就不符合《婦友》的女性家庭身分的自我認同價值論述。如,〈容容的遭遇〉中因寂寞而有越軌行為的媽媽、〈龍鳳雙飛〉中屈就現實而與沒有好感對象交往的單身女性,可以看到《婦友》編輯群對文藝小說刊登的選擇,仍有其針對文學書寫條件的主動性,而不是從理想家庭的女性意識作審核篩選。
《婦友》歷時43年的出刊,雖然在編排版面、經營專欄等形式內容上,沒有太多的變動,這與《婦友》作為國民黨婦工會的宣傳刊物、必須經常性報導國民黨或婦工會政策,不無關係。但是,任何期刊都有其反應時代的需要與必然性,《婦友》也有其微調式的轉變痕跡,如,從初期50年代黨國論說脈絡的反共宣傳,到70年代反共政策的漸次退場;直接闡揚主義、宣導政策的政治文章也在60年代之後,多帶有評論國際或社會政策執行的視野,也有更多妝點以輕鬆美感的現代生活的專欄文章。尤其是文藝專欄的刊登作品最為明顯。創刊初期以控訴中共迫害婦女、反共愛國為主題的反共小說,在1960年之後明顯出現遞減現象。
總體而論,《婦友》作為黨營刊物,雖然有宣傳黨國政策與改善社會風氣的責任使命,但也是一本以服務婦女為出發點的多元化刊物。從黨國方面來看,《婦友》編輯群在國民黨與文化社會階層所共享的女性菁英身份,使得《婦友》以一種由上而下的指導性格來提供婦女服;但從服務婦女角度來看,除了社論、論著、特寫等特定論述專欄外,《婦友》也表現出極大的彈性,以各式多元的專欄,提供適合一般女性的生活化與趣味性閱讀空間。(陳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