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書房
九齡破筆入書房,
滿座春風芸草香。
冠者先登童子後,
執經問義列成行。
拜蒙師
茅廬瀟灑仰山齋,
書案攜來手自排。
贄禮恭呈師拜見,
德門初入比兒偕。
&8&244 作者註:「仰山齋:書房名,在樹林。茅屋三間,中祀魁星像,為蒙師王秀才設立私學。秀才名作霖,字雨生,樹林鄰村溪洲人也。余自九歲至二十一歲,為仰山齋學生。乙未臺灣改隸,六月初一日,齋遭兵燹,余亦輟學。今樹林一百五十八番地為仰山齋舊址。書案:學生自備。贄禮:銅錢二百文,用紅紙封之,俗稱紅包,為蒙師贄見禮。贄,初見時,執以為禮者也。《左傳.莊公二十四年》:『男贄,大者玉帛,小者禽鳥,以章物也。女贄,不過榛、栗、棗、脩,以告虔也。』比兒:長兄之子,名煙春,同時入學。」
禱魁星
豆糖友愛可分甘,
芹卵蔥松取義覃。
科甲連登心所願,
魁星禱告叩頭三。
&8&245 作者註:「魁星:星名也,書房祀之,其像取『魁』字,為鬼舉足而起其斗之形。叩頭三:學生初入學,跪於地上,三叩其頭,禱告魁星。科甲連登:其意謂連捷登第也。漢唐取士,皆有甲乙等科,後因稱科舉為科甲。豆糖:以豆和糖,入學時分贈同窗,以表友愛。芹卵蔥松:芹,水芹也,芹與勤同音,義取勤讀,又取入泮采芹之意。卵,雞卵也,學生脫殼食之,義取出脫。蔥與聰¬同音;松,松明,二者取讀書聰明。學生初入學,必備芹卵蔥松以獻魁星,而禱告之。」
人之初
春風淡蕩曳輕裾,
曉上書房背負書。
字指聲隨開口讀,
先生句點人之初。
&8&246 作者註:「人之初:學生初入學,第一日讀《三字經》;人之初者,《三字經》第一句也。點句:師以朱筆點句。字指聲隨:學生執《三字經》,披於師案上,師以手指『人』字,讀曰人,學生亦以手指『人』字,隨其聲而讀之曰人,次指『之』字,其次指『初』字……皆如是也。」
天對地
兒童午假出書房,
日暖風和含笑香。
路上喃喃天對地,
心防放縱念毋忘。
&8&247 作者註:「天對地:此對白也。為學生初入學,第一日作對課程。午假,學生將歸。師授之曰:『天對地。』又以手指天解之曰:『天是天。』學生應之曰:『天是天。』又以手指地解之曰:『地是地。』學生應之曰:『地是地。』將出門,向魁星揖曰:『天對地,天是天,地是地。』出門不時念之。歸學入門,仍向魁星揖而念之。對料可分為天文、地理、草木、禽獸、鱗介、昆蟲。對句,自一字至七字。含笑:花名,過午則香。」
初講義
學庸論孟簡編青,
口誦心維手執經。
朱筆圈人初講義,
夕歸朝上告魁星。
&8&248 作者註:「初講義:入學初日,日夕將歸。學生執《三字經》,師以朱筆圈『人』字,自指其身解之曰:『人是人。』學生以手指『人』字,應之曰:『人是人。』將出門,向魁星揖曰:『人是人。』明朝上學如之。此為第一日講義課程。其方法由淺入深,自一字而一句,進至一章。學庸論孟:《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謂之四書。書房學生首讀《三字經》,次讀四書,其次讀五經。簡編青:其意謂以竹簡編書籍也。《後漢書.吳祜傳》:『祜父恢,欲殺青簡以寫經書。』注:『以火炙簡令汗,取其青易書,復不蠹,謂之殺青,亦謂汗青。』《青溪暇筆》:『古者著書以竹,初稿書於汗青。汗青者,竹皮浮滑如汗,以其易於改抹,既正,則殺青,而書於竹素。殺,音「賽」,削也,言去青皮,而書竹白,不可改易。』訓詁:講求字義曰訓詁。漢時訓詁學極盛行,《爾雅》為訓詁專書。識丁:謂識字也。《唐書.張弘靖傳》:『天下無事,而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上大人
淨几明窗文具陳,
花香蝶舞午晴新。
松煙濡筆紅循黑,
習字初摹上大人。
&8&249 作者註:「習字:習字為書房學課,每日自午後一時至三時行之。其方法先循上大人,次摹王子去求仙。其次,臨帖。上大人:小楷字模也。印紅字,裝為小冊,學生以筆濡墨,循而摹之,名曰循字,其文如右:『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爾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禮也。』左『上大人』據《敦煌經卷.唐人疏記》中,釋半滿教義有云:『如世小兒上學,初學上大夫等。』據此,唐時已有之,惟『上大人』,作『上大夫』耳。清張爾岐《蒿庵閒話》:『禪宗正派臨濟宗載提刑郭功甫,謁白雲禪師,雲上堂曰:「夜來,枕上得個山頌,謝功甫大儒,遠訪之勤,須舉與大眾,乃「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爾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禮也。」然則唐時『上大夫』,已作至宋『上大人』矣,惟『孔乙己』作『丘乙己』;則『孔』字,乃後人所改。又據明祝允明《猥談》云:『一友謂余,此孔子上其父書也。』又據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中卷.第五篇.第一章》有謂:『上大人,自中華傳入日本云云。』由此觀之,上大人見解不一。愚意,取字形簡易,筆畫稀少,使兒童易學也。」
王子求仙
先生筆蹟半模糊,
王子求仙隔紙摹。
體取真書形簡易,
揮毫染翰墨初濡。
&8&250 作者註:「王子求仙:字模也。先生書之,學生隔紙摹之,不知所本,其文如右:『王子去求仙,丹成上九天。山中方七日,世上幾千年。白石分金井,青芝布玉田。古今人自老,片月下長川。』」
跣足
兒童跣足上書房,
相習成風自鄭王。
肉履天然誇健腳,
登山涉水步安康。
&8&251 作者註:「跣足:俗稱赤腳。鄭王:明延平郡王鄭成功也。鄭王以為臺灣孤島,山高流急,獎勵赤腳。使之習慣,以便登涉。肉履天然:出自《晴園杜撰經》。」
鬃尾
辮髮梳頭累母忙,
朝朝整理上書房。
鄰兒作伴行行去,
鬃尾風搖背後揚。
&8&252 作者註:「鬃尾:編髮為辮,繫以朱縷,垂於背後,曰頭鬃尾。」
寫春聯
凌雲志壯筆如椽,
新換桃符墨色鮮。
裁取紅箋勞老母,
九齡童子寫春聯。
&8&253 作者註:「春聯:除夕以紅箋書對句,貼於門柱,謂之春聯。宋趙庚夫〈歲除即事詩〉:『桃符詩句好,恐動往來人。』則今之春聯,本於桃符板也。又《簪雲樓雜記》:『明太祖都金陵,除夕忽傳旨:「公卿士庶,門上須加春聯一幅。」』桃符:以二桃木板懸門旁,畫神荼、鬱壘像以壓邪,謂之桃符,每歲除夕換之,見《荊楚歲時記》。又五代時,於桃符上題聯語,謂之題桃符。《宋史.蜀世家》:『孟昶命學士為題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筆題云:「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寫春聯:余九歲,值歲暮。母試問曰:『除夕將至,汝今讀書識字,能寫春聯乎?』曰:『能。』曰:『汝果能也?』曰:『能。能。』母喜之,為余裁紅箋,乃書春聯一幅,除夕貼於門上。元旦客來,讀而笑之曰:『「志在春秋功在漢,心同日月義同天」此關公聯,非春聯也。』一時傳為趣語。先是余見某商店中祀關公畫像,旁懸此聯,仿而寫之。關公者,漢關羽也,臺俗商人皆祀關公畫像。」
賣字
天增歲月人增壽,
春滿乾坤福滿堂。
十歲兒童揮大筆,
村邊賣字客傾囊。
&8&254 作者註:「賣字:余自舊年除夕,寫春聯失敗,其後留意講究,感覺有趣。今年歲暮,書而賣之,客好奇,傾囊爭買。母喜之,仍為余裁箋。天增歲月:『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堂』,春聯也。」
束脩膳米
束脩膳米表微誠,
蒲節中秋禮進呈。
弟子輪番炊事理,
起居飲食侍先生。
&8&255 作者註:「束脩:蒙師謝禮也,通稱束金。學生一人一年,自二圓至十二圓。《論語.述而篇》:『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朱子註曰:『脩,脯也,十脡為束。古者相見,必執贄以為禮,束脩其至薄者。』膳米:以米贈師為糧,曰膳米。學生一人一年,自一斗至二斗。禮進呈:蒲節、中秋節,學生以節儀贈先生,謂之禮。所謂節儀者,以銅錢二百文,或三百文,用紅紙包之者是也。弟子輪番:先生炊事,弟子輪番理之;起居飲食,弟子輪番侍之。」
端午賜扇
端午薰風賜扇揚,
青蒲黃酒寫縑緗。
文留股上師嚴訓,
毋浴乎沂溺可防。
&8&256 作者註:「端午賜扇:五月初五日,名端午節,先生賜扇。青蒲黃酒:端午日,飲雄黃酒,以除癘疫;懸青蒲劍,以辟妖邪。讀書人硃書對句於黃紙,貼諸門上,句曰:『採青蒲青雲得路,飲黃酒黃甲連登。』文留股上:端午日,兒童三五成群,浴於水,常有溺者;先生嚴防戒之,文留學生股上,以防浴水也。浴乎沂:『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見《論語.先進》。」
中秋分餅
父兄母姊笑燈前,
放假歸來靄靄然。
多謝先生分月餅,
中秋佳節樂團圓。
&8&257 作者註:「月餅:形圓象月,謂之月餅,亦稱中秋餅。先生於中秋節日,分贈學生。」
先生晝寢
困人天氣日當中,
一枕蟬聲送午風。
朽木難雕君莫笑,
先生晝寢夢周公。
&8&258 作者註:「先生晝寢:書房學規,午後一時至三時,為學生習字時間。夏季日長,先生利用習字靜肅時晝寢。朽木難雕: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見《論語.公冶長》。夢周公: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見《論語.述而》。」
戒讀墨子
獨尊儒學課兒童,
斥墨排楊道不同。
夜靜焚膏偷讀墨,
先生戒勿異端攻。
&8&259 作者註:「戒讀墨子:夜靜,偷讀墨子,師知,戒之曰:『墨子異端,不可攻也。』斥墨排楊:孟子曰:『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見《孟子.滕文公》。」
焚小說
德教專修儒學崇,
稗官小說惑童蒙。
西廂水滸紅樓夢,
嚴重搜查付祝融。
&8&260 作者註:「焚小說:余為學生時,常觀戲臺上演魏蜀吳爭漢鼎故事;急買《三國志演義》,連日連夜讀之,感覺有趣,遂好小說。慫恿窗友讀之,一時學業頗怠。師怪之,審知為小說所荒。戒之不聽,乃嚴重搜查,發見許多小說。指《西廂記》曰:『此淫書也。』指《水滸傳》曰:『此盜書也。』指《紅樓夢》曰:『此情書也,有害無益。』付之祝融。祝融:火神也。上古火官,亦取以為名。《禮.月令》:『孟夏之月,其神祝融。』稗官:本小官之名,後以為小說之稱。《漢書.藝文志》:『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注:如淳曰:『細米為稗。街談巷說,其細碎之言也。王者欲知閭巷風俗,故立稗官,使稱說之。』西廂:即《西廂記》,元曲名,王實甫撰。因唐元稹之《會真記》,而演為傳奇也。世傳實甫作《西廂記》,至『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構思甚苦,仆地遂死,其下皆關漢卿續成之。據《曲海總目提要》:『《西廂記》,劇曲名,元王實甫撰,《草橋驚夢》後四齣,關漢卿補。事據《會真記》待月西廂而作,乃元稹實事,而嫁名於張生也。按稹所作〈姨母鄭氏墓志〉云:「其既喪夫,遭軍亂。微之為保護其家備至。」與傳奇所敘正合。又稹作〈陸氏姊志〉云:「予外祖父授睦州刺史鄭濟。」而唐《崔氏譜》:「永寧尉鵬,亦娶鄭濟女。」則鶯鶯者,乃崔鵬之女,于稹為中表,正傳奇所謂鄭氏為異派之從母者。稹有〈夢遊春古詩〉七十韻,雖不點姓名,而所敘則《會真記》中事實,白居易和之,廣為百韻。蓋鶯之與元遇,的然無疑也。自元人作《西廂記》,人盡以為張珙,忘其假託矣。』又清梁廷相《曲話》:『西廂作自元人,董解元作《絃索西廂》,王實甫作《西廂記》,關漢卿作《續西廂記》,明陸采作《南西廂》,清張坦綸作《竟西廂》,雪研子作《翻西廂》,無名氏作《後西廂》,查繼佐作《續西廂》。』水滸:即《水滸傳》,小說名也。相傳為元末明初羅貫中作,又有謂明施耐庵撰,羅貫中續。明金聖嘆,斷自七十回以後羅貫中續。此書以北宋末年大盜宋江等三十六人,橫行齊魏之事跡,以及南宋至明代中葉,民間流傳水滸故事,演輯而成。人數亦由三十六天罡,加七十二地煞,增衍至一百零八人。其描寫人物,刻畫盡致。版本頗多,有百回者、百十回者、百十五回者、百二十回者,又有金聖嘆刪定之七十一回本,或有截百十五回本之下半,為《征四寇》。清初又有《水滸後傳》,題『古宋遺民著,雁宕山樵評』,中述宋江服毒後,水滸英雄助宋禦金失敗,李俊等一行渡海至暹羅,遂立李氏王朝云。其書流布頗廣,有傳入日本,翻譯為和文。三男得時,亦曾以水滸傳為本,參加己意,作《和文水滸傳》,分為一千一百三十一回,自昭和十三年(1938)十二月至十八年(1943)十二月,日日連載於《臺灣新民報》也。余為學生時所讀《水滸傳》,乃金聖嘆刪定本也。宋江橫行齊魏之事,見《宋史.卷三百五十一.侯蒙傳》、《卷三百五十三.張叔夜傳》。《紅樓夢》:小說名,一名《石頭記》,又名《金玉緣》,凡百二十回。前八十回,曹雪芹撰;後四十回,高蘭墅續。雪芹,清康熙時人;蘭墅,乾嘉時人。是書為曹雪芹隱敘家世盛衰之事,其中賈寶玉,為其自況之人,所敘述備極風月繁華之盛,所記男女數百人,各具本末,一一生動,雖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跡,而人物事故,無在不擺脫舊套也。」
千家詩
日影遲遲草色鮮,
千家詩句落窗前。
初吟七絕聲音好,
雲淡風輕近午天。
&8&261 作者註:「《千家詩》:詩集名,為書房學生近體詩讀本。原來《千家詩》乃宋劉後村,分門類纂唐、宋名家詩選,余為學生時所讀《千家詩》,名曰千家,實則數十家而已,此乃後人增刪而改編之,非原本也。卷末一律,為明祖送楊文廣南征之作,可知非宋人選定之原本矣。初吟七絕:《千家詩》上卷七絕,下卷七律,上卷第一首第一句為『雲淡風輕近午天』。」
聲律啟蒙
新編韻律啟童蒙,
平仄聲分自一東。
草木昆蟲禽獸對,
駢文四六剪裁工。
&8&262 作者註:「《聲律啟蒙》:書名,邵陵車萬育著,為書房學生駢文材料讀本。分為上、下平三十韻。第一篇為一東,附列於後。平仄:詩賦所用字音,分為平、上、去、入四聲;平聲為平,上聲、去聲、入聲為仄,凡聲律駢體之文,皆以平仄相互,為一定格調。自唐以來,科舉用詩賦取士,韻書有官定之本,而四聲遂為功令,如宋之《禮部韻略》、明之《洪武正韻》、清之《佩文詩韻》者是也。一東:《佩文詩韻》平聲分為上平、下平,上平自一東至十五刪,下平自一先至十五咸,計三十韻。上聲自一董至二十九豏、去聲自一送至三十陷、入聲自一屋至十七洽,上去入計七十六韻。合計一百零六韻。駢文:文體名,別於散文而言。古之文章,多用偶語,洎南北朝則專尚駢儷,以聲色相矜、藻繪相飾,浮豔既極,文趨卑靡矣。唐初尚沿此習,韓、柳革之,力起八代之衰,主以氣勢行文,不尚辭華,世遂稱用偶語者為駢文,與散文對舉。四六:以四字、六字為對偶,故名四六,即駢儷文也。柳宗元〈乞巧文〉有『駢四儷六』之語。李商隱〈樊南甲集序〉有喚曰『樊南四六』之句。《文心雕龍》有曰:『筆句無常,而字有常數;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紛。』《聲律啟蒙.第一篇.一東韻》:『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夾岸曉煙楊柳綠,滿園春色杏花紅。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前以一字起,以四六結,句句相對。其文取協音成韻,易於誦讀,以供詩賦材料也。此為第一篇,韻押一東,上下平三十韻,每韻三篇,計九十篇,篇篇以一起,以四六結,一律也。」
幼學群芳
稽古通今意味長,
網羅故事著群芳。
天文地理分篇讀,
混沌初開第一章。
&8&263 作者註:「《幼學群芳》:書名,為書房學生古今故事讀本。第一篇為〈天文〉,第一句曰『混沌初開』。」
出恭入敬
出恭入敬守成規,
坐席無端不許離。
子曰書歌終日念,
分陰寶惜戒荒嬉。
&8&264 作者註:「出恭入敬:學生如廁謂之出恭,以木板書出恭入敬,謂之出恭牌。欲出恭,必先領出恭牌,置諸書案上,始許離席。廁者,今之便所也。《史記》:『沛公起如廁。』子曰書歌:學生終日念《論語》,有『子曰』、『子曰』,口誦而心不維,旁人聞而謔之曰:『念子曰歌』,亦有稱書房為子曰店。分陰:《晉書.陶侃傳》:『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豈可逸遊荒醉,生無益於時,死無聞於後,是自棄也。』朱熹詩:『只恐分陰閒過了,更教人笑牧豬奴。』」
默書背誦
學業荒嬉掌可刑,
威施夏楚震雷霆。
默書背誦如忘記,
罰跪魁星熟子經。
&8&265 作者註:「默書:師示某篇,或某章,默記而書之。背誦:默記其所讀之書,置諸師前案上,立而背誦之。夏楚:教刑也,以竹為之,學生違訓,師以夏楚刑其掌心。《禮.學記》:『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注:『夏,槄也;楚,荊也。』按:槄,山植榎也,亦名山楸,即檟也。罰跪魁星:如遇默書背誦忘記時,罰跪魁星神前。手披其書,椅架其首,膝屈於地,而熟讀之。子經:謂四子書及五經也。」
終日咿唔
勞心勞口不勞筋,
終日咿唔學業勤。
自笑童生文弱甚,
長留指甲號斯文。
&8&266 作者註:「終日咿唔:終日讀書,咿唔之聲不絕也。童生:《明史》:『士子未入學者,通謂之童生。』蓋沿習唐宋時童子科之名,清因之。所謂士子未入學者,尚未進入儒學之意也。文弱:終日讀書,不事體育,自然文弱,余亦文弱者之一人也。長留指甲:長留指甲,誇示為斯文人。」
終身默記
十載孜孜志不灰,
五經四子讀千回。
終身默記非無益 &8&267 編者按:「益」,《晴園詩草》誤作「意」。
,
科舉題頭自此來。
&8&268 作者註:「終身默記:四書、五經熟讀而默記之,終身不忘也。余今年七十歲,尚能默記七八分,此乃受科舉制度所賜也。科舉題頭:清代科舉試題,自四書五經而來也。五經:《詩經》、《書經》、《易經》、《禮記》、《春秋》者是也。四子:孔子、孟子、曾子、子思等,四子書者是也。」
專攻八股
搖頭擺尾讀時文,
繼晷焚膏日夜勤。
諸史百家全不顧,
止求八股冠千軍。
&8&269 作者註:「專攻八股:清朝科舉制度,以八股文為制藝。所以讀書人專攻八股,以期登第。余為書房學生十二年間,前六年熟讀四書五經,後六年專攻八股文。時文:八股文也。搖頭擺尾:讀時文時之形容也。諸史:二十四史也,為清乾隆時所定歷代正史;即《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百家:謂諸子也,《漢書.武帝紀》:『表章六經,罷黜百家。』按:《漢書.藝文志》:『諸子百八十九家。』舉成數言,故曰百家。」
作對
花香鳥語送春風,
大崠山明夕日紅。
靜坐幽窗裁對句,
榕鬚柳眼巧而工。
&8&270 作者註:「作對:為學生課程,其對句自一字至七字。大崠山:書房對面有山,名曰大崠。」
作詩
格律苛嚴試帖詩,
抬頭頌聖有成規。
五言八韻揚風雅,
賦得寒梅第一枝。
&8&271 作者註:「作詩:作試帖詩也,為學生課程。試帖詩:清朝科舉制度,以八股文、試帖詩取士。試帖詩,小試定五言六韻,鄉會試定五言八韻,大抵以古人詩句命題,冠以『賦得』二字,於詩中自成一體。抬頭頌聖:頌聖之句,提高一行,謂之抬頭,萬一違式,詩文雖佳,不能中選。寒梅第一枝:『今日清江路,寒梅第一枝。』此宋朱熹詩句也,余為書房學生時,曾賦此題。」
作文
起承轉合獨凝思,
破二承三落筆時。
八股文成年十二,
神童穎悟眾稱奇。
&8&272 作者註:「作文:作八股文也,為學生課程。起承轉合,作文布局之次序也。八股文:八股文亦稱八比文,為清科舉時應試制藝文章,以《四書》章句命題,其文首二句曰破題,道破全題要義;次三句曰承題,伸明破題之意;其次曰起講,為一篇開講之處;接起講處,曰前二股,為一篇前提;前股之後,曰中二股,為全篇中堅;中股之後,曰後二股,為暢發中股未盡之義;終曰結股,為一篇總結;前、中、後、結各股,文句相對。全篇字數,順治初定四百五十字,康熙時改五百五十字,尋又改六百字,過多則不合格。其後制漸弛,又多至七百字。余生於光緒間,其時小試五、六百字,鄉會試六、七百字,因八股文流為虛學,至清末廢之。破二承三:八股文首二句曰破題,次三句曰承題。十二能文:書房學生作八股文,有一定進程,初學破題,次學破承,再進學起講,更進學前股、中股、後股,至於完篇。余十二歲時,學作起講,而完全篇,師疑之,余請命題百試,屢試皆完篇,師驚異,同學稱奇,甚至有譽為神童者。」
搭題
孔孟曾思儒道揚,
小題全句大全章。
乾隆變本離奇甚,
搭截為題經義亡。&8&273 作者註:「搭題:搭截《四書》句,為八股文題,謂之『搭題』。如上句截其下半、下句截其上半者是也。余少年時曾應科舉試,所作搭題,舉其例如右:『諂也見義』,《論語.為政篇》:『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即上句截其下半、下句截其上半也。『豈其然乎子曰臧武仲』,《論語.憲問篇》,上章截其末句下半句、下章截其首句上半句。小題大題:八股文以《四書》句命題,單句謂之小題,全章謂之大題。原來小試以小題,鄉會試以大題試之,至乾隆時,始創為搭題也。經義亡:本來八股為經義之文,清乾隆時,變本加厲,創為塔題,經義亡矣。孔孟曾思:孔子、孟子、曾子、子思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