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料庫介紹
全臺詩詳細
*此功能中所顯示出的典故資料連結,是由電腦程式自動比對出來,只是提供一種可資參考的資訊,不是為詩文作典故註解,因此僅供使用者自行斟酌判斷及參考。
作者:
王則修
作品出處:
此詩收於《則修先生詩文集續編.則修詩集(二)》。
寫作時間:
不詳
寫作地點:
不詳
寫及地點:
不詳
詩題:
伍員
副詩題:
六首
詩序:
詩句:
一枝簫管市聲喧,
乞食何殊五鹿奔。
壯志未消家國恨,
愁懷&1 常抱父兄冤。
吳頭楚尾重關月,
橐底蘆中窮士魂。
千古英雄有同調,
秦廷哭動地天昏。


覆楚臨行發誓言,
貫弓挾矢向東奔。
簫吹吳市聲聲淚,
橐載昭關夜夜魂。
入郢已酬亡父怨,
鞭屍空惹後人論。
屬鏤一劍鴟夷革,
慚愧包胥過九原。


屬鏤一劍謝君恩,
抉眼非關怨氣存。
死冀夫差深反悟,
生憎伯嚭善讒言。
鴟夷江上甘留跡,
麋鹿姑蘇忍見蕃。
幽恨沉沉吳已沼&2


怒濤終古咽胥門。


風雲郢上晝昏昏,
半為復讎半報恩。
伐楚興吳成霸業,
釋齊先越進忠言。
忍看麋鹿遊蘇囿,
訛說波濤撼鯆門。
惟有鞭屍太狠毒,
倒行深惹後人論。


逃亡急共楚王孫,
悶殺昭關將士屯。
橐載不堪回首問,
簫吹何忍向人言。
謀成入郢讎曾報,
計莫興吳淚已吞。
淒絕鴟夷江上望,
延陵無戰葬忠魂。


興濤作浪撼吳門,
恨氣猶看死後存。
縱謂鞭屍為報怨,
何來抉眼又遺言。
春秋大義難逃責,
忠孝雙全詎足論。
怪底鴟夷罹慘局,
分明天道不偏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