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四十一
溫泉水滑亂雲焦,
故跡荒蕪考古獠&8&45 編者按:「獠」,《臺灣詩鈔》誤作「潦」。
。
到此例應三洗髓,
胸中壘塊已全消。
&8&46 作者註:「臺屬溫泉,凡數處,舊志稱『一在玉山之下,有土番至其地,得於山凹深處,泉上湧,氣蒸如沸;一在大雞籠隔港山朝山內。』今唯北投、草山二處擅稱,春秋佳日,為游人休沐之所。」此詩又載吳幅員《臺灣詩鈔》。
之四十二
青山削斷太嶒崚,
急溜奔雷喚欲應。
一道長虹亙天半,
龍蛇深夜忽飛騰。
&8&47 作者註:「大甲溪,在大安口,距淡水城一百二里。發源於內山,南盡彰化縣界。兩山壁立,其下湍流奔急,勢甚洶湧。中跨橫橋,長一千二百四十五英尺,為火車軌道,誠奇觀也。」此詩又載吳幅員《臺灣詩鈔》。
之四十三
迴廊曲榭翠微間,
觴詠流風若可攀。
無奈八公風鶴急,
不容安石戀東山。
&8&48 作者註:「林氏園,在板橋。亭臺花木甲於全臺;而文酒風流,尤極一時之盛。前後若呂西村(世宜)、謝穎蘇(琯樵)、許豫生(貞幹),其最著者也。割臺議起,侍郎林公維源挈家寄寓於鼓浪嶼,嗣是絕意東渡,而斯園遂永錮矣。嗚呼!蘭亭已矣,撫今追昔,能不愴然?」此詩又載吳幅員《臺灣詩鈔》。
之四十四
百口流離瘴海波,
文章一第重元和。
瀛壖異日編詩史,
合似遼城祀老坡。
&8&49 作者註:「施肩吾,汾水人。唐元和中舉進士,不仕。後率其族遷居澎湖,著有詩集行世。其〈題澎湖嶼〉一絕云:『腥臊海邊多鬼市,島夷居處無鄉里。黑皮年少學採珠,手把生犀照鹹水。』」此詩又載吳幅員《臺灣詩鈔》。
之四十五
死生蠻徼忍伶俜,
書幣猶徵大府庭。
一代洪荒文字祖,
叢叢收拾鮚埼亭。
&8&50 作者註:「沈光文,號斯庵,字文開,浙之鄞人也。少以明經貢太學。永曆三年(1649),由潮陽航海至金門,閩督李率泰方禮致故國遺賢,遣使以書幣聘。光文焚書反幣,駕一舟,思學張志和浮家泛宅。忽遭颶風,飄至臺灣。時臺地為荷人所據,受一廛以居,備極羈旅之苦。及成功克臺,聞光文尚在,大喜,以客禮見。而是時遺老亦漸入臺,乃與宛陵韓又琦等結詩社,所謂『福臺新詠』者也。著有《臺灣輿圖考》一卷、《草木雜記.流寓考》一卷、《臺灣賦》一卷、《文開詩文集》三卷,邑人全祖望為訪而刊之。」此詩又載吳幅員《臺灣詩鈔》。
之四十六
才名幾社定無虛,
海上未忘屬國車。
忍說夜郎真盛事,
不堪身世比相如。
&8&51 作者註:「徐孚遠,字闇公,華亭人。崇禎十五年(1642)舉於鄉,與同邑夏允彝、陳子龍結『幾社』,以道義文章名於時。後隨魯監國入閩,時成功開府思明,禮待朝士,搢紳耆德之避地者皆歸之,而孚遠領袖其間,軍國大事時諮詢焉。永曆十五年(1661),帝在滇中,隨金湯入覲,失道越南,越王要以臣禮,不從,乃歸。及成功克臺,從入東都,禮待尤厚。常自嘆曰:『相如入夜郎,教盛覽,此平世事也。以吾亡國大夫當之,傷如之何?』未幾,卒。」此詩又載吳幅員《臺灣詩鈔》。
之四十七
殘旗海角嘆棲棲,
絕好江山忍再提。
太息中原方逐鹿,
全師無意更征西。
&8&52 作者註:「張煌言,字元著,鄞人。崇禎朝登賢書。從魯監國入閩,率殘兵數百,依成功於海上。金陵之役,鄭師敗績,煌言走銅陵,猝與楚師遇,兵潰,變姓名,從建德祁門山中,由天台入海,仍與成功同定臺灣。當是時,東都初定,軍備未修,煌言見成功無西意,為詩以刺之曰:『中原方逐鹿,何暇問虹梁。』又曰:『只恐幼安肥遯老,藜床皁帽亦徒然。』成功薨,乃散部曲,浮海涉江至杭州西湖,為守吏所執。臨刑,二卒竹輿舁至江口,見青山夾岸,江水如澄,始發一言曰:『絕好江山』。索筆賦絕命辭三首付刑者,端坐受刃。」此詩又載吳幅員《臺灣詩鈔》。
之四十八
大廈真難一木支,
望山事去感流離。
孤臣力竭身先死,
灑淚親題十字碑。
&8&53 作者註:「盧若騰,字閑之,福建同安人。崇禎八年(1635)舉於鄉,十二年(1639)成進士。福王立授浙東巡撫,駐溫州,督師北伐,溫州破,率親兵巷戰,背中三矢,為水師營所救。乃由海回閩,謀舉兵恢復,所謂『望山之師』也。既以糧盡而罷。成功開府思明,禮為上客。永曆十八年(1664),與沈佺期同舟入臺,至澎湖,疾作,遂寓太武山下,自題墓石曰『有明自許盧公之墓』。嗣王經禮葬之。」此詩又載吳幅員《臺灣詩鈔》。
之四十九
盧前王後久齊名,
四載樽前涕淚傾。
淪落江南老詞客,
白頭愁殺庾蘭成。
&8&54 作者註:「王忠孝,字長孺,福建惠安人。崇禎元年(1628)登進士第,以戶部主事榷關,劾太監忤旨,廷杖下獄,已而戍邊。福王立,擢副都御史。隆武元年(1645)召見,晉兵部左侍郎,賜尚方劍便宜行事。及福王破,家居杜門不出。時成功開府思明,設儲賢館,禮待避亂搢紳。忠孝往見,欲官之,辭,乃待以賓禮。永曆十八年(1664)偕盧若騰入臺,日與諸寓公縱情詩酒,居四年,卒。」此詩又載吳幅員《臺灣詩鈔》。
之五十
鐵馬金戈動地來,
家山殘破付寒灰。
桃花零落無顏色,
寒食山頭戰鬼哀。
&8&55 作者註:「沈佺期,字雲又,福建南安人。崇禎十六年(1643)進士,授吏部郎中。隆武立,擢右副都御史,及帝陷汀州,佺期南下,隨成功起兵於桃花山,為幕府上客。後卒於臺灣。」此詩又載吳幅員《臺灣詩鈔》。
之五十一
大澤茫茫混釣魚,
一身淪落故人疏。
剖肝刳腹尋常事,
千古猶留卻聘書。
&8&56 作者註:「諸葛倬,字士年,福建晉江貢生。隆武時,以薦授翰林院待詔,加御史,監鄭鴻逵軍。已而福京破,從成功於思明。同學某降清,以書來招,且怵以危語,倬復書曰:『聖主隆唐虞之德,小臣守箕山之操,代有其人。新朝政尚寬大,須彌大千,何問微塵?必欲相強,便當刳胸著地,勿問是肝、是肉也。』某得書惘然。後入臺卒。」此詩又載吳幅員《臺灣詩鈔》。
之五十二
崎嶇薄宦&8&57 編者按:「宦」,《東寧百詠》誤作「官」,據《臺灣詩鈔》改。
渡層冰,
遺愛滇南說故丞。
老去不禁亡國恨,
宰官無奈去為僧。
&8&58 作者註:「林英,字雲又,福建福清人。崇禎中,以歲貢知昆明縣事,有惠政,士民便之。永曆立滇中,官兵部司務。及帝北狩,英亦間道回廈門,後入臺,祝髮為僧。」此詩又載吳幅員《臺灣詩鈔》。
之五十三
誓掃狼烽願已乖,
冷灰碧血藁殘骸。
一門理學兼忠藎,
婦孺家家祀石齋。
&8&59 作者註:「黃驤陛,字陟甫,大學士道周公之從子也。天啟四年(1624)舉於鄉,教授里中,及門多成材。北都陷,與里人林蘭友合糾義旅,矢志圖恢復。及福建破,浮海入臺。久之,卒。」此詩又載吳幅員《臺灣詩鈔》。
之五十四
扁舟南望阻家鄉,
薇蕨西山戀首陽。
天意尚憐兩遺老,
高年留作魯靈光。
&8&60 作者註:「張灝,字為三,福建同安人,巡撫廷琪子也。萬曆中進士,明亡,隱大嶝,後入臺,居承天府之郊。靖海將軍施琅克臺,聞其賢,具舟送歸故里,至澎湖而卒,年九十有五。弟瀛,字洽五,崇禎舉人,卒於臺,年八十有四。」此詩又載吳幅員《臺灣詩鈔》。
之五十五
昆明回首劫灰紅,
飄泊天南哭寓公。
終是幼安甘蹈海,
一樓皁帽老遼東。
&8&61 作者註:「李茂春,字正青,福建龍溪人。隆武二年(1646)舉孝廉,性恬淡,風神秀整,時往來廈門與諸名士遊。永曆十八年(1664)春,嗣王經將入臺,邀請避亂搢紳東渡,茂春從之。卜居永康里,築園『夢蝶』,日誦佛經以自娛,人稱為『李菩薩』。」此詩又載吳幅員《臺灣詩鈔》。
之五十六
魚水君臣重託孤,
三分龍臥起雄圖。
艱難手創偏安局,
直把東都作帝都。
&8&62 作者註:「陳永華,字復甫,福建同安人。弱冠補弟子員,聞父殉國難,即棄儒生業,究心天下事。時成功開府思明,延攬天下士,兵部侍郎王忠孝薦之。與語竟日,大喜曰:『復甫,今之臥龍也。』授參軍,待以賓禮。永曆十二年(1658),成功北征,命輔世子留思明,語經曰:『陳先生當世名士,吾以佐汝,汝其師事之。』克臺,授諮議參軍。經立,軍國大事悉以委焉。永華為政儒雅,鉅細必躬。成功立法嚴,永華濟之以寬,由是東都大治。及卒,臺人莫不痛哭,馳弔於家。謚『文正』,贈資政大夫正治上卿。」此詩又載吳幅員《臺灣詩鈔》。
之五十七
大將南征壁壘新,
目中今日已無秦。
會須痛飲黃龍酒,
詎料妖星照渭&8&63 編者按:「渭」,《東寧百詠》誤作「湄」,據《臺灣詩鈔》改。
濱。
&8&64 作者註:「永曆二年(1648),成功起兵南澳,中提督甘輝以兵從。六年(1652),攻海澄,遂取長泰,與清將王進遇於北溪,敗之。總督陳錦來援,復敗之。十年(1656),黃梧以海澄降清,輝聞亂進攻,不勝,旋奉成功破閩安,逼福州,轉略溫臺等郡,浙東大震。十一年(1657)春,帝在滇南,封輝崇明伯。成功大舉伐南京,從破江陰、瓜州、蕪湖,遂亂揚子,趨鎮江。於是輝進曰:『瓜、鎮為南北咽喉,但坐鎮此,斷瓜州,則山東之師不下;據北固,則兩浙之路不通。南都可不勞而定矣。』不聽。率師登舟,逕取南京。南京守將梁化鳳約期請降,納之,輝諫曰:『以臣觀之,則尚未也。夫兵貴先聲,彼眾我寡,及其熸且未定,則勢可拔,若彼集禦固,緩難圖也,君必悔之。』又不從。已而鄭師敗績,倉皇爭舟而渡,輝殿,且走且戰,卻至江,騎能屬者三十餘人。馬躓被獲,死焉。十月,成功歸思明,建忠臣廟,以輝為首,親為哭祭而哀之。」此詩又載吳幅員《臺灣詩鈔》。
之五十八
倉皇萬馬正臨江,
慷慨甘為子姓降。
勝敗莫論興與廢,
古來國士本無雙。
&8&65 作者註:「劉國軒,福建汀州人。狀貌魁偉。初為漳州城門把總。永曆八年(1654),成功伐漳州,國軒開門降,參軍馮澄世奇之,為語成功,擢護衛後鎮。十五年(1661),從克臺灣。二十八年(1674),敗耿精忠之將王進於塗嶺,追至興化而還。越年入潮州,平南王尚可喜率兵十餘萬眾盡銳來攻,與戰於鱟母山下,斬首二萬,捕虜七千,由是威名大著。三十一年(1677),清軍攻興化,右虎衛何祐敗績,漳、泉俱陷,國軒亦棄惠州而歸。三十二年(1678),晉正總督,表賜尚方劍,專征伐,諸將咸受命焉。二月,伐漳州,下玉洲、三叉河、福河下滸等堡,分兵取石碼,數戰皆捷。閏三月,與黃芳世、穆黑林戰於灣腰樹,敗之。胡克率援兵至,戰於鎮北,又敗之,姚公子、李阿哥、段應舉來戰,又敗之。八月,清軍大舉援泉,樓船中鎮蕭琛與遇,未戰而潰,國軒亦全師歸東寧。三十五年(1681)正月,經薨,子克塽嗣,晉武平侯。十月,清以萬正色為陸路提督、施琅為水師提督伐臺,師次澎湖,方戰,有風從西北來,琅舟為急流衝散,士皆股栗,琅大驚,禱天,須臾雷發,立轉南飆,軍乃復振。國軒方據案調遣,痛哭而起曰:『天也!』乘單舸從吼門入東寧,遂奉克塽以降。後授天津總兵。」此詩又載吳幅員《臺灣詩鈔》。
之五十九
靖海舟師破百蠻,
功成陳幣淚潸潸。
入吳本為封侯計,
一劍恩仇亦等閒。
&8&66 作者註:「施琅,福建晉江人。少從戎,為鄭芝龍部將。及成功起兵安平,與弟顯從之。年少號知兵,恃才而傲。有標兵某得罪,逃於成功,琅擒治之。成功怒,逮其家,殺其父及顯。琅夜走,匿荒谷中三日。佃兵某知其才,飯之,乃逃之所部蘇茂家。捕者至,茂假一舟、一劍、一豎子,夜渡五通,入安平。久之,降清,授同安副將,遷總兵。康熙元年(1662),擢水師提督。四年(1665)掛靖海將軍印,疏請伐臺。二十二年(1683)春,大治舟師。六月十四日,發銅山,會於八罩嶼,遂克澎湖。乃刑牲奉幣,告於成功之廟曰:『自同安侯入臺,臺地始有居民。逮賜姓啟土,世為巖疆,莫可誰何。今琅賴天子之靈、將帥之力,克有茲土,不辭滅國之罪,所以忠朝廷而報父兄之職也。但琅起卒伍,於賜姓有魚水之歡,中間微嫌,釀成大戾。琅於賜姓,翦為仇敵,情猶臣主。蘆中窮士,義所不為。公義私恩,如是則已。』言畢淚下,臺人為之嗟嘆不置。」此詩又載吳幅員《臺灣詩鈔》。
之六十
使君來暮起謳思,
舊種甘棠發幾枝。
朱邑桐鄉稱報最,
絃歌今已遍生祠。&8&67 作者註:「陳璸,字文煥,廣東海康人。以進士授古田縣,康熙四十一年(1702)調臺灣,清操刻苦,勤政愛民,歲祲發倉以賑,窮黎感其德。明年,入為刑部主事,遷郎中。四十九年(1710),由四川提學任臺廈道,士民聞其再至,爭趨海澨迎之。至則作育人材,汲汲以興化易俗為務,始建文廟,設十六齋以教諸生。五十三年(1714),擢湖南巡撫,入覲,上目之曰:『此苦行老僧也。』調福建巡撫,臺人為塑像於文昌閣,誕日張燈鼓樂以祝。及卒,哭之哀。入祀名宦祠。」此詩又載吳幅員《臺灣詩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