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事典
3月,臺灣知縣薛志亮聘鄭兼才與謝金鑾任《續修台灣縣志》總纂。 列印 列印
1807 清嘉慶12年 歷史人物
鄭兼才
鄭兼才 (1758~1822),字文化,號六亭,清福建德化南鄉人,1789年拔貢生, 1804年任臺灣縣學教諭,值蔡牽進佔鹿耳門,鎮將以下備禦要隘,鄭奉命守郡大西門,有軍功,授江西長寧知縣,不就,仍任教諭。上書巡道,力陳臺城浚濠之不可;上書總督論吏治民風、械鬥、辨誣。與謝金鑾共同任《續修臺灣縣志》總纂。著有《六亭文集》,臺灣銀行「臺灣研究叢刊」選其與臺灣相關者66篇,為《六亭文選》,姚瑩〈序〉曰:「所至以勵名節,崇實學為己任,文亦樸重如其為人。」
續修臺灣縣志 1807年3月,臺灣縣知縣薛志亮正式聘鄭兼才與謝金鑾任總纂,續修臺灣縣志,同年11月完成初稿,但未立即刊刻,致有多種修訂版。由薛志亮據原稿於姑蘇刊刻者,稱「嘉慶薛刻本」或「蘇州刻本」。1821年,鄭兼才據薛刻本刪補刊行者,稱「道光鄭補本」。1850年,臺灣縣教諭薛錫熊就鄭本又有增刪,稱「道光薛補本」。自創稿至鄭補本刊行,凡15年,又經多人修訂增補,是清代臺灣方志中,費時最長者。志分:地志、政志、學志、軍志、外編、藝文3,凡8卷74目。
藝文志收錄著述(即著作目錄)、奏疏10、檄文1、書2、議1、序22、跋5、客問1、記50、賦9、詩400餘首。藝文志篇幅248頁,佔全志篇幅之38.75%,是極特殊之篇幅比例。〈凡例〉共18則,「作志與作史相倣,而實有不同。史之所重者在時事,志之所重者在地產(山川、疆域為地,人與物皆為產);史以時事別異同於古今,志以地產別異同於方隅也。」、「舊志於名宦列傳,文武錯雜,品類無別。……政官悉歸政志、學官悉歸學志、軍官悉歸軍志。」從「志觀」到分類的觀念,都有獨特的見解,於「藝文」,僅有一句:「藝文之收採,則韓必昌之力而勷之者黃汝濟。」(黃汝濟拔貢生,韓必昌歲貢生,同任續修縣志分纂。)內容則未脫方志藝文志文選集之傳統色彩。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