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詩詳細
*此功能中所顯示出的典故資料連結,是由電腦程式自動比對出來,只是提供一種可資參考的資訊,不是為詩文作典故註解,因此僅供使用者自行斟酌判斷及參考。
- 作者:
-
黃純青
- 作品出處:
-
此詩收於龍文本《晴園詩草》。
- 寫作時間:
- ?
- 寫作地點:
- 不詳
- 寫及地點:
- 臺灣新莊(新北市新莊區)
臺灣大觀社(?)
臺灣板橋(臺北市板橋區)
臺灣大屯(臺北市北投區大屯山)
臺灣觀音山(新北市觀音山)
臺灣樹林(新北市樹林區)
- 詩題:
-
獎學
- 副詩題:
- 七首
- 詩序:
- 詩句:
-
義學
義學新興會課開,
貢生明志育英才。
點心貪食君休笑,
獨占頭名得意回。
&8&274 作者註:「義學:民間捐資設學,教人子弟,而不收學費者,謂之義學。會課:每月集諸生會於義學,考試起講,評定甲乙,優者賞之,謂之會課,亦稱起講會。貢生:貢生胡焯猷,新莊山腳人,於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捐租二百石,建設新莊山腳義學,稱明志書院。點心貪食:新莊山腳義學,與我樹林鄉里相鄰,余為學生時,偕窗友五、六人,赴山腳義學,考起講會。因該義學以蒸糯米和糖為點心款待諸生,會中人有竊笑余等為童子無知之點心班。及發榜,自頭名至第六名,為余等獨占。彼之所謂點心班者,乃輕視童子無知,為貪食點心而來也。」
社學
建學育才德業隆,
先端士習振民風。
詩文月課大觀社,
膏火千錢獎給豐。
&8&275 作者註:「社學:明洪武八年詔,鄉社皆置學,以教民間子弟,是為社學之始。清衙於大鄉巨鎮各置社學。大觀社:社學也,即大觀書社。社在板橋街,清同治間,富紳林維讓、維源兄弟捐資倡設。社前大屯、觀音兩山峙焉,故名大觀。詩文月課:大觀書社為獎學,月課詩文,評定甲乙,賞之。膏火千錢:余為學生時,月課詩文常入選,曾受大觀書社千錢一貫獎賞,充為勉學膏火之費用也。先端士習:據大觀書社主講莊正所撰〈大觀書社碑文〉有曰:『地富庶而民強悍,睚眥之怨,逞刃相仇,連年累歲,亡身破家不休。其性耶?習耶?其不學不教之咎耶?』又曰:『轉移風氣,在士不在民。士為四民之首,一舉一動,關係民風。士習端,則民生觀感興起,日趨於善;漓,則鄉里效尤放縱,日騖於爭。』云云。愚意當時漳泉分類械鬥,板橋街稱漳州庄,三角湧稱泉州庄,兩庄對立,各舉領袖,以漳泉雜居中立地之我樹林鄉里為戰場,其害甚大。莊主講有見及此,勸維讓、維源,建學設教,先端士習,以振民風,可謂有心人矣。」
書院
學海登瀛建北臺,
新興書院育人材。
名題上取詩文選,
金榜連登捷報來。
&8&276 作者註:「書院:書院者,士子講學之所也。據《玉海》:『唐明皇置麗正書院,集文學之士,講學於其中。』此為設書院之始。宋時有白鹿、石鼓、應天、嶽麓四大書院,元時各路州府皆設之,明清時多設。我臺灣為海外富庶之地,設立尤多也。學海:書院名,在艋舺。道光二十二年(1842)建,名文甲,二十七年(1847),改稱學海。登瀛:書院名,在臺北城內,光緒六年(1880)建。上取:學海書院屬淡水縣、登瀛書院屬臺北府管理,兩書院為獎學,月課詩文,評定甲乙,分為上取、中取、次取,賞之。捷報:月課詩文入選者,由該當書院給與捷報以獎之,受者貼於壁上,以誇榮譽。其式以紅箋書金油,長二尺、幅一尺五寸,余為學生時曾受之,其例如下:
『捷報
貴府相公黃印炳南蒙
特調淡水縣正堂汪 考列
上取第六名連登
金榜 學海書院報』
『捷報
貴府相公黃印炳南蒙
掌教登瀛書院山長吳 考列
上取第三名連登
金榜 登瀛書院報』」
賓興
資助寒儒義可稱,
捐金獎學號賓興。
海東鄒魯文風振,
濟濟人材科第登。
&8&277 作者註:「賓興:以私家捐款,助寒儒為學資,或贈呈科舉應試者上省、上京旅費,謂之賓興,其風頗盛行。《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賓興之名本此。海東鄒魯:臺灣雖孤懸海外,其民富而好學,有稱為海東鄒魯者。」
育才租
讀書上進學資需,
門第求高必業儒。
兄弟分家田產配,
先抽子弟育才租。
&8&278 作者註:「育才租:遇兄弟分家時,先抽田租若干石,充為子弟學資,以期登第,名曰育才租,其風盛行。」
西學堂
西學新興特例開,
學生官費遇優哉。
專修儒學嫌孤陋,
智育兼行養達材。
&8&279 作者註:「西學堂:臺灣與福建分離,獨立一省,光緒十一年(1885),劉銘傳任初代臺灣巡撫,斷行新政,於臺北設西學堂,聘西洋人為教師,以興新學。」
番學堂
文教覃敷六合均,
番無生熟視同仁。
雕題殊俗欣歸化,
犵草蠻花雨露新。&8&280 作者註:「番學堂:教育番人之學堂也。劉銘傳任臺灣巡撫時,於光緒十二年(1886)在臺北設置番學堂。生熟番:既歸化之番人曰熟番,未歸化之番人曰生番。雕題:刻其面以丹青涅之,蠻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