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 | 中華文藝 |
---|---|
創刊時間 | 民國43年(西元1954年)5月1日 |
停刊時間 | 民國49年(西元1960年)6月1日 |
起迄卷期 | 第1卷第1期~第8卷第6、7期 |
刊期 | 月刊,共40期 |
出版地 | 台北市杭州南路二段34巷84號‧台北縣汐止靜修院‧台北縣汐止鎮秀峯山‧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114巷16號‧台北縣汐止鎮秀峯山114巷16號‧台北中和鄉‧台北縣汐止大同路185號之一‧台北縣中和路292號之4‧台北縣永和鎮博愛街35巷8號 |
發行單位 | 中華文藝月刊社‧華山(社長)‧程扶錞(社長)‧李辰冬(發行人) |
瀏覽次數 | 10352次 |
提要
《中華文藝》於1954年5月1日創刊,創刊發行人為李辰冬,後期發行人則改為謝吟雪。李辰冬於創刊號之短評〈當前我國文學的危機〉觀察出目前文壇雖然蓬勃,但隱藏著一股「速成」與「勢利」的危機,並以韓愈「無望其速成,無誘於勢利」來與文藝界共勉之。《中華文藝》創刊號〈本刊的使命〉一文中指出「提高創作水準」與「探討書寫技巧」是該刊物的使命。對於現代中國何以沒有偉大作品提出若干的理由來進行反思,並認為對西洋作品認識的不足、時局動盪以及沒有偉大的批評家,都不是主要因素。關鍵原因在於不瞭解何謂偉大作品,以及作品如何能達到偉大地步,以及如何表現出偉大作品。《中華文藝》發刊使命決定六項選文依據,分別為「理論的介紹」、「文學範本的擇取」、「書評」、「文藝問題的解答」、「函校作業批改示範」以及「投稿作品」。
《中華文藝》發行人與主編為李辰冬,同時也是中華文藝函授學校的校長。李辰冬(1907~1983)為法國巴黎大學文學博士,曾任燕京大學、臺灣師範大學等校教授,並曾主編《文化先鋒》、《新思潮》、香港《自由報》副刊。李辰冬抗戰前即投入國民黨文藝工作,1949年來臺後,除了創辦主持中華文藝函授學校外,並參與中國文藝協會主辦現代文學研究班的教學工作。1953年8月,李辰冬首次以中華文藝函授學校之名登報招生,學校設有小說班、國文進修班、詩歌班三班,分別由謝冰瑩、梁容若、覃子豪擔任各班主任,1954年元月正式開課,不僅滿足無數社會大眾,也為填充青年學子的求知渴望,《中華文藝》於是也成為中華文藝函授學校之代表刊物。《中華文藝》第四卷三期改由程扶錞(楚茹)主編,以進行改組,其後為加強軍中的文藝教育,讓在營軍人學習寫作技藝,決定與國防部合作創辦軍中文藝函授班,李辰冬並接任該函授班班主任,《中華文藝》從第5卷第6期將社址搬到中和鄉中和路292號之4,與中華文藝函授學校、軍中文藝函授班聯合辦公,以方便業務聯繫,對讀者和同學服務更加週到。《中華文藝》並於1957年2月於第6卷第1期聲明,因為函授學校業務繁重,人力不足,並由於經費的關係,始終沒有辦到理想的程度,幾次考慮停刊,但考量刊物發行至今也有三、四年的歷史,加上學生們的要求,編輯部決心將《中華文藝》縮小篇幅,改版為校刊性質的刊物,並新增校務報導、同學動態等專欄,希望透過刊物能凝聚同學們的感情,也擬不對外發行。
《中華文藝》的特色,主要是根據發刊詞所揭櫫:「提高創作水準,探討寫作技巧」,除了針對當前文藝界發生的現象加以評述之外,也透過作家研究與作品研究,來深入發掘偉大作家,並分析名著的寫作技巧,以作為創作初學者在創作上應當取法的途徑,並常刊載模範詩歌、模範短篇小說與模範散文選,以便作者欣賞與臨摹。尤其是《中華文藝》也經常邀請文藝名家,如張秀亞、沉櫻、徐鍾珮、黎烈文、錢歌川、覃子豪等人,來選譯世界名著,並加以詳細註釋解說,以提供讀者深一層之欣賞與研究。例如「世界文學名著研究」專欄,刊登中華文藝函授學校、中國文藝協會以及中國語文學會合辦的小說研究會講稿;此外,外國作家與作品之引介,占《中華文藝》很重要的一部分,也與創刊主旨相符合。第一期黎烈文即介紹莫泊桑及其名作〈脂肪球〉,並由黎烈文翻譯,直至第一卷四期完成連載〈脂肪球〉;沉櫻翻譯英國毛姆之〈家〉並撰文進行解剖與欣賞;錢歌川翻譯倍根之〈談逆境〉,並闡述注解、釋義,以及作者生平,可見《中華文藝》中譯介西方名著占有極高的比例,在第4卷第3、7期合卷〈編者的話〉也提到為了遵照大多數讀者的意見,以及為了尊重百分之八十以上讀者的要求,雜誌今後將在西洋名著介紹方面多作努力。
其中,《中華文藝》有很大的篇幅刊出函授學校學生的作品,「批改示範」此一專欄,由中華文藝函授學校供稿,將學生所創作的小說、散文及詩,由中華文藝函授學校的老師修改造句用詞、給評語,也為學生提出具體的修改方法,將修改方法刊登於雜誌上,並由校長李辰冬及函校老師主持「問題解答」專欄,回答學生所提出有關文藝創作的提問。《中華文藝》從創刊以來,與中華文藝函授學校關係密切,內頁與封底廣告常有中華文藝函授學校之招生訊息,也於雜誌內介紹函授學校的教師資訊,中華文藝函授學校授課之教師有王平陵、王怡之、謝冰瑩、牟宗三、沉櫻、紀弦、陳紀瀅、張秀亞、趙友培、徐鍾珮、孫陵、錢歌川等人;雜誌另有「徵友、簡訊、通訊」專欄,主要為專門為刊物讀者與函授學校同學服務,歡迎讀者及同學,於雜誌上交流喜慶消息,新書問世,地址遷移,書籍交換閱讀,徵求書籍等之消息,可見《中華文藝》極為重視與讀者的互動。《中華文藝》第6卷第1期改版後,更加注重與函校、函授班的學生交流,如同校刊之性質,不僅刊載同學作品,也刊載與學校有關的行政事務。(王鈺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