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 | 南雅 |
---|---|
創刊時間 | 昭和8年(西元1933年)8月5日 |
停刊時間 | 昭和9年(西元1934年)3月15日 |
起迄卷期 | 創刊號~16號,共16期 |
刊期 | 旬刊 |
出版地 | 基隆市高砂町二丁目五六 |
發行單位 | 文藝雜誌南雅社 |
瀏覽次數 | 8318次 |
提要
《南雅》,又名《南雅文藝雜誌》,是「南雅社」又稱「南雅文藝社」所發行的刊物,由基隆網珊吟社員李春霖創刊發行,發行時間是自昭和八年(1933)八月五日起,迄昭和九年(1934)三月十五日為止,共發行了十六號。此刊經營過程中,曾遭遇兩次瓶頸,一是財務上的困難,在第十四號裡有則南雅社募款啟事,提及叢誌之影印費耗費繁重,需借助讀者捐款,才得以維持經營;另一是,此刊發行至第十五號後,創刊人李春霖不再繼續承擔編輯工作,改由李淳水擔任第十六號的編輯,《南雅》發行至此號亦告終止。《南雅》採錄的作品類型,舉凡長篇、短篇或翻譯小說,或論說文章,或古人遺稿,或名畫古畫評選,以及漢詩或白話詩,皆收錄其中。為此卓夢庵在第三號〈祝南雅創刊序言〉:「南雅能洞察時弊,是故雅俗並用,言文同俎」,為切中時代社會的需求,《南雅》追求雅俗兼俱、文白兼顧的閱讀趣味。
本刊第一號至十五號編輯者為李春霖,第十六號起改李淳水為編輯兼發行人。李春霖最初創辦此刊的目的是為重振式微漢學、鼓吹地方文學,並重視社會的進化,以雅俗並進、新舊並陳的編輯旨趣創立文藝雜誌。又,此刊李春霖發行的另一目的,著力於基隆的商港地方特性,魏潤奄於創刊號「弁言」言及:「顧基津十年來,人口之漰漲,以幾何級數而抗進之,可謂庶矣!吾臺港灣地貿易之繁盛,生機之活潑,當此漢學之衰微之秋而能耽讀雜誌,是亦窺探漢學之終南捷徑。如此雜誌而無市民之讀書趣味,泯然缺喚起之機關,雖富亦何足貴哉!」富而後求貴,貿易商業富庶繁榮之基隆港,透過這份文藝雜誌,喚醒當地市民享受讀書樂趣,陶冶性情。《南雅》雜誌所設闢的專欄,有定期與不定期的兩大類型。固定專欄,如:「文苑」、「小說」、「游戲文章」、「全島詩人聯吟錄」、「詞叢」、「詩藪」、「擊缽與徵詩」等;不定期專欄,如:「詩述」、「聯粹」、「保粹燈謎錄」、「新聲律啟蒙」、「文學評論」、「聯苑」等。這些專欄各自有其內容特點,以「文苑」專欄為例,專收錄古典散文作品,包含前人遺作及時人創作,第十五號專欄陳衍(石遺)之遺作〈米友堂詩跋〉,第十六號「文苑」專欄賴摩南〈社寮游島記〉,則是書寫基隆文學地景的一篇遊記。再以「詩藪」專欄為例,顧名思義,此專欄所收錄的作品皆是古典詩,可謂日治後期臺灣傳統詩人的發表作品園地,當時較具代表性的詩人作品亦在此刊登,如第一號鹿港詩人施梅樵〈次韻丘荷公先生六十感懷〉、第六號台中詩人林仲衡〈遊頭汴寶華寺贈斌宗寺人〉等作品。此外,《南雅》每期固定刊登全臺各地詩社擊缽詩與課題徵詩,闢有「擊缽與徵詩」專欄,如第九號「瀛社擊缽錄」、「松社擊缽錄」,第十號有黃玉階徵詩,同期亦載錄了「基隆網珊吟社擊缽詩選」、「暖暖同勵吟社擊缽錄」、「嵌南詩學會課題」、「基隆保粹書房擊缽錄」,第十一號「臺南酉山吟社擊缽錄」、「北港鄉勵吟社」,第十二號起出現大量的詩社擊缽錄或徵詩,包括南州聯吟會、松山吟社、北部同聲聯吟會、苑裡蓬山吟社、西螺菼社、北港櫻屋、大同吟社,第十三號「南州聯吟會」,第十四號北港鄉勵吟社課題、新竹謝景雲徵詩。較特別的是,《南雅》雜誌,從第一號起至第七號為止,開闢「全島詩人聯吟錄」專欄,連續收錄了新竹州主催「全島詩人大會」的聯吟詩作。日治時期全島性的聯吟會,自一九二四年起開始舉辦,採取「五大州聯吟會」聯合課題吟詩的方式,聚集全臺各地詩人,將地方詩人社群的地域性、封閉性特徵,轉向具有文化同質性的大團體。並且,自一九二八年以後,改為五大州輪流主辦的模式,延續了「全島詩人大會」的活動,每年分次由高雄、臺南、臺中、新竹、臺北輪辦。依據上述,《南雅》雜誌分從各種不同專題刊載古典詩,顯見此刊物對古典詩作之傳播與搜集的重視。《南雅》除了刊載了臺灣古典詩之外,亦有散文、詞賦的作品,散文包括了雜文,如第十號侯學愈〈重讌鹿鳴重游泮水唱和詩集序〉、第十一號起連載陳庭端〈天與人論〉等等。詞作則第四號「詞藂」、第六號「詞叢」專欄即是。賦的作品,如第八號情荃〈水繪園賦〉、第十號慎侯〈半淞園賦〉。《南雅》雜誌也收錄通俗小說,並且闢有「小說」專欄,此刊中的通俗小說作品,常見主題類型包括傳紀、言情、神怪、記奇及旅遊等,篇幅有長篇亦有短篇,敘述語言有文言亦有白話,通常多以連載方式相繼刊登。長篇小說如第一號起至第三號連載鄭坤五白話小說〈樂暢仙臺島漫遊記〉、又如第十至十三號連載了駐鶴軒主人〈獵奇生的見聞錄〉;再者,自第十號起連載了斗南許泰山的言情小說〈張于湖傳〉,第十三至六號基隆王登輝〈青春夢〉,亦為言情小說。短篇小說例如連載於第一、二號的張文山〈夢話〉,同樣在第一號有筆名枕綠〈夢裡〉一篇,於當期刊載完畢;另外,第六號有筆名翥鳳〈刀光血影〉一篇,亦為短篇作品。由此可知,在日治中期臺灣傳統文人盛行從事通俗小說創作的背景之下,《南雅》可謂另一處發表小說作品的天地。這份雜誌亦有其他通俗娛樂性質的專欄,如「保粹燈謎錄」、「游戲文章」即是。休閒娛樂之餘,較嚴肅的專欄則有「文學評論」一欄,第十三號筆名疾夫生寫作〈舊詩不可廢亦不能廢之我見〉;較值得注意的是,第十六號的「文學評論」,標題為「文學思潮的諸主義」,由賴照熙〈文學上主義的發生〉一文,介紹是西方文學理論,顯見剛接手編輯的李淳水,對編輯此份雜誌的企圖,欲借著西方文學理論的引介,以開創《南雅》雜誌的新局,可惜《南雅》僅刊行至本期止,即告停刊,此文末所標注「待續」,隨著此刊終止而未能賡續。
《南雅》雜誌在臺灣文學史上主要的價值意義,在於它增補四○年代臺灣古典文學史料之不足。這份雜誌所搜羅的文學作品類型相當多元,除了主流文類古典詩之外,亦有詞、賦、古文,以及通俗小說,呼應了創刊編輯李春霖所稱「雅俗並濟」的編輯旨趣。並且,在第十三號裡,因適逢甲戌年新年,刊物中臺灣各地詩社及詩人,紛紛於廣告欄中刊登恭賀新春之詞,廣告欄裡所羅列的詩社與詩人姓名,提供了當時臺灣古典文壇的訊息,可作為增補臺灣詩社名錄資料之用。文壇消息加上收集了多樣性的文學作品,《南雅》有助於補充一九三三至一九三四年臺灣古典文學史料之漏罅。統觀上述,《南雅》雜誌主要是舊文人發表作品的園地,顯出此刊始終堅守維護舊文學發展的路線,直到了第十六號,才因應時代流變,刊載了介紹西方文藝理論的文章,展現傳統文人開始迎向新文藝思潮,融合新、舊文學思潮的態勢。(吳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