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詩詳細
*此功能中所顯示出的典故資料連結,是由電腦程式自動比對出來,只是提供一種可資參考的資訊,不是為詩文作典故註解,因此僅供使用者自行斟酌判斷及參考。
- 作者:
-
李鶴田
- 作品出處:
-
此詩收於李鶴田《哀台灣箋釋》。
- 寫作時間:
- 寫作地點:
- 臺灣
- 寫及地點:
- 詩題:
-
哀臺灣&2
&2 此詩收於李鶴田《哀台灣箋釋》。
,二十四首之二十
- 副詩題:
- 詩序:
- 詩句:
-
目睹大事已去矣,
從容跳出重圍裏&72 &72 《中東戰事始末》云:「劉軍門駐守臺南,支持數月,軍餉告匱,不得已以鈔票發餉,紳士勸諭通行,兵民相安。八月望後,聞日人又將率水陸大隊夾攻,臺南街市,訛言四起,鈔票購物,漸不通行。月杪關餉,須給現銀。況日兵數面來攻,饑軍何能抗大敵?軍門勸借無門,知事不可為,以和議紿日將,即與心腹數輩覓舟內渡,而軍中無有知者。九月初,英商爹利士輪船赴廈,日軍艦至輪窮搜,不知軍門已早回珂里矣。有鄉人從軍臺南,隸謝統領標下,九月間日兵輪載以回華者,言及奉令札安平內山麓,數月間,與日兵交綏二十餘仗,日軍無不敗北;然未覿面一戰,皆從中邀擊,日軍每不能支,傷亡特甚。八月二十一、二日間,聞劉軍門抱恙,不能見客。後於二十五、六日間,本軍謝統領不知去向。二十七、八日間,臺南諸營僉謂劉軍門業已去臺,人心大亂。日軍偵探者回報,日將猶疑誘敵,不敢直入。至二十九日,始令數百人登岸,巡查亂軍,知劉軍門去臺屬實。九月初一日,日大隊始據臺南,將華軍陸續裝赴廈門,隨身軍械繳呈日官」云云。觀此,則鑄鐵菴主新語所謂日人畏夏秋風浪瘴氣,從未一至臺南,戍守數月,非軍門之功,職是故也。又云:「日艦遣人搜查爹利士船,船主在床前飲酒,正劉軍門以七百五十金賂船主,用絨毯捲體,屏息床中時也」。斯皆子虛烏有之談,倒置黑白之說也。將謂夏秋風浪險惡,康熙二十三年我靖海將軍施琅之克臺灣也,非夏六月、非由臺南進兵者乎?況木艇之堅安及輪舟鐵艦耶?將謂畏瘴氣,日人已據臺北、臺中,不畏瘴氣,獨畏臺南之瘴氣乎?無是理也。況瘴毒之氣在山麓處重,城市則輕,臺南開闢最早,人民所集,其無瘴之可畏甚明,又何勞計及哉?嗚呼!此輩見利忘義,舞文弄墨,況復才能掩過,智可飾非,使忠義之氣潛銷,奸邪之焰日長,為鬼為域,吁可畏矣!
。
將軍一去臺無人,
不管殘山與剩水。
樊家壯士枉衝冠&73 &73 《通鑑》:「沛公入咸陽,項羽率軍四十五萬在新都鴻門,將欲擊之。沛公用張良謀,交項伯得免。旦日,沛公從百餘騎來見項羽鴻門。羽留沛公飲。范增數目項羽,舉所佩玉玦以視之者三。項羽點然不應。范增起,召項莊,令舞劍,因擊沛公於坐以殺之。莊則入為壽,壽畢曰: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羽曰:諾。項莊拔劍起舞,常以身翼敝沛公。莊不得擊。於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遂入,披帷立,瞋目視項羽,頭髮上指,目眦盡裂。項羽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也。項羽曰:壯士!賜之扈酒。則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羽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其上,拔劍切而啗之。項羽曰:壯士復能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後漢志》云:「樊噲冠,樊噲造次所冠以入項羽軍,廣九寸,高七寸,前後各出四寸,制以冕,司馬殿門衛士服之」。
,
南八男兒空斷指&74 &74 《唐書》〈忠義傳〉:「南霽雲者,魏州頓邱人。少微賤,為人操舟。祿山反,鉅野尉張沼起兵討賊,拔以為將。尚衡擊汴州賊李廷望,以為先鋒,遣至睢陽與張巡計事,遂留巡所。睢陽被圍,糧盡。時賀蘭進明代虢王巨節度,屯臨淮,許叔冀、尚衡次彭城,皆觀望莫肯救。巡使霽雲如叔冀請師,不應,遺布數千端,霽雲謾罵馬上,請決死鬥,叔冀不敢應。巡復遣如臨淮告急。引精騎三十冒圍出,賊萬眾遮之,霽雲左右射,皆披靡。既見進明,進明曰:睢陽存亡已決,兵出何益?霽雲曰:城或未下。如已亡,請以死謝大夫。進明愛霽雲,欲留之,為大饗。樂作,霽雲泣曰:昨出睢陽時,將士不粒食已彌月,今大夫兵不出,而廣設聲樂,義不忍獨享,雖食弗下咽!今主將之命不達,霽雲請置一指以示信,歸報中丞也。因拔佩刀斷一指。一座大驚,為出涕。卒不食,去。抽矢回射佛寺浮屠,矢著甎,曰:吾破賊還,必滅賀蘭,此矢所以志也!睢陽破,子琦脅降,霽雲未應。巡呼曰:南八男兒,死爾,不可為不義屈!霽雲笑曰:將欲有為也。公知我者,敢不死!遂遇害」。
。
春秋特書吳入郯,
謹識彝入中國始&75 &75 《春秋》:「成公七年,吳伐郯」。家鉉翁註:「吳與楚為敵,其來已久,春秋不書;今伐郯始書之;志其始為中國患也」。
。
中國土地割於彝,
夫誰使之至於此。
(楊永智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