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 |
研究者 |
篇名 |
書名 |
卷期總號 |
論著類型 |
出版日期 |
詳細 |
|
01 |
金良守 |
鄭清文,《三腳馬》裡的殖民地記憶 |
樹的見證:鄭清文文學論集 |
|
專書論文 |
2007年3月 |
|
|
02 |
金良守 |
鍾理和的滿州體驗與「朝鮮人」 |
臺灣文學的東亞思考──臺灣文學藝術與東亞現代性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
專書論文 |
2007年7月 |
|
|
03 |
金良守 |
韓國‧臺灣電影中的精神創傷──以《花瓣》和《悲情城市》為中心 |
第四屆臺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
專書論文 |
2005年10月 |
|
|
04 |
Kim Yang-su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reception of Lu Xun in korea and Taiwan under Japanese imperial rule |
Proceedings for Taiwan imagined and its reality : an exploration of literature, history and culture |
|
專書論文 |
2005年 |
|
|
05 |
金良守 |
六十年代臺灣社會與「父親缺席」的寓言──以王文興《家變》與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為中心 |
臺灣文學的大河:歷史、土地與新文化──第六屆臺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
專書論文 |
2009年12月 |
|
|
06 |
金良守 |
猛撞醬缸的虫兒:試論柏楊雜文的文化批判意涵 |
柏楊的思想與文學 |
|
專書論文 |
2000年 |
|
|
07 |
金良守 |
殖民地知識分子與魯迅 |
韓國魯迅硏究論文集 |
|
專書論文 |
2005年 |
|
|
08 |
金良守 |
臺灣,有關「我是誰」的電影的詢問 |
以電影閱讀的中國 |
|
專書論文 |
2005年 |
|
|
09 |
金良守 |
戰後臺灣文學與中國現代文學的傳統 |
中國現代文學傳統 |
|
專書論文 |
2002年 |
|
|
10 |
金良守 |
鍾理和的大陸流浪和故鄉感覺的重構 |
2010高雄文學發生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
專書論文 |
2010年12月 |
|
|
11 |
金良守 |
作爲國族空間的「舞臺」──論《色/戒》 |
中國現代文學 |
第54號 |
期刊 |
2010年9月 |
|
|
12 |
金良守 |
1970 年代臺灣的鄉土文學論戰 |
中國現代文學 |
第19號 |
期刊 |
2000年12月 |
|
|
13 |
金良守 |
日本占領時期韓國和臺灣地區接受魯迅之比較 |
當代韓國 |
2004年04期 |
期刊 |
2004年12月 |
|
|
14 |
金良守 |
日據時代韓國與臺灣作家的雙語文學 |
中國語文論叢 |
第23輯 |
期刊 |
2002年 |
|
|
15 |
金良守 |
侯孝賢,《悲情城市》的歷史再現與敍事戰略 |
中國現代文學 |
第35號 |
期刊 |
2005年12月 |
|
|
16 |
金良守 |
胡風與《朝鮮臺灣短篇集》 |
中國學報 |
第47輯 |
期刊 |
2003年 |
|
|
17 |
金良守 |
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與國民國家的問題 |
中國現代文學 |
第43號 |
期刊 |
2007年12月 |
|
|
18 |
金良守 |
李北鳴與楊逵 |
楊逵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
|
會議論文 |
2004年6月 |
|
|
19 |
金良守 |
臺灣和韓國小說裡的「光復」記憶 |
跨國的殖民記憶與冷戰經驗:臺灣文學的比較文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
|
會議論文 |
2010年1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