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料庫介紹
詩社詳細
詩社名稱:
瀛社
創始人:
謝汝銓、洪以南、林湘沅
創辦時間:
明治四十二年(1909)三月七日&7
創辦地點:
臺北廳艋舺平樂遊旗亭(今臺北市)
歷任社長:
初期未設社長,大正七年(1918)始置。第一任社長洪以南,以下依次為謝汝銓、魏清德、李建興、杜萬吉、黃鷗波、陳焙焜等。
社員:
謝汝銓、林湘沅、洪以南、倪希昶、黃茂清、李逸濤、魏清德、劉克明、莊幼岳、黃玉階、張純甫、曹秋圃、許梓桑、林佛國、林熊祥、黃得時、顏雲年、蔡敦輝、黃純青、陳其春、邵福日、王省三、施瘦鶴、陳愷南、許劍亭、楊仲佐、黃贊鈞、林欽賜、賴子清、李石鯨、李神義、葉蘊藍、王自清、黃菊如、林子楨、吳金土、林搏秋、黃福林、陳郁文、劉振傳、林子惠、周水炎、陳友梅、顏笏山、卓周鈕、林銀城、蔡火慶、、張鶴年、張晴川、陳則仁、李建興、林玉山、杜萬吉、黃福元、林濟清、張希袞、林知義、趙益山、高選峰、劉育英、陳洛、陳祚年、羅秀惠、王采甫、陳進卿、黃茂清、陳廷植、丁壽安、何承恩、謝尊五、張藏英、張清燕、郭鏡蓉、蘇鏡潭、李稟鈞、李種玉、粘舜音、林益岳等。
詩社活動:
詩社除了每月例會外,也有與「竹社」、「桃社」聯合組成「瀛桃竹聯吟會」,四時輪流舉行詩人大會,由「瀛社」舉辦二次,而「竹社」、「桃社」各辦一次,所作詩詞皆由《臺灣日日新報》漢文部發表。大正十年(1921),十月二十三日在稻江春風得意樓旗亭召開第一屆全島詩人聯吟會,全臺北、中、南部詩社均有代表出席,約八十餘名。與會眾人決議每年在臺北召開一次,成為一常態性活動;且自第一屆全島詩人聯吟會後,若開詩人大會於臺北,現任總督必宴與會者於官邸,優禮文人。自此之後將臺灣詩社發展帶入高峰。此外,會中連雅堂有聯合全臺詩社之議,但因經費問題而作罷。直到大正十三年(1924)台灣全島詩人於大稻埕江山樓聚會吟詩,才正式宣佈成立全臺詩社擊缽吟會。至昭和二年(1927)&8三月二十、二十一日臺北集會時,與會者已達二百七十餘名,增加甚速。眾人更於會中決議往後北、中、南三處輪番舉會,變為五州輪番,故全島詩人聯吟會,亦稱「五州詩人大會」。且又進一步擬定全臺聯合吟會會則草案,愈發促使詩社風雅大盛全臺。戰後,每十年召開一次紀念大會。
產生作品:
大正四年(1914)《環鏡樓唱和集》&9。大正十年(1921)《大雅唱和集》&10。昭和七年(1932)林欽賜編《瀛州詩集》&11
詩社簡介:
社員陣容龐大,且有多位社員任職《台灣日日新報》漢文部,故善於利用媒體刊登訊息,以提高知名度,短時間成為北臺第一大詩社,與台中「櫟社」、台南「南社」並稱日治時期三大詩社。進入戰爭期後,「南社」漸衰,但「瀛社」活動不歇,最末超越其它二社,成為全臺詩社龍頭;而且至今尚存,相較於其它,更顯其生命力。
出處:

2.王文顏《臺灣詩社之研究》,《臺灣文獻》十卷一期,1959年9月版,頁36。

3.《瀛社創立六十周年紀念集》,瀛社創立六十週年紀念集編輯委員會,1969年版。

4.《瀛社創立七十周年紀念集》,瀛社創立七十週年紀念詩集編輯委員會編,1979年版。

5.《瀛社創立八十週年紀念詩集》莊幼岳主編,1989年版。

6.黃美娥〈北臺第一大詩社──日治時期的瀛社及其活動〉,《第六屆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央大學中文系,2000年3月版。

7.黃美娥〈日治時代臺灣詩社林立的社會考察〉,《台灣風物》四十七卷三期,1997年9月,頁49、51、59、60。

8.卞鳳奎〈臺北詩社座談會紀錄〉,《臺北文獻》直字122期,1997年12月,頁3、15。

1.連橫〈臺灣詩社記〉《臺灣詩薈》第二號,1924年3月,頁98。

9.張國裕〈臺灣詩社成立時間一覽表〉,《臺北文獻》直字122期,1997年12月,頁29。

10.許雪姬《臺灣歷史辭典》臺北:行政院文建會,2004年版,頁283、382、472、493、549、742、761、808、930、1296、1326、1328、1329。

11.林正三《瀛社社史之整理纂修與研究》,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