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六十一
蠻兒結屋小於箱,
林黑山青亂犬羊。
此日重經他里霧,
新詩七字弔孫郎。
&8&68 作者註:「首句孫元衡〈過他里霧〉詩也。元衡,桐城人,字湘南。工吟詠,官臺灣同知,所著《赤嵌集》,王漁洋謂:『可作臺灣圖經、風土志。』」
之六十二
橐筆曾輕萬里行,
堂堂經濟出諸生。
紀游稗海流傳日,
合與東征并擅名。
&8&69 作者註:「郁永和,浙江仁和諸生也。性好游,遍歷閩中山水。康熙中,閩省火藥局災,大吏聞淡水有磺可製,欲派吏,無敢至者,和毅然請行。至則遍跡諸番社,大集番酋告以製磺事,約一筐,易布七尺,番喜,各運磺至,命工煮之,半年蕆事。歸著《稗海紀游》、《番境補遺》、《海上紀略》等書。」
之六十三
短衣匹馬去駸駸,
盾鼻書成動禁林。
蹭蹬一官如傳舍,
老來著作豈初心。
&8&70 作者註:「藍鼎元,號鹿洲,福建漳浦人。少孤家貧,刻苦讀書。康熙六十年(1721),朱一貴之役,族兄廷珍為南澳鎮總兵,奉命出師,鼎元遂參戎幕,多所籌畫,著《東征集》三卷。雍正三年(1725),分修《大清一統志》成,授廣東普寧縣,有惠政,忤上吏褫職。閩督鄂爾準諗其才,延入幕,為申被誣始末,召見,命署廣州府,未幾卒。」
之六十四
太宗縱囚廬陵譏,
朱山為治其庶幾。
無端六月忽飛雪,
萬民臥轍淚沾衣。
&8&71 作者註:「朱山,浙江歸安人。乾隆二十年(1755)知彰化縣,下車視獄,畢問獄吏曰:『彼纍纍者得毋巨盜乎?』對曰:『小竊爾。』曰:『小竊何足繫?』悉召於庭而縱之,各予十金,使治生,曰:『吾與汝約,再犯無赦。』邑人化之。巡道某視彰,索巨賄,山不可,某怒劾之,被逮之日,邑人數萬爭揭竿逐委員,勢洶洶不可解,山止之,諸百姓曰:『然則請護公往鞫脫,有不測,願同死。』福建將軍諗其冤,為請赦,復原官。」
之六十五
彈丸喋血抗雄州,
百戰諸羅廢壘秋。
萬里長城甘壞汝,
傷心忍唱白扶鳩。
&8&72 作者註:「乾隆五十一年(1786)冬,彰化林爽文起事,南北響應,圍諸羅累月,總兵柴大紀素得民心,誓死守,食盡掘樹根,煮豆粕以啖,詔命大紀捍民出城,大紀奏言:『諸羅為府城北障,諸羅失,則府城亦危,且半載以來深濠固壘,守禦甚固,一朝棄去,克復為難,唯有竭力固守,以待援師。』高宗覽奏,垂淚詔曰:『大紀當糧盡勢竭之時,唯以國事為重,雖古名將何以加焉?』其封為義勇伯,世襲罔替。及福康安渡臺,破爽文,大紀出迎,自以參贊伯爵,不執韃橐之禮,福康安啣之,至是劾其奏報不實,詔曰:『大紀困守孤城,時逾半載,非得兵民死力,豈能不陷?若謂詭譎取巧,則當時何不遵旨出城?其言糧盡力竭,原所以速援師,若不危急其詞,豈不益緩救兵?』大紀屢蒙褒獎,或稍涉自滿,於福康安禮節不謹,致為所憎,遂直揭其短,殊失大臣休容之度。又福康安抵諸羅後,凡有攻剿,皆不派大紀、蔡攀龍,而於擁兵不救之恆瑞,非唯不劾,且屢敘其戰功,曲為庇護。會侍郎德成自浙江歸,高宗以福康安劾大紀事詢之,德成奏大紀在任貪黷,令兵私回內地貿易,及事起倉卒,不早撲滅,以致猖獗。又逮問提督任承恩,供亦同,乃命福康安及閩浙總督李侍堯查奏。五十三年(1788)春正月,詔曰:『柴大紀前此守困孤城,不肯退兵,奏至時,朕披閱墜淚,即在廷諸臣,凡有人心者莫不嘆其義勇,用人者當錄其大功,而宥其小過,豈能據福康安虛詞一劾,遽治以無名之罪,前詢李侍堯之旨,至今尚未復奏,殆亦難於措詞乎?』尋李侍堯奏至,略如福康安指,福康安又奏至,請解京正法。七月,大紀逮至京,命軍機大臣會同大學士九卿覆訊,大紀再三稱冤,及庭訊,始引咎仍微訴其枉,詔曰:『福康安等擬大紀斬決,朕念其守城微勞,原欲從寬,末減改為監候,乃展轉狡辯取死,豈可復從寬典?其即依所擬正法。』於是大紀論斬,時論冤之,全臺兵民,下逮婦孺,莫不為流淚。」
之六十六
漢朝策士重專經,
異兆科名柳汁青。
平地一雷荒忽破,
文章鸞掖啟東溟。
&8&73 作者註:「乾隆四年(1739),巡視臺灣御史諾穆布等奏請會試之期,臺郡士子照鄉試例,於福省中額內編臺字號取中一名,部議,臺郡士子來京十名以上,再行奏聞,恭請欽定。二十二年(1757)丁丑,蔡以臺榜,諸羅縣附生王克捷中式貢士第○名,是為全臺甲科之始。」
之六十七
桐城舊治通州繼,
幹濟文章擅美譽。
君看去思官道石,
遺黎尚自說姚徐。
&8&74 作者註:「姚瑩,字石甫,桐城人,嘉、道間詩人也。以進士出宰福建,嗣任臺灣縣,署噶瑪蘭廳通判。蘭為初闢之地,瑩多方規畫,興利除弊,民便之。尋丁艱,為知府方傳穟幕客,服闋,擢臺灣兵備道。臺灣士習,敦古而文風未盛,瑩整剔海東書院規約,與諸生考核名實,由是士氣丕振。著有《東溟文集》、《東槎紀略》等書,皆刊行。去而徐宗幹繼其任,宗幹,字樹人,南通州人。為治循名核實,而振興文教,尤汲汲以育才為務。咸豐三年(1853),鳳山林恭之役,陷縣治、攻府城,宗幹與紳民竭力守禦,命知縣鄭元杰以兵平之。後仕至福建巡撫,卒諡『清惠』,所著《治臺必告錄》,人多稱之。」
之六十八
五袴曾歌太守廉,
異材循績一身兼。
柳州誰繼河東起,
又見州人譽二髯。
&8&75 作者註:「林平侯,號石潭,籍龍溪。隨父渡臺,居新莊,由同知分發廣西署潯州通判、攝來賓縣、補桂林同知、署柳州府,與高廷瑤並稱『粵西賢守』,時號『二髯』。嘉慶十九年(1814),大學士蔣攸銛督粵,有短平侯者譖之於蔣,比謁指陳利弊,悉中肯要,蔣尤奇之,尋引疾歸。」
之六十九
樓船橫海擁專征,
絕島洪濤拜表行。
郡國中興新創業,
巍巍銅柱勒金城。
&8&76 作者註:「同治十三年(1874),牡丹社之役,日兵駐南鄙,朝命沈公葆楨為欽差大臣,督辦軍務。五月,至臺南籌防備、討軍實,會和議成,詔命經理善後,於是奏請福建巡撫移駐臺灣,增置郡縣,改營制、築砲臺、架電報、振商務、衛行旅,凡諸要政,次第施行,東西之路既通,而臺灣乃日臻富庶矣。余己未(1919)南游,登王城,其上橫書『億載金城』,尚是公之遺筆也。」
之七十
高牙大纛下蒼崖,
上策真能眾議排。
迴首扶桑弔孤島,
中興將略起臨淮。
&8&77 作者註:「光緒十年(1884),越南之役,法人攻我臺灣,詔任劉銘傳督辦全臺軍務大臣。夏五月,至臺北趣籌戰守,已而法艦攻基隆,帥四提督拒之,法軍大敗,陣斬中隊長三人,獲聯隊旗二,八月,法軍復攻基隆,銘傳督戰,砲彈萃至,殪數人。左右請退,叱曰:『人自尋彈,彈何能尋人?』眾聞之氣奮,士氣大振,法軍又敗,去牒報,法艦別攻滬尾,銘傳慮有失,則臺北不守,趣命撤軍,各提督力諫不聽,或議之,曰:『是惡知吾之深意也。』其後法艦三攻滬尾,皆受創去,會和議成,詔以銘傳駐臺辦善後,銘傳條陳數事皆施行,由是兵民大治,百廢俱舉,詳具〈本傳〉。」
之七十一
輪臺詔下拓窮邊,
馬邑龍堆凱奏還。
自是漢家勤遠略,
翁孫一疏許屯田。
&8&78 作者註:「初,船政大臣沈葆楨奉命視師臺灣,奏請開山,經營新邑,事未行。而劉銘傳繼任巡撫,尤亟亟於理番,設撫墾局以治其事,奏以在籍太僕寺正卿林維源為幫辦大臣,自募壯勇,駐大嵙崁。分全臺為三路,設番市司事,專理貿易。振興茶、腦,充其經費。由是拓地日廣,租稅驟增,全臺富庶之業基於此矣。」
之七十二
江東子弟舊知名,
年少終童誓請纓。
淒絕瑞香亭下路,
將星黯淡陣雲橫。
&8&79 作者註:「林文察,字密卿,彰化阿罩霧人。父定邦,以義俠聞於時,為土豪所殺,文察年十九,聞耗大哭,指天誓曰:『不報仇,非人也。』跡豪所在,猝擊之,力擒至父墓,剖心以祭,赴縣自首,副將曾玉明以為勇士,出諸獄,命募將隨征。咸豐十一年(1861),奉檄援浙,復江山,已而汀州、連城相繼陷,奉調回閩克之。又平沙縣之亂,同治元年(1862),解衢州之圍,克遂昌,遂攻松陽,五戰皆捷。二年(1863),署福建提督,戴潮春起事大墩,南北震動,詔命渡臺平之。文察所部『灣勇』,皆鄉里子弟,樸素堅武,死生相處,故能以少擊眾。是時延平告急,左宗棠奏調內渡,率臺勇五百,不足戰,請濟師,嗣漳州陷,檄統全軍移駐萬松關,太平軍悉銳來攻,督所部奮鬥,遂陣歿。」
之七十三
萊園亭榭擅清幽,
燕子新翻鞠部頭。
見說安仁歸洛涘,
板輿佳日足優游。
&8&80 作者註:「林文欽,字允卿,彰化阿罩霧莊人。父奠國、兄文鳳以義俠著名里中。戴潮春之役,勇首林日成擁眾三萬餘來攻,奠國率丁壯七十六人,與文鳳分拒之,越二日,族人以援,至開壁出搏戰,日成大敗,踉蹌走,莊賴以安。文欽少獨好學,光緒十九年(1893),舉於鄉,官兵部郎中,嗣請歸養,築『萊園』於霧峰之麓,亭臺花木,境極幽邃。家蓄伶人一部,春秋佳日,奉觴演劇,所以娛親者無弗致,鄉里稱貞士焉。」
之七十四
書生戎馬是奇兒,
誓死曾當十萬師。
更有琴餘詩一卷,
本來名將半能詩。
&8&81 作者註:「林占梅,字雪村,淡水竹塹人。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之役,淡水同知秋曰覲被戕,城中無主,議通款,占梅獨排眾議,出家資數十萬金,備餉糈,率眾至城隍廟,刑牲設誓,民心始定。五月,以蔡宇率勇四百,復大甲,自督精銳二千,扼山腳莊,拔茄投,攻大肚,進駐溪南,會官軍復彰化城,事平,奉旨召見,以病辭,遂不出。占梅工詩,精音樂,軍興,文移批答多出其手,暇則彈琴賦詩,若無事然。著《琴餘草》八卷,未刊,徐宗幹為之序。」
之七十五
閒曹冷繫一官匏,
歸老親營太古巢。
迂谷聲名動閩海,
尚書風義締新交。
&8&82 作者註:「陳維英,字迂谷,淡水人。咸豐初元(1851),舉孝廉方正。九年(1859),復舉於鄉,任閩縣教諭。縣有節孝祠,久圮,維英捐俸重修之,尚書廖鴻荃方請告親,往造謁,既見,長揖欲跪,維英顧盼不知所措,尚書曰:『公新建節孝祠,惠及閭里,吾當為親謝。』蓋尚書母亦新祀祠中也。秩滿歸,掌仰山、學海兩書院,晚年築室於劍潭之畔,名曰『太古巢』。」
之七十六
文心六代稱都麗,
詩律三唐有正宗。
直把心肝都嘔盡,
萬篇太富一身窮。
&8&83 作者註:「施士洁,號耐公,臺南人。父亦名進士,君甫冠,補博士弟子員,縣試、府試、院試三試皆列第一,人稱為『小三元』,士論榮之。年十九成進士,主講臺南書院,時灌陽唐景崧開府臺灣,公暇輒邀為文酒之會,今世所傳《詩畸》選君句最多。甲午(1894)之役,倉皇內渡,居廈門數年,益貧困,鬱鬱不得志。『菽莊吟社』著聞海內,君驂靳其間,社中稱祭酒焉。卒年六十七,所著詩歌、儷體文,未梓,稿藏於家。」
之七十七
一官嶺嶠泣窮猿,
瘴癘山川接九原。
賴有愛才韓十八,
誄詞親為妥詩魂。
&8&84 作者註:「許南英,號蘊白,臺南人。以進士出宰東粵,勵清操,所至有惠政,大府尤器重之。歷任三水各郡縣,鼎革棄官歸,侍郎林公爾嘉方倡提風雅,羅致多知名之士,君往依焉。嗣從其長君小眉,居棉蘭三年,以疾卒。小眉為經理其喪而恤之甚,至所著《窺園詩草》若干卷,小眉為敘而存之。」
之七十八
草澤椎埋亦足豪,
胭脂坡下擁檀槽。
英雄不會詩書意,
郭解朱家豈若曹。
&8&85 作者註:「莊豫,嘉義人。疏財仗義,為綠林豪,數犯法,懸捕急,人爭匿之。嘉義縣令某,素貪墨,罷官,歸裝數十萬,豫奪之,盡散之窮民為告者。一日,至所狎妓家,妓食之酒,偵者至,遂被縛,戮於市,臨刑語人曰:『吾不讀書,未知所為視古人何若也。』」
之七十九
傷心家國泣離鸞,
盡室倉皇死節難。
誰道和戎真下策,
漢宮尚有嫁呼韓。
&8&86 作者註:「魯王女朱氏,聰慧知書史,適南安儒士鄭哲飛。哲飛死,遂入臺灣,依寧靖王以居。清軍克臺,王將死,氏欲自裁,王曰:『姑存子幼,胡可死?興滅繼絕事,固有重於死者。』氏涕泣受命,奉姑別居,操女紅以自給,晚年操節尤堅云。」
之八十
寶鏡分飛玉匣塵,
黑冤三字竟長淪。
淒涼東市招魂日,
忍展君侯舊繡巾。&8&87 作者註:「懷安侯沈瑞夫人鄭氏,禮官斌女也。嗣王經薨,克塽嗣,行人傳為霖謀叛,侍衛馮錫範涎瑞富,謀籍其家。瑞將死,以一巾繫荷包,使人持歸曰:『此物為夫人手繡,歸以為念,永從此辭。』遂投繯死。鄭氏布奠三日,亦從容自縊。臺人哀之。閩浙總督姚啟聖上其事,封一品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