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 | 藝與文 |
---|---|
創刊時間 | 民國39年(西元1950年)10月7日 |
停刊時間 | 民國40年(西元1951年)1月7日? |
起迄卷期 | 現存第1期~第4期 |
刊期 | 月刊,現存共4期 |
出版地 | 台北市延平北路一段鄭州路口鐵路工會內 |
發行單位 | 路工月刊社‧簡文發(發行人) |
瀏覽次數 | 1930次 |
提要
《藝與文》係台灣省鐵路工會出版的《路工》月刊之附刊,創刊於1950年10月7日,現存第1卷第1期到第4期,第4期之後是否仍續發行,有待考證。
台鐵工會成立於1947年8月,以保障員工合法權益、謀求福利、改善生活、提高知能,並協助發展鐵路業務為宗旨。同年11月開始發行《路工》月刊,以迄於今,該刊以宣導勞工法令、路政檢討及會務報導、工作經驗意見交換為主要內容。《藝與文》作為《路工》月刊的附刊,顯得相對突出,因為這是戰後第一份由工會組織編印、發行的文藝刊物。
這份刊物的發行人為簡文發,是台鐵工會發起之際的籌備委員,也是工會常務理事;主編石叔明,係書法名家,時任職於鐵路局;編輯陳飛鳳。以現有四期來看,這份刊物的內容傾向於綜合性雜誌編輯,既無創刊宣言,也無編者按語,無法了解該刊主要的編輯宗旨。但就內容看,大約以藝文掌故、文史知識、文藝評論、文藝創作和西方文學翻譯等五大類為主。
以第1期為例,有錢歌川翻譯培根〈談愛情〉、陳定山談掌故的〈傳奇性的奇女子〉、鄧禹平的小詩〈訴〉、无言譯述「台灣高山神話」〈金梯子〉、杜呈祥〈辛詞的幾個特點〉、上官耀祖的短篇小說〈失寶記〉,以及宗之翻譯的中篇小說〈人頭祭〉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宗之的〈人頭祭〉,寫的是吳鳳的故事,未繫原作者,應係改寫,作者「宗之」與第四期翻譯外國小說作品〈阮大的夢〉譯者「梁宗之」應係同一人,而梁宗之則為文學評論家王夢鷗之另一筆名,是否這兩文均為王夢鷗提供之稿,也有待查考。
第1期到第4期的作者群中,除了以上諸家之外,尚有評論家杜若洲、李辰冬、羅敦偉,翻譯家沉櫻,小說家王藍,古典詩人曾今可,現代詩人李莎、林郊等,其陣容堅強,作品水準也相當整齊。
當然,處在1950年代的大環境中,這四期也不乏傳達反共文藝政策的文章,如第3期刊出羅敦偉〈藝與文的新期待〉,就強調「 需要與反共抗俄這個偉大的民族自救運動相配合」;第4期刊羅敦偉專文第二篇〈藝與文的新年代〉則強調文學戰鬥精神,「 擴展戰鬥精神,做時代的前驅,為新時代而奮鬥」。此外,同期尚有王藍的中篇小說〈新貴‧魔術家‧卜萊蒙斯基〉也是典型的反共小說,雷亨利〈「自由中國」觀後記〉寫觀賞王平陵反共劇作《自由中國》之後的感想等均是。說明了這份台鐵工會的文藝刊物也不能免於反共戰鬥文藝的要求。
整體來看,現存四期《藝與文》仍具有一定的意義:第一、它可能是戰後台灣文壇第一本工會組織所出版的文藝雜誌;二、它集結戰後來台的知識份子開拓文藝園圃;三、它反映了1949年國府撤退來台初期的反共戰鬥文學風潮。(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