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料庫介紹
全臺詩詳細
*此功能中所顯示出的典故資料連結,是由電腦程式自動比對出來,只是提供一種可資參考的資訊,不是為詩文作典故註解,因此僅供使用者自行斟酌判斷及參考。
作者:
黃純青
作品出處:
此詩收於《晴園詩草》。
寫作時間:
寫作地點:
寫及地點:
詩題:
科舉三十七首有序
副詩題:
縣考完成
詩序:
清朝科舉制度,有文科,有武科。文科試其文章,武科試其武藝也。有正科,有恩科。正科為定期取士,恩科如遇朝廷慶典。特恩開科取士,臨時行之。取士方法,由童試而鄉試而會試而殿試。童試三年二回,集府縣童生試之。自正月至四月之間,先縣試,次府試,終院試,於所屬府縣考棚行之。及第者曰生員,俗稱秀才。鄉試三年一回,以子卯午酉歲為正科,集全省生員試之。自八月初八日至十五日,於所屬省城貢院行之,及第者稱舉人。會試三年一回,以丑辰未戍歲為正科,即鄉試翌年。集全國舉人試之,自三月初八日至十五日,於京師貢院行之,及第者稱貢士。殿試,待會試完了,定四月二十六日,集當年會試及第貢士,天子親臨保和殿試之。及第者,分為三等。曰一甲,曰二甲,曰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其中一甲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二甲第一名稱傳臚,其餘皆稱進士。此文科也。至於武科,可謂大同小異。科舉制度大略如是唐以來,歷朝行之。至清變本加厲,以八股文、試帖詩為制藝,束縛讀書人思想。乾隆間,甚至創為搭題。愈出愈奇,愈離愈遠。其後相沿成風,本來八股經義亡矣。讀書人為科舉制度所籠絡,不得不專攻制藝,以期登第。莫怪知有八股試帖,不知有百家也。知有四書五經,不知有諸史也。滿清以制藝束縛讀書人思想,天下英雄,盡入彀中。其計智巧妙,遠勝於焚書阬儒。噫!科舉制度之魔力,何其大也。然至清末,雖知其非而廢之,晚矣。余科舉中人也。童而習之,箇中滋味,嘗之深矣。垂老追述一二,感覺興趣不尠,聊賦七絕三十七首。
詩句:
縣考完成二月天,
宴開園覆月初圓。
忝司酒令陪末席,
二九翩翩一少年&112。
(江寶釵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