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
出處 |
作者 |
詩題 |
1 |
《選贈和齋詩集》 |
王彰 |
贈陳握卿
|
2 |
《選贈和齋詩集》 |
王漢申 |
陳握卿以長子繼嗣五弟題以善之
|
3 |
《選贈和齋詩集》 |
吳成謨 |
初郡中魁堂會社無匾丙寅(1806)陳君握卿建朱子祠脩敬字堂顏曰中社書院以郡外有南北社此中立也
|
4 |
《選贈和齋詩集》 |
吳景中 |
祝陳握卿五十初度
|
5 |
《選贈和齋詩集》 |
吳景中 |
祝握卿陳先生五十四
|
6 |
《選贈和齋詩集》 |
吳景中 |
祝和齋陳先生五十五
|
7 |
《選贈和齋詩集》 |
吳萃奎 |
賀陳握卿補增
|
8 |
《選贈和齋詩集》 |
李連陞 |
賀陳握卿梅月舉第二子
|
9 |
《選贈和齋詩集》 |
林光輝 |
和陳握卿留別
|
10 |
《選贈和齋詩集》 |
林奎章 |
送陳握卿歸東瀛
|
11 |
《選贈和齋詩集》 |
林師聖 |
跋陳握卿與善錄,二首之一【跋陳握卿茂才與善錄】
|
12 |
《選贈和齋詩集》 |
林師聖 |
跋陳握卿與善錄,二首之二【跋陳握卿茂才與善錄】
|
13 |
《選贈和齋詩集》 |
林師聖 |
聞和齋陳三兄在大崑麓莊截筩化字率此寄贈
|
14 |
《選贈和齋詩集》 |
林啟泰 |
贈陳握卿己巳年(1809)董脩寂凝壇呂祖廟
|
15 |
《選贈和齋詩集》 |
林瓊 |
贈陳握卿甲子(1804)年董修臺灣縣學文廟
|
16 |
《選贈和齋詩集》 |
洪坤 |
贈陳握卿己未(1799)年邀眾呈禁字紙牌捐建敬聖樓崇祀倉聖人
|
17 |
《選贈和齋詩集》 |
韋廷葆 |
賀陳握卿陽月舉第三子
|
18 |
《選贈和齋詩集》 |
張文雅 |
贈陳握卿己巳(1809)年董脩南社文昌閣
|
19 |
《選贈和齋詩集》 |
張青峰 |
贈陳握卿丁巳(1797)年改建南社文昌閣【陳茂才握卿改建文昌閣賦贈】
|
20 |
《選贈和齋詩集》 |
張維光 |
郡北之南庄舊有古更路庄人侵占數十年適乾隆己酉(1789)陳君握卿詣七庄為之清出時有爭訟橫逆百餘事悉聽其勸解眾皆悅服陳君回郡七庄老幼送程十里
|
21 |
《選贈和齋詩集》 |
張鳳祥 |
贈陳握卿丙寅(1806)年興建魁星堂垣墻
|
22 |
《選贈和齋詩集》 |
張鳳祥 |
賀陳握卿長子嗣弟新婚
|
23 |
《選贈和齋詩集》 |
章甫 |
賀陳握卿遊泮
|
24 |
《選贈和齋詩集》 |
章采 |
賀陳握卿葭月舉第五子
|
25 |
《選贈和齋詩集》 |
許玉章 |
賀陳握卿梅月舉第四子
|
26 |
《選贈和齋詩集》 |
郭紹芳 |
奉贈和齋悉焚父券【贈和齋悉焚父券】【陳繩其翁輕財重義人多借貸歿後其子和齋悉焚其券曰無致子姪輩多事】
|
27 |
《選贈和齋詩集》 |
陳玉珂 |
贈握卿叔丁卯(1807)年採訪續脩臺灣縣誌
|
28 |
《選贈和齋詩集》 |
陳廷珪 |
法華寺懷古
|
29 |
《選贈和齋詩集》 |
陳廷珪 |
鯤身漁火得寒字五言六韻
|
30 |
《選贈和齋詩集》 |
陳廷珪 |
月池
|
31 |
《選贈和齋詩集》 |
陳廷瑚 |
鹿耳觀瀾得瀾字五言六韻
|
32 |
《選贈和齋詩集》 |
陳廷瑚 |
竹溪寺
|
33 |
《選贈和齋詩集》 |
陳廷瑚 |
泮池荷香
|
34 |
《選贈和齋詩集》 |
陳廷瑚 |
翠屏夕照
|
35 |
《選贈和齋詩集》 |
陳廷瑚 |
鯽魚潭
|
36 |
《選贈和齋詩集》 |
陳廷瑚 |
塞婦吟
|
37 |
《選贈和齋詩集》 |
陳廷瑚 |
新月
|
38 |
《選贈和齋詩集》 |
陳廷瑚 |
新月
|
39 |
《選贈和齋詩集》 |
陳廷瑜 |
鹿耳春潮得春字五言六韻
|
40 |
《選贈和齋詩集》 |
陳廷瑜 |
竹溪寺
|
41 |
《選贈和齋詩集》 |
陳廷瑜 |
紅毛城
|
42 |
《選贈和齋詩集》 |
陳廷璧 |
赤嵌夕照得陽字五言六韻
|
43 |
《選贈和齋詩集》 |
陳廷璧 |
鯽魚潭
|
44 |
《選贈和齋詩集》 |
陳廷璧 |
竹溪寺
|
45 |
《選贈和齋詩集》 |
陳廷璧 |
鳳岫春雨
|
46 |
《選贈和齋詩集》 |
陳登科 |
嵐翠亭閒詠
|
47 |
《選贈和齋詩集》 |
陳登科 |
春日遊鯽魚潭五言古風
|
48 |
《選贈和齋詩集》 |
陳登科 |
翠屏夕照得夕字五言六韻
|
49 |
《選贈和齋詩集》 |
陳登科 |
掃墳口占
|
50 |
《選贈和齋詩集》 |
陳肇昌 |
贈握卿弟丙寅年(1806)呈禁扮粧武聖神像
|
51 |
《選贈和齋詩集》 |
陳震曜 |
賀握卿兄桐月舉第一子
|
52 |
《選贈和齋詩集》 |
曾濬成 |
陳和齋出入敬惜字紙率此敬跋
|
53 |
《選贈和齋詩集》 |
曾濬成 |
題贈和齋甲戌(1814)年董建中社奎樓
|
54 |
《選贈和齋詩集》 |
曾濬成 |
準提寺創建已百餘載供奉準提佛母并諸神佛為比丘尼住持焉後尼死失及星散闃其無人香火蕭條只存前後二殿雖有北畔店屋作本寺香資然亦典質人家矣而寺宇坍塌爐冷烟消偶至其地令人生寥落之感嘉慶十三年(1808)增生陳廷瑜等倡議重興次年即捐資贖回北畔店屋修葺前後兩傍寺宇暨所倒壞店屋齋舍香火始復迨二十二年(1817)再小葺戶牖瓦甍佛座神居頗稱安穩二十五年(1820)復捐資重脩各殿堂粧塑佛像修置神龕補造器物又復燦然可觀焉嗚呼寺觀盛衰關乎氣運惟賴善信君子敦行不怠維持調護以興衰而振廢自茲以往將見香烟禾奄燈彩輝煌較前尤盛焉因作詩以
|
55 |
《選贈和齋詩集》 |
曾濬成 |
讚和齋陳先生總理引心書院十三年
|
56 |
《選贈和齋詩集》 |
曾濬成 |
庚辰(1820)歲來郡考試閒步引心書院詣文昌寂凝壇及準提寺呂祖廟見其棟宇堅牢門屏鞏固規形體制逈異昔時詢諸守院人稔知陳君廷瑜勤勞董脩從事十三年不厭不倦方得遹觀厥成余聞而心慕之不揣鄙詞歌以為贈
|
57 |
《選贈和齋詩集》 |
黃天德 |
壽握卿陳先生四十八
|
58 |
《選贈和齋詩集》 |
黃汝濟 |
贈陳握卿壬戌(1802)年邀眾呈禁南北義塚積弊勒石示文于城前
|
59 |
《選贈和齋詩集》 |
潘振甲 |
贈陳握卿庚午(1810)年呈禁廟宇積弊
|
60 |
《選贈和齋詩集》 |
賴河光 |
鳳邑大崑麓庄內福德祠前一帶基地被庄眾侵占百餘年耕作菜園開池築廁嘉慶乙亥(1815)陳君廷瑜首唱捐貲勸解庄人為之清出眾皆悅之
|
61 |
《選贈和齋詩集》 |
賴純光 |
鳳邑傀儡山腳有溪曰排律其水甚大長流不絕原水路從北而出外溪突於嘉慶乙亥(1815)年溪門大塌水勢直沖各處田園幾變滄海大崑麓陳君廷瑜莊業也適瑜到即倡捐金貲勸勉番仔崙北旗尾埔頭三庄業主均同捐金令佃人累石築隄闊一丈餘長五六丈於是各處田園無致被水沖陷亦全無派累佃農分毫故庄人喜之而作此詩
|
62 |
《選贈和齋詩集》 |
賴緯光 |
跋和齋陳先生甲戌年來庄截筩焚字
|
63 |
《選贈和齋詩集》 |
薛邦揚 |
送陳握卿秋闈
|
64 |
《選贈和齋詩集》 |
薛雲徵 |
陳握卿以第五子繼嗣四弟題以善之
|
65 |
《選贈和齋詩集》 |
魏爾青 |
贈陳握卿己巳年(1809)引心書院首唱,二首之一
|
66 |
《選贈和齋詩集》 |
魏爾青 |
贈陳握卿己巳年(1809)引心書院首唱,二首之二
|
67 |
《選贈和齋詩集》 |
蘇繼朋 |
季春賀門人陳廷瑜新婚,四首之一
|
68 |
《選贈和齋詩集》 |
蘇繼朋 |
季春賀門人陳廷瑜新婚,四首之二
|
69 |
《選贈和齋詩集》 |
蘇繼朋 |
季春賀門人陳廷瑜新婚,四首之三
|
70 |
《選贈和齋詩集》 |
蘇繼朋 |
季春賀門人陳廷瑜新婚,四首之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