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 | 曉鐘 |
---|---|
創刊時間 | 昭和6年(西元1931年)12月18日 |
停刊時間 | 昭和7年(西元1932年)? 月? 日 |
起迄卷期 | 創刊號~3號,共3冊 |
刊期 | 月刊 |
出版地 | 虎尾郡土庫庄埔姜崙二七七番地 |
發行單位 | 曉鐘社 |
瀏覽次數 | 3236次 |
提要
由「曉鐘社」發行之月刊文藝雜誌《曉鐘》,前後共三期,目前僅見1931年12月出版的創刊號。該誌創刊辭寫道:鑑於社會大多不脫過去的、黑暗的、封建的環境,迷信與蒙昧的狀態還佔優勢;而文藝界的萎靡不振,加上舊來詩文和發表機關無法滿足大眾的要求,因此以「願盡所能努力消滅過去的煙霧、促進新文藝的發展和其大眾化、同時普及近代文明給與我們的種種新智識、以求台灣文化的發展」為目的而創設。
創刊號定價拾貳錢、編輯兼發行人為吳仁義(北港郡元長庄下寮三六一番地)、發行所曉鐘社(虎尾郡土庫庄埔姜崙二七七番地)、印刷所為台灣新聞社(台中市明治町一ノ五)。曉鐘社同人包括吳仁義、蔡文忠、蔡秋桐、吳澄淵、吳久、張水牛等人。「編輯後記」載明歡迎論說、隨筆、科學、小說、戲曲、詩、童謠、童話、奇聞、笑談等各類投稿。創刊號刊有賴和(筆名甫三)新詩〈祝曉鐘的發刊〉、論說〈歌仔戲之現在及其將來〉(署名「迎旭」)、蔡秋桐(筆名元寮)小說〈痴〉、戲曲〈誰之過〉(署名「笑天」)等篇章,以及「古今名言」、「科學」、「通俗醫學」、「娛樂屋」(目錄作「娛樂室」)和劉夢華(筆名夢華)「人名小字典(外國人之部)」等欄目。這些多元的內容基本上符應了「創刊辭」所提及:提供文藝園地、普及近代文明與求台灣文化發展等訴求。
即便發行期數相當短,目前也只見創刊號一冊。但1931年發行的《曉鐘》仍有重要的時代意義。首先在其對啟蒙思想與文藝現代性的強調。其次,以台南州北港及虎尾郡的地方精英為中心創設之新文學雜誌《曉鐘》,是30年代區域文學的先聲,也為遠離文學中心的北港地方留下珍貴見證。另外,中國白話文與台灣話文參半的文體風格,呈顯了彼時台灣文學語言的複雜狀況,並為漢字台灣話文作為一種書寫工具,提供了試驗以及實踐的園地。(陳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