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 |
研究者 |
篇名 |
書名 |
卷期總號 |
論著類型 |
出版日期 |
詳細 |
|
41 |
楊照 |
60年代的青年受難像──王尚義的《野鴿子的黃昏》 |
中國時報 |
|
報紙 |
1997年12月 |
 |
|
42 |
楊照 |
既返鄉又浪遊的弔詭旅程──司馬中原的《荒原》 |
自由時報 |
|
報紙 |
1998年1月 |
 |
|
43 |
楊照 |
小鎮的夢魘與鬼域──施叔青的《約伯的末裔》 |
自由時報 |
|
報紙 |
1998年1月 |
 |
|
44 |
楊照 |
以小說捕捉臺灣歷史的本質 |
中國時報 |
|
報紙 |
1998年1月 |
 |
|
45 |
楊照 |
異地浪漫的另類幸福生活──三毛的《撒哈拉沙漠》 |
中國時報 |
|
報紙 |
1998年1月 |
 |
|
46 |
楊照 |
浪漫樂觀的大學烏托邦──鹿橋的《未央歌》 |
中國時報 |
|
報紙 |
1998年4月 |
 |
|
47 |
楊照 |
臺灣人悲劇命運的隱喻──吳濁流的《無花果──臺灣七十年的回想》 |
中國時報 |
|
報紙 |
1998年4月 |
 |
|
48 |
楊照 |
瓊瑤《窗外》──愛情的天路歷程 |
中國時報 |
|
報紙 |
1998年5月 |
 |
|
49 |
楊照 |
仕紳觀點的日據臺灣史 |
中國時報 |
|
報紙 |
1998年5月 |
 |
|
50 |
楊照 |
家庭內的啟蒙悲劇──王文興的小說《家變》 |
中國時報 |
|
報紙 |
1998年6月 |
 |
|
51 |
楊照 |
原住民的、荷蘭人的以及海洋的臺灣 |
聯合報 |
|
報紙 |
1998年7月 |
 |
|
52 |
楊照 |
臺灣新文學的理論先鋒──張光直編《張我軍詩文集》 |
中央日報 |
|
報紙 |
1998年9月 |
 |
|
53 |
楊照 |
性、血腥與女性命運──李昂的《殺夫》 |
中國時報 |
|
報紙 |
1998年10月 |
 |
|
54 |
楊照 |
以小說治史,以小說經世──高陽小說《胡雪巖》、《紅頂商人》及《燈火樓臺》 |
中國時報 |
|
報紙 |
1998年12月 |
 |
|
55 |
楊照 |
那群無所依靠的孩子們──白先勇的《孽子》 |
中國時報 |
|
報紙 |
1999年1月 |
 |
|
56 |
楊照 |
槍和火的無情世界 |
中國時報 |
|
報紙 |
1999年1月 |
 |
|
57 |
楊照 |
同情與嘲諷間的恰好分寸──黃春明的《鑼》 |
中國時報 |
|
報紙 |
1999年3月 |
 |
|
58 |
楊照 |
臺灣鄉下人的本色──閱讀鄭清文的小說 |
中國時報 |
|
報紙 |
1999年7月 |
 |
|
59 |
楊照 |
試圖與悲劇周旋的小人物們──論黃春明的小說 |
中國時報 |
|
報紙 |
1999年8月 |
 |
|
60 |
楊照 |
關鍵論戰的現場寫真──尉天驄編的《鄉土文學討論集》 |
中國時報 |
|
報紙 |
1999年10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