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台語文學發展年表
台語文學發展年表
起迄時間:

1940 年~1949 年

  • 1946 年
    10.
    漳州人陳大禹(1916-1985,1949.4離台tńg中國大陸)來台灣,後日á(1946.11)創立「實驗小劇場」,分台語組kap「國語」組。
  • 1946 年
    09.29-10.03
    人劇座(賴曾)tī台北公會堂公演,1工2場:林博秋日語原著、張冬芳翻譯ê《醫德》(獨幕諷刺劇)、《罪》(3幕6場戀愛悲劇)。(呂訴上1961:342;王育德全集11:192;焦桐1994:36-8)←林編(張譯)ê《海南島》,劇本送審無過、禁演。
  • 1946 年
    09.21
    王莫愁(王育德),〈見合結婚に就て〉,《中華日報》日文版文藝欄。
  • 1946 年
    09.21
    張望,〈展開台灣的話劇運動〉(《台灣新生報》):「如果真的以方言來演話劇,那就完全誤解了話劇的意義,同時也失去了話劇是中國整個新型綜合藝術的意味。」(邱坤良2006:27)
  • 1946 年
    09.15
    台灣文化協進會機關誌《台灣文化》(-1950.12.1,1:1-6:3、4合刊)創刊,主編蘇新、楊雲萍、陳奇祿,全6卷27期。
  • 1946 年
    09.14
    中等學校禁日語。
  • 1946 年
    09.12
    「談台灣文化的前途」座談會,地點tī台北山水亭,蘇新主持;座談紀錄刊tī《新新》第7期。
  • 1946 年
    09.10
    林忠(林海濤)編著ê《國語廣播教本:第二冊》(會話篇)再版:1946.02.28台北台灣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部,發行初版;附吳守禮日語翻譯;陳儀封面題詞。李萬居寫序(1946.02):「台灣同胞……歷來所通用的語言乃福建語系中之一種,即俗稱『閩南語』或『廈門話』是也。」有講tio̍h日本殖民「奴化教育」、皇民化運動kap台語「變質」chit中間ê關係,以及戰後初期台灣人主動學「國語」ê熱情,強調台、華語文法、造句「大同小異」。
  • 1946 年
    09.05
    王育德,〈內省と前進の為に:台灣人の三大缺點〉,《中華日報》日文版文化欄。
  • 1946 年
    09.
    台語論:吳新榮,〈文化在農村〉(《台灣文化》1.1):「台灣方言或是台灣白話,和閩南語有不同之處,就是加有土化語即番化語(例如「牽手」),及台灣化的日本話例如『都合』或是『萬事拜託』-萬事宜しく」。
14頁,共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