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 | 臺灣文學 |
---|---|
創刊時間 | 昭和16年(西元1941年)5月27日 |
停刊時間 | 昭和18年(西元1943年)12月25日 |
起迄卷期 | 第1號~第4卷第1號 |
刊期 | 季刊,共10期、10冊 |
出版地 | 臺北市太平町三ノ二八 |
發行單位 | 啟文社 |
瀏覽次數 | 8885次 |
提要
《台灣文學》於1941年(昭和16年)5月27日創刊,根據富名腰尚武所言(文學的場所——給龍瑛宗‧張文環兩氏,《台灣藝術》2:3,1941年3月)雜誌名原為《綠色地帶》。為皇民化時期以台灣人作家為中心的文藝季刊雜誌,最大發行部數3000部。張文環、中山侑、陳逸松、王井泉等人因不滿西川滿所主編的《文藝台灣》,而共組「啟文社」創辦《台灣文學》,之後,改由台灣文學社發行。主編張文環,發行資金由王井泉、陳逸松、張清港援助。從創刊號至2卷3號由蔣渭川的日光堂代理,之後轉由清水書店代理販售,中部地區由張星建,南部地區由吳新榮負責。1943年「台灣決戰文學會議」後,呂赫若主編的終刊號第4卷第1號於12月25日刊行後停刊,共10冊。
《台灣文學》成員中以台灣人居多,主要作家有張文環、呂赫若、吳新榮、巫永福、楊逵、張冬芳、中山侑、坂口れい子、藤野雄士等人。之後,《文藝台灣》派的台灣作家黃得時、楊雲萍、龍瑛宗亦陸續寄稿。雜誌中代表性的作品有張文環的〈藝妲之家〉、〈論語與雞〉、〈夜猿〉、〈閹雞〉、呂赫若的〈財子壽〉、〈風水〉、〈合家平安〉、〈柘榴〉、〈玉蘭花〉、楊逵的〈無醫村〉、林博秋的〈高砂館〉(戲曲)、王昶雄的〈奔流〉、龍瑛宗的〈蓮霧的庭院〉、黃得時的〈台灣文壇建設論〉、〈輓近的台灣文學運動史〉、〈台灣文學史〉、吳新榮的〈亡妻記〉、坂口 子的〈時計草〉(遭刪)、〈微涼〉、〈灯〉、〈盂蘭盆〉、中山侑的〈某種抗議〉、〈客房〉(戲曲)等,尚有中村哲、竹村猛、涉谷精一的評論作品。
本刊物為戰爭期重要的文藝刊物,與《文藝台灣》形成強烈對比競爭關係。相較於台北帝國大學教授島田謹二對《文藝台灣》的影響,工藤好美、中村哲則對此刊物的影響甚大。主編張文環的創作多以處理台灣風土民情為主,質樸純厚的寫實風格對其他作家影響甚巨。為了台灣全體文化的提升和培育新人開放版面,為營造文學園圃而投注精力,雜誌風格以寫實主義為主,具強烈台灣鄉土色彩。同時,以張文環為中心的雜誌同人因對當時的皇民劇甚為不滿,於1943年4月29日在台北山水亭成立「厚生演劇研究會」,如實地反映台灣人的生活大受好評,對戰前台灣演劇運動貢獻厥偉。(王惠珍)
參考文獻
*張文環,〈雜誌台灣文學の誕生〉(《台灣近現代史研究》第2號,1979年8月)
*池田敏雄〈張文環《台灣文學》の誕生後記〉(同上)
*中島利郎《日本統治期台灣文學小事典》,東京:綠蔭書房,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