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 | 第一線 |
---|---|
創刊時間 | 昭和10年(西元1935年)1月6日 |
停刊時間 | 昭和10年(西元1935年)1月6日 |
起迄卷期 | 第2號,共1冊 |
刊期 | 僅1期 |
出版地 | 臺北市新起町三ノ六七 |
發行單位 | 臺灣文藝協會出版部 |
瀏覽次數 | 2388次 |
提要
1935年1月6日出刊的《先發部隊》第2號改名為《第一線》,出刊一期,承繼《先發部隊》對新文學形式革新、文藝大眾化的提倡。
黃得時在卷頭言〈民間文學的認識〉提到,台灣對於民間文學普遍缺乏關心與認識,《新民報》、《南音》、《三六九小報》等刊載的民間文學多以歌謠為主,缺乏傳說故事的收集。因此,《第一線》推出「台灣民間故事特輯」,刊載由廖毓文、李獻璋、陳錦榮、蔡德音等人收集的台灣各地(艋舺、鶯歌、台南等)民間故事與傳說共15篇,題材包含各地的地方傳說與歷史、傳說性人物、過年習俗等為。緊接在特輯之後,為兩篇以傳說與民謠為主題之評論:HT生「傳說的取材及其描寫的諸問題」、茉莉〈民謡に就いての管見〉(關於民謠之管見)。後者分別從藝術形式、民謠的鄉土性與其傳播、民謠的個性、階級性與時代性等層面討論民謠,較之於《先發部隊》中歌謠、流行歌的相關評論,更具有系統性與學術性。
《第一線》在隨筆、詩歌、小說等創作方面,主要寄稿人與《先發部隊》大致相同,但夾雜了日文小說、詩歌創作與評論(《先發部隊》收錄的創作與評論均以漢文書寫),在題材與質量方面也更趨多樣與成熟。此外,「台灣民間故事特輯」成為1936年李獻璋主編、出版《台灣民間文學集》之基礎。(朱惠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