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詩詳細
*此功能中所顯示出的典故資料連結,是由電腦程式自動比對出來,只是提供一種可資參考的資訊,不是為詩文作典故註解,因此僅供使用者自行斟酌判斷及參考。
- 作者:
-
黃鴻翔
- 作品出處:
-
此詩前十六首收於《廈門圖書館聲》第四卷第一、二、三期合刊,「文苑」欄,粵遊草,1936年12月。後四首收於《廈門圖書館聲》第四卷第四、五、六期合刊,「文苑」欄,粵遊草,1937年3月。
- 寫作時間:
- ?
- 寫作地點:
- 中國廣州(中國廣東省廣州市)
- 寫及地點:
- 中國廣州(中國廣東省廣州市)
- 詩題:
-
廣州雜詩
- 副詩題:
- 詩序:
- 民國二十四年秋,漫遊佗城,將及三旬。耳濡目染,發為吟詠,詞取徵實,不避俚俗,聊當雪泥鴻爪雲爾。
- 詩句:
-
之一
登山昔作太平遊,
買棹今經拾翠洲。
塵世行蹤肯前定,
廿年夙願此方酬。
&8&44 作者註:「民國二年,將遊廣州,抵香港,因事折回。」
之二
北通大庾南香港,
西控邕梧東惠潮。
水陸織成蛛網樣,
笛聲輪響鬧終宵。
之三
園中地褊連官署,
江上風腥雜蜑船。
粵秀觀音獨清麗,
亭亭雲表絕塵緣。
&8&45 作者註:「公園為第一永漢淨慧之類,均劃出一部份為衙署。長堤以南,沿江多蜑戶,均不講求清潔,故風景之勝,以粵秀、觀音兩山為獨絕。」
之四
春風歌舞越王臺,
大長蠻夷亦快哉。
絕道難遮橫海將,
終看霸業掩蒿萊。
&8&46 作者註:「粵秀山有越王臺,即歌舞岡故址,久湮。」
之五
百尺危樓具壯觀,
登梯考古更憑欄。
吟詩猛憶陳元孝,
嶺海臨秋入望寬。
&8&47 作者註:「鎮海樓在粵秀山上,民國十七年重修,今為市立博物院。陳恭尹〈九日登鎮海樓〉詩雲:『清樽須醉曲欄前,高閣臨秋一浩然。五嶺北來峰在地,九州南盡水浮天。……』次聯為世傳誦。」
之六
踏青誰識舊呼鸞,
大道交橫碧樹環。
何必弓鞋印芳草,
鈿車拍拍上層巒。
&8&48 作者註:「觀音山半為呼鸞道,南漢劉龔故蹟,黃瑜〈粵秀山〉詩:『呼鸞道上迷芳草』,孫賁〈白雲山〉詩:『踏青劉鋹呼鸞道』,王士禎〈粵秀山〉詩:『欲問呼鸞道,荒涼蔓草深。』今馬路橫貫,汽車奔馳,又別開生面矣。」
之七
戎馬倉皇不廢書,
卻辭玉帳作山居。
獨支危局紆籌策,
一柱擎天頌豈虛。
&8&49 作者註:「觀音山有孫中山先生讀書治事處等紀念碑。」
之八
博士年衰志節高,
鞠躬殉國邁時豪。
範金合配鴟夷子,
易簀心傷軍務勞。
&8&50 作者註:「伍廷芳博士,死於民國十一年,陳炯明據廣州市之際,蓋憂憤使然。今鑄銅像於觀音山上,以為紀念。」
之九
風光形勝兩兼長,
樂土曾為古戰場。
廢砲摩挲同折戟,
樓頭招客酒旗颺。
&8&51 作者註:「兩山據全市要害,為兵家所必爭。舊有砲壘,今成廢物,陳列以供憑弔耳。附近有白雲、南越兩酒家,為娛樂勝地,遊客幾忘其曾經兵燹矣。」
之十
寶殿蒙塵繞學宮,
菩提訶子冷秋風。
青蠅飛上青螺髻,
應與虞翻一嘆同。
&8&52 作者註:「《廣東通志》:光孝寺,南粵王建德故宅,三國吳虞翻居此以為圃,多植蘋婆訶子樹,名曰虞苑。」又云:『天監元年,僧智藥三藏自竺國折菩提一株,……植於廣州光孝寺。』今光孝寺故基,多改為民房,餘充廣東法政學院校舍,僅留中央佛殿而已,而林木猶存,然已冷落,不堪回首矣。」
之十一
九層花塔欲淩空,
整個佗城在眼中。
更有豐碑居絕頂,
山笛還比澗松崇。
&8&53 作者註:「六榕塔,一名花塔,高度在各紀念碑之上,然碑據山巔,塔建平地,不免高下易位矣。」
之十二
佛門廣大歸斯受,
羅馬人登羅漢堂。
傳合老韓繼遷史,
莫嗤牽率太荒唐。
&8&54 作者註:「西關五百羅漢堂,有馬哥波羅像。馬氏為景教徒,未聞剃度,以曾至廣州,塑像者附,蓋備數耳。」
之十三
故苑昌華委綠蕪,
海山仙館亦模糊。
風流韻事今安在,
不夜場成出浴圖。
&8&55 作者註:「荔枝灣舊有劉氏昌華苑,今已不存,前清潘仕成海山仙館,亦僅餘遺址,其西北境闢游泳場,電燈輝煌,黑夜如晝,暑季遊者頗夥。」
之十四
遊船爭赴荔枝灣,
乍可容刀費往還。
我欲看伊伊看我,
風光全似不相關。
&8&56 作者註:「荔枝灣以遊船著,然水道狹隘,迴旋不便,青年男女到此遊玩者,意別有在,非盡為風景也。」
之十五
花枝零落為狂風,
綠葉成陰子竟空。
健啖也堪三百顆,
恨無口福似坡公。
&8&57 作者註:「今夏多烈風,荔枝概不結實,遊客無從一嘗滋味。」
之十六
別開學府傍青山,
眼底俄成屋萬間。
養士百年關大計,
誅茅經始敢辭艱。
&8&58 作者註:「中山大學新校舍在石碑,當白雲山之南麓,孫中山先生在日所計劃者。佔地萬畝,規模遠大,為全國各大學冠。現成工程用款五百萬元,全部預算二千萬元,洵巨觀也。」
之十七
結伴舟行慶盍簪,
烹肴果腹更談心。
艙中客熟宜連榻,
水面風涼好散襟。
兩岸殘燈籠樹影,
一宵苦雨雜潮音。
淩晨小泊江門市,
勞燕分飛返故岑。
&8&59 作者註:「朱志滌君回新會故里,歸途約於江門重聚。」
之十八
移舟別浦趁天晴,
宿雨山洪泊泊生。
黃稻連雲防水沒,
白波滾雪越堤傾。
一毛頗覺中流便,
三版還憂巨浸成。
徙倚篷窗獨怊悵,
懸知澤國有鴻鳴。
之十九
繫纜江幹日已西,
長阡安步代輪蹄。
田家力穡人多壽&8&60 作者註:「裡門有百歲坊。」
,
林鳥歸巢路不迷&8&61 作者註:「蔣君在前引導。」
。
民儉鄉存淳樸俗,
牛多跡印淺深泥。
醇醪未飲心先醉,
情重非關黍與雞。
之二十
一門戮力作生涯,
短褐荊釵淡不華。
婦入農場夫握算&8&62 作者註:「蔣君兩嫂耕田,兩兄業商。」
,
少遊學府老當家&8&63 作者註:「蔣君大學畢業,諸弟侄均在廣州市留學。」
。
酒糟價賤宜肥豕&8&64 作者註:「釀酒兼飼豬。」
,
果樹行疏益種瓜&8&65 作者註:「有果園兼種蔬菜。」
。
勤苦自多佳子弟,
故應過客動諮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