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事典
8月,楊廷理來臺任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著《東瀛紀事》。 列印 列印
1786 清乾隆51年 作家
楊廷理 (1747~1816),字清和,號雙梧,清廣西柳州府馬平縣人,1777年拔貢,次年朝考一等一名。曾三度來臺任官,一是1786年10月~1787年9月,來臺任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其間,1787年1~2月兼署臺灣府。一是1787年9月~1788年4月,1788年11月~1791年6月,1807年1~2月,1812年1~7月,四任臺灣知府。一是1788年4月~10月,護理福建分巡臺灣兵備道,1791年6月~1795年9月,任按察使銜福建分巡臺灣兵備道。另外還兼攝淡水同知及任噶瑪蘭廳首任通判。前後在臺16年,是清代治臺官員中罕見的例子,不僅熟悉臺灣事務,更經歷林爽文、莊大田事件,招募義勇阻禦有功。第二、三次來臺,曾擊退海盜朱濆,平息淡水漳、泉械鬥,力主開發宜蘭,是宦遊文人中經歷最廣的。1796年,侯官縣任內,因虧空公帑遭革職,謫戍伊犁8年。
臺灣知府任內,主持歲試,並委海東書院掌教曾中立編輯優選文章,以為課藝,計有《臺陽試牘》初、二、三集。著有《東瀛紀事》等,自刊詩集九種:《西來草》、《東歸草》、《南還草》、《北上草》、《再來草》、《雙梧軒詩草》、《東游草》等。連雅堂《臺灣詩乘》云:「雙梧名廷理,……著《東游詩草》一卷,內有數首,可為蘭之掌故。……乾隆五十五年,澎湖告饑,楊雙梧觀察親往賑恤,遭風至東吉洋,乃回峙裡,以詩志險。」其〈丁卯九日錫口道中〉詩云:「漫道經行曾萬里,危巔措足步徐徐」,〈上三貂嶺〉詩云:「腳非實地何曾踏,境涉危機亦少安。古徑無人猿嘯樹,層巔有路海觀瀾。」詩多紀行,走過的路多長,詩有多長,經過的道有多險,詩有多險,就是楊廷理詩之寫照。
東瀛紀事 3度來臺任官之楊廷理所撰。1786年10月,第一次來臺出任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3個月後,臺灣發生清代最大規模之抗清事件──林爽文事件。1787年1月,臺灣知府孫景燧(?~1787 ,字秋汀,清浙江嘉興人,1784任臺灣知府。)被殺。楊氏兼攝府篆,招募義勇8000人阻禦,以保府治。翌年10月,福康安領兵至臺,楊廷理率義勇參戰,三戰三捷,於平定有功。1790年於郡署榕堂,將親身參與平定林爽文事件的經過,以編年記述。除了記述官兵爭戰的經過,也同時論述臺灣的地理形勢,以及治理臺灣的見解,不免亦論及事變發生的原因等。即《東瀛紀事》全書史料的價值,顯然高於文學,但記述歷史卻有強烈的個人見解,仍是值得矚目的宦遊文人著作。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