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詳目式檢索結果
詳目式檢索結果 列印 列印
研究者:
施淑
論著類型:
專書、學位論文
書報刊名:
兩岸文學論集
出版地:
臺北
出版社/承辦單位:
新地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97年6月
頁次/版次:
386頁
開本:
25開
叢書名:
新地論叢4
按語:
本書共3輯,「輯一:臺灣文學論集」共12篇文章:〈文協分裂與三○年代初臺灣文藝思想的分化〉、〈日據時代小說中的知識分子〉、〈書齋、城市與鄉村──日據時代的左翼文學運動及小說中的左翼知識份子〉、〈感覺世界──三○年代臺灣另類小說〉、〈日據時代臺灣小說中頹廢意識的起源〉、〈賴和小說的思想性質〉、〈最後的牛車──論呂赫若的小說〉、〈在前哨──讀楊守愚的小說〉、〈臺灣的憂鬱──論陳映真早期小說及其藝術〉、〈論施叔青早期小說的禁錮與顛覆意識〉、〈歎世界──評施叔青《愫細怨》〉、〈文字迷宮──評李昂《花季》〉,「輯二:大陸新時期文學散論」共5部分:〈一、序論〉、〈二、從傷痕到改革〉、〈三、新詩潮〉、〈四、小說熱〉、〈五、散文、報告文學及創作〉,「輯三:短評」共15篇文章:〈走出「臺灣文學」定位的雜音〉、〈現代的鄉土:六、七○年代臺灣文學〉、〈為了明天的歌唱:評林華洲詩集《澳南悲歌》〉、〈與現實一起成長:評履疆的小說〉、〈愛麗絲遊記:評曾心儀的小說〉、〈反叛的受害者:評黃凡的小說〉、〈大悲咒:評宋澤萊的小說〉、〈迷園內外:評李昂的小說〉、〈現代啟示錄:評王幼華的小說《騷動的島》〉、〈天真狀態的結束:簡評王湘琦近作三篇〉、〈家庭戰場:評張讓《並不很久以前》〉、〈文字城市:閱讀西西〉、〈如是我聞:讀賈平凹《白夜》〉、〈活著:讀張賢亮《我的菩提樹》〉。正文後附有〈形象塑造的知性風貌:盧卡契文藝理論札記〉、〈創傷的病歷:鄉土與德國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