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
- 第一編「蕃族概況」第一章「總說」第四「系統」(一)「總說」記有:泰雅、邵、布農、排灣、卑南、阿美各族族源傳說。(頁43-46)
- 第一編「蕃族概況」第一章「總說」第四「系統」(四)「Ami族及puayma族」(B)「Ami族」記有:阿美族祖源傳說。(頁56-57)
- 第一編「蕃族概況」第一章「總說」第四「系統」(四)「Ami族及puayma族」(C)「puyama族」(1)「由來」記有:卑南祖源傳說、馬蘭社與卑南族共祖傳說、雷神傳說。(頁60-61)
- 第一編「蕃族概況」第二章「心性」第三節「信仰」第二款「祭祀」第一項「總說」第一則「性質」第三「目的」(一)「主旨」記有:賽夏族、阿美族、泰雅族、鄒、邵、排灣、卑南的年中祈願祭、行事祭、臨時祭與報謝祭概況。(頁127-138)
- 第一編「蕃族概況」第二章「心性」第三節「信仰」第二款「祭祀」第一項「總說」第二則「行祭」第二「團體」(一)「性質」記有:泰雅、賽德克、賽夏、鄒、排灣、阿美、卑南族共祭團體的組織與範圍。(頁144-157)
- 第一編「蕃族概況」第二章「心性」第三節「信仰」第二款「祭祀」第一項「總說」第三則「祭儀」記有:泰雅、賽德克、賽夏、鄒、排灣、阿美、卑南族大致祭期、祭口、祭場、祭詞概況。(頁157-169)
- 第一編「蕃族概況」第二章「心性」第三節「信仰」第二款「祭祀」第二項「種類」第一則「農事祭」第一目「總說」記有:泰雅、賽德克、賽夏、鄒、排灣、阿美、卑南族關於播種祭、收穫祭、祈年祭、播後祭、中間祭、摘穗祭、收倉祭概況。(頁169-179)
- 第一編「蕃族概況」第二章「心性」第三節「信仰」第二款「祭祀」第二項「種類」第一則「農事祭」第二目「播種祭」第二「目的」(B)「種子之成育及豐年之祈願」(2)「Ami族之特例」記有:阿美族祈願祭(賞月祭)。(頁186-188)
- 第一編「蕃族概況」第二章「心性」第三節「信仰」第二款「祭祀」第二項「種類」第一則「農事祭」第二目「播種祭」第三「祭儀」記有:泰雅、賽德克、鄒、阿美、卑南、布農族對於播種祭的祭式、準備、習俗之概況。(頁188-197)
- 第一編「蕃族概況」第二章「心性」第三節「信仰」第二款「祭祀」第二項「種類」第一則「農事祭」第三目「摘穗祭」第三「祭儀」記有:泰雅、賽德克、鄒、阿美、卑南、布農族對於摘穗祭的祭式、準備、習俗之概況。(頁197-207)
- 第一編「蕃族概況」第二章「心性」第三節「信仰」第二款「祭祀」第二項「種類」第一則「農事祭」第四目「收穫祭」記有:泰雅、賽德克、鄒、阿美、卑南、布農族對於收穫祭的祭式、準備、習俗之概況。(頁208-236)
- 第一編「蕃族概況」第二章「心性」第三節「信仰」第二款「祭祀」第二項「種類」第一則「農事祭」第四目「收穫祭」第四「祭儀」(二)「各族」記有:鄒族簡仔霧蕃、四社蕃的道路修護祭。 (頁238-239)阿美族馬太鞍社與奇密社祭式的區別。(頁241-250)
- 第一編「蕃族概況」第二章「心性」第三節「信仰」第二款「祭祀」第二項「種類」第二則「供養祭」第二目「祖靈祭」第三「祭儀」記有:泰雅、賽德克、鄒、阿美、卑南的供養祭概況。(頁272-277)
- 第一編「蕃族概況」第二章「心性」第三節「信仰」第二款「祭祀」第二項「種類」第二則「供養祭」第三目「首或首祭」第三「祭儀」記有:泰雅、賽德克、賽夏、阿美、鄒、卑南、布農族舉辦祭典的概況。(頁297-309)
- 第一編「蕃族概況」第二章「心性」第三節「信仰」第二款「祭祀」第二項「種類」第二則「供養祭」第四目「狩獵祭」第三「祭儀」記有:阿美、鄒、邵族舉辦祭典的概況。(頁319-321)
- 第一編「蕃族概況」第二章「心性」第三節「信仰」第二款「祭祀」第二項「種類」第二則「供養祭」第五目「漁獵祭」第三「祭儀」記有:阿美族舉辦祭典的概況。(頁297-309)
- 第一編「蕃族概況」第二章「心性」第三節「信仰」第二款「祭祀」第二項「種類」第三則「臨時祭」記有:賽夏、阿美、卑南族的祈天祭概況。(頁323-332)
- 第一編「蕃族概況」第二章「心性」第三節「信仰」第二款「祭祀」第二項「種類」第四則「特殊祭」記有:賽夏族的Taai祭(頁332-335);卑南族的猴祭。(頁335-336)
- 調查族群:
泰雅族、賽德克族、鄒族、邵族、布農族、排灣族、阿美族、卑南族、賽夏族
- 調查時間:
1900.02~1909
出版資訊:
原著
譯著
單位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中央硏究院民族學硏究所
著作者 / 編譯者
岡松參太郎整理;東川德治校定
黃文新
日期
1921.12
不詳
版次
初版
未出版
語言
日文
中文
出版地
台北
臺北市
備註:
●本書共分八卷三編。
●由岡松參太郎採錄番族科調查成果加以整理而成。
註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