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 | 南方詩集 |
---|---|
創刊時間 | 昭和19年(西元1944年)2月25日 |
停刊時間 | 昭和19年(西元1944年)3月25日 |
起迄卷期 | 第189期~190期 |
刊期 | 月刊,共2期、2冊 |
出版地 | 臺北市太平町二ノ九六 |
發行單位 | 南方雜誌社 |
瀏覽次數 | 2518次 |
提要
《南方詩集》發行於1944年2、3月,發行人為簡荷生。係自「風月」系列報刊之三《南方》漢詩專欄「南方詩壇」延續而來的刊物,也是風月系列報刊的末代刊物,唯新文學、雜論、通俗文學等文類已不復出現,僅保留漢詩作為刊行內容。依照期刊總數來看,《南方詩集》僅存在二期,即第189、190期,之後便終止發行,故而在風月系列報刊中,屬於發行壽命最短的刊物。由於《南方詩集》是「南方詩壇」(《南方》)的延續,因此,它的發刊宗旨也承襲了《南方》以「皇國宣傳」為主旨的特色,這由改名為《南方詩集》的第189期首頁版面裡,所出現的詩題可見一斑。〈敕題海上日出〉、〈祝徵兵制度實施〉、〈祝徵兵〉、〈紫崎海軍少將及麾下玉碎哀賦〉,共有二十餘人題詩;同期另有吳志鵬〈陳君萬營、蘇君振基將之大陸任軍通譯〉、曾仁杰〈我軍銘〉、〈贈口湖庄諸靑年從軍〉等。到了190期詩題仍是以宣揚日本軍功為題,且發出了「南方第一期徵詩」,命題為〈送兒從征〉,顯見《南方詩集》在二次大戰期間,被定位為負擔教化、指導與宣傳日本國威與南進政策的刊物。
《南方詩集》第190期編輯者為台北大龍峒人黃景南,在「墨餘」專欄裡,他提及:「南方詩集,二月號已發行,拙者因受雅招者再,故自本月號起,以奉公之餘入為編輯……還望時錫瑤篇,藉光紙面,共為文章報國」,可知他受命擔任編輯,以報效家國為理念;同在這一期的版面裡,也出現編輯顧問群,有:林灌園、傅鶴亭、林文訪、謝雪漁、黃純靑、林述三、陳逢源、國江南鳴(黃欣)、魏清德、杜仰山、鄭坤五、李石鯨等,可說召集了台灣北、中、南三地的重要傳統文人。《南方詩集》所刊行的漢詩,除了上述以歌頌皇國功勳為主要內容外,另收有詩人的酬唱交遊、感時吟詠及悠遊名勝的閒吟之作。第189期較特出的是,刊出了台灣詩社聚會或酬唱之作,如東墩吟社擊缽詩會的「詩畸」作品,題目為〈竹月〉,共有十八首之多;同期另有題為〈澹盧初春小集限歌韻〉,是文人雅集之作,此次集會約有十來人參與,詩作皆刊在本期裡;又有林金標〈寄懷灘音吟社諸君子〉,可看出台灣傳統文人社群之間在二戰期間的互動情形。到了第190期出現了日人及朝鮮人的詩作,此現象是第189期未見,如詩題為〈恭賦海上日出〉的作者,有:人見祐(京都)、松田學鷗(朝鮮);又如詩題〈老懷〉的作者加來哲(神戶)。
《南方詩集》在二次大戰期間,作為宣傳國策的刊物。也因此,當戰爭局勢愈加吃緊時,相較於原來《南方》的 「南方詩壇」,與「皇國」相關的課題詩作,也隨之在《南方詩集》裡增加了份量。藉由《南方詩集》所呈現的作品可知,在戰時體制的環境之下,漢詩文化活動仍然得以持續進行,其中包括對皇國功勳的吟唱歌頌、台灣島內詩人社群的聯吟擊缽活動、台人與日人、朝鮮人的題詩唱和,如此迎合時勢的編輯策略,鮮明地呼應了日本皇民化運動的時潮,也使得漢詩成為東亞文化共榮圈發展的重要憑藉。(吳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