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 | 寶島文藝 |
---|---|
創刊時間 | 民國38年(西元1949年)10月1日 |
停刊時間 | 民國40年(西元1951年)11月15日? |
起迄卷期 | 創刊號~第3年第6期?,共18期? |
刊期 | 月刊 |
出版地 | 台北市中山南路18號 |
發行單位 | 寳島文藝月刊社 |
瀏覽次數 | 11087次 |
提要
《寶島文藝》發行於1949年10月1日,發行單位為寶島文藝月刊社,無發行人,主編為潘壘。其創刊號封面標明「純文藝月刊」,以有別同年代之綜合雜誌。
《寶島文藝》的宗旨,根據主編潘壘在創刊號〈我們的獻詞〉中所說,強調的是「文藝是人民的,是大眾的」,是「對這個不幸而黑暗時代澈底地揭發」,加上「感覺到台灣文藝刊物的缺乏」,因此創刊。1949年正是中華民國撤退來台之年,《寶島文藝》的創刊,因而不但可說是1949後第一份文學雜誌,同時也標誌了反共與戰鬥文學媒體的先聲,創刊號上潘壘獻詞之後就是歸人〈讓我們的筆,指向大眾〉,呼籲作家醒覺,「為我們的祖國,為廣大的民眾,發出緊急的自由呼聲,將那些血的事實,血的教訓,用人民的語言,人民的聲音寫下來,記述下來」。《寶島文藝》創刊後次(11)月16日,孫陵在他主編的《民族晚報》副刊發刊詞中呼籲文藝工作者「必須自動的配合客觀環境底要求!配合戰鬥!配合建設!配合革命!我們必須歌頌戰士!歌頌英雄!暴露敵人!暴露奸細!向前方的英勇戰士看齊!向後方的自由戰士靠攏!創造士兵文學!創造反共文學!創造真正認識自由、保衛自由的自由主義的文學!」整可看出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來台的作家共同的寫作態度和心聲。
其後《寶島文藝》隨著國民黨反共政策的推動,也發表了不少相關論述與作品,要者如第3期蘇東平的〈論反侵略文藝運動〉,該文寫於1949年11月22日,民族副刊發刊詞之後,有呼應該文的文脈;第4期刊出柏樟報告文學〈鬥爭大會〉,報導中共在東北展開階級鬥爭的實錄;第5期張薔報告文學〈年前年後〉亦同;第6期出版正逢中國文藝協會成立,該刊封面標誌「五四特刊」,潘壘親撰〈發揚五四精神〉,呼籲文藝工作者發揚五四革命精神,「將堅忍不拔的戰鬥意志集結在反侵略、反鬥爭、反暴力的大前提下,凝成堅固的文化戰線,以牙還牙!以血還血!」,另有韋蕪〈祝全國文藝協會成立〉一文,希望該會成為「新文藝運動的指揮台」,「指示反共宣傳的政策和戰略,給作者一條創作活動的正確路線」,兩文搭配墨人詩作〈自由的火焰〉與其他詩和小說播音劇本,使得該期內容充滿反共戰鬥文藝氣息。
這樣的路向,呼應了政策,卻也使得《寶島文藝》的銷售不如預期。在第6期(五四特刊)編輯後記中,潘壘以編者身分坦言「我們已虧負至不能再虧負了」,並求援於讀者,希望一人介紹五人,使寶島文藝擁有一千兩百個基本訂戶;第3年第1期(1951年3月)〈讀者‧作者‧編者〉也說「這前後三年中,寶島一直朝不保夕地支撐著,出一期愁一期」,可見拮据,為解決困局,該刊也自該期開始籌備「寶島之友社」,希望打開市場,但終究未能如願(未獲批准),而以在月刊上闢「寶島之友」專欄,刊登社友習作,以及一場「文藝晚會」與作者、讀者聯誼,盡其心力。
在現已蒐集之《寶島文藝》上,除了反共戰鬥文藝是其主要稿源之外,1950年代女性作家作品也可見到,艾雯於創刊號就登場,藍婉秋、童鍾晉、張秀亞、徐鍾珮等亦有文稿刊載;詩人方面,有紀弦、墨人、葛賢寧、鍾雷、林郊、鄧禹平等,較特別的是第3期(1949年12月15日)刊出時剛來台的年輕詩人洛夫詩作〈海洋的呼喚〉,應屬洛夫來台發表的第一篇詩作,而非〈洛夫創作年譜〉1952年所寫「十二月發表在台第一首詩〈火焰之歌〉於《寶島文藝》月刊」;小說方面,外國作品譯作多,名家唯墨人、穆穆(穆中南)、潘壘等,朱西甯則於第3年第5期(1951年6月25日)發表反共小說〈遺囑〉,以對話敘事控訴中共暴行。
整體來看,現存可稽的《寶島文藝》並不齊全,何時停刊亦難斷論,就僅存部分論,該刊可說是1950年代重要的反共文學雜誌之一,但他的反共應屬自發的、民間的,主編潘壘以一人之力負責該刊編輯、發行,未接受黨政軍津貼,窮盡心力,在戰亂年代中出版不被市場歡迎的文學刊物,可見對文學的堅持與忠誠;辦雜誌之外,潘壘的小說創作成績斐然,除了在《寶島文藝》發表的中篇小說連載〈自由‧生命及三百個礦工〉(第2年第5期起)之外,他曾三獲「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獎金,1952年自費出版長篇小說《紅河三部曲》,1960年於《文學雜誌》連載長篇《魔鬼樹》。其後轉向電影界發展,成為聞名港台之大導演。1977年聯經出版公司為他出版「潘壘作品集」十九冊。(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