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 |
研究者 |
篇名 |
書名 |
卷期總號 |
論著類型 |
出版日期 |
詳細 |
|
01 |
鄭慧如 |
|
現代詩的古典觀照:1949─1989‧臺灣 |
|
專書、學位論文 |
1995年6月 |
|
|
02 |
鄭慧如 |
|
身體詩論(1970─1999‧臺灣) |
|
專書、學位論文 |
2004年7月 |
|
|
03 |
鄭慧如 |
|
臺灣當代詩的詩藝展示 |
|
專書、學位論文 |
2010年5月 |
|
|
04 |
鄭慧如 |
從敘事詩看七○年代現代詩的回歸風潮 |
臺灣現代詩史論:臺灣現代詩史研討會實錄 |
|
專書論文 |
1996年3月 |
|
|
05 |
鄭慧如 |
余光中的親性歌吟及其文學史意義 |
結網與詩風──余光中七十壽慶論文集 |
|
專書論文 |
1999年6月 |
|
|
06 |
鄭慧如 |
一九九○年代臺灣身體詩的空間層次 |
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下) |
|
專書論文 |
2002年12月 |
|
|
07 |
鄭慧如 |
偷窺人體詩──以《新詩三百首》為例 |
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臺灣1989─2003評論卷 |
|
專書論文 |
2003年10月 |
|
|
08 |
鄭慧如 |
詩,是嚴肅的遊戲──白靈的詩與詩論 |
臺灣新詩研究:中生代詩家論 |
|
專書論文 |
2007年2月 |
|
|
09 |
鄭慧如 |
導言 |
我們一路吹鼓吹:臺灣詩學季刊社同仁詩選 |
|
專書論文 |
2007年12月 |
|
|
10 |
鄭慧如 |
臺灣新詩概述 |
2006年臺灣文學年鑑 |
|
專書論文 |
2007年12月 |
|
|
11 |
鄭慧如 |
小而冷,小而省?──三部小詩選讀後 |
臺灣詩學季刊 |
第18期 |
期刊 |
1997年3月 |
|
|
12 |
鄭慧如 |
狂戀福爾摩沙──詩社、詩選與族群認同(上、下) |
臺灣詩學季刊 |
第20─21期 |
期刊 |
1997年9月 |
|
|
13 |
鄭慧如 |
出位之思──解讀王潤華〈象外象〉 |
臺灣詩學季刊 |
第24期 |
期刊 |
1998年9月 |
|
|
14 |
鄭慧如 |
從支離到踐形──百年臺灣文學發展的關鍵 |
文訊雜誌 |
第169期 |
期刊 |
1999年11月 |
|
|
15 |
鄭慧如 |
隱藏與揭露──論臺灣新詩在文化認同中的世代屬性 |
臺灣詩學季刊 |
第32期 |
期刊 |
2000年9月 |
|
|
16 |
鄭慧如 |
我讀葉紅《瀕臨崩潰的字眼感覺有風》 |
臺灣詩學季刊 |
第33期 |
期刊 |
2000年12月 |
|
|
17 |
鄭慧如 |
一九七○年代臺灣新詩中的身體觀 |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 |
第4期 |
期刊 |
2002年8月 |
|
|
18 |
鄭慧如 |
隱喻的身體觀──以1970年代臺灣新詩作品為例 |
臺灣詩學季刊 |
第40期 |
期刊 |
2002年12月 |
|
|
19 |
鄭慧如 |
短暫的抒情──二○○三年春季「臺灣詩學‧詩作投稿區」讀後 |
臺灣詩學學刊 |
第2期 |
期刊 |
2003年11月 |
|
|
20 |
鄭慧如 |
近十五年臺灣各大專院校學報中的新詩論評 |
臺灣詩學學刊 |
第2期 |
期刊 |
2003年1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