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事典
8月,朱仕玠以丁母艱去職,著《小琉球漫誌》。 列印 列印
1764 清乾隆29年 作品
小琉球漫誌

小琉球漫誌  1764年8月,來臺任鳳山縣教諭之朱仕玠,因母喪去職返鄉,於守喪中,將臺灣經歷、見聞撰成本書,1765年8月成書。共10卷,分為「泛海紀程」、「海東紀勝上、下」、「瀛涯漁唱上、下」、「海東賸語上、中、下」、「海東月令」、「下淡水社寄語」6大部分,合計約6萬字。
「泛海紀程」記述1763年4月19日出發,經榕城、廈門、澎湖來臺,6月8日抵達臺灣府的經過。沿途山光水色、人文、產物,於記述之外,且都有詩為證。在廈門換乘海舶時,來臺商旅,需經海關稽查,列冊開票掛驗。於所乘海舶,從外表樣貌、長、闊、深、桅長、舵長,內部格局,行船禮儀,舵工、鴉班、水手職司,船矴大小、數量、海中晝夜、有風無風、晴霽日落等不同光景,都有詩文詳予描述。「常時風順,一日夜可至。予以無風,留滯海中浹旬。」 「海東紀勝」上,記述臺灣歷史,並就七鯤身、鯤身漁火、內河、安平鎮、赤嵌城、宜亭、朝天臺、五烈墓、鯽魚潭、暗洋等地或名勝古蹟,分別以文述其經緯沿革形狀,又以歌詠之。
「海東紀勝」下,寫在府城停留4天後,12日啟程往鳳山,次日到達縣治後,在縣城的情形。有詩記述初至鳳山學署的感想,並述及來鳳山任教諭之緣由。餘為鳳山郊遊詩。
「瀛涯漁唱」及「海東賸語」5卷,是以「辭條」記事狀物,與以詩詠物合併運用的方法,編製的「臺灣百科」。雖是漫誌,沒有分類,但應有盡有,可說是作者以個人之力建立的「臺灣資料庫」。二者不同的是,「瀛涯漁唱」先以詩詠物或詠事,詩作為主,繼則予以註解,或再引申相關事物。「海東賸語」為純粹的事物名詞之解說。膡語3卷中的下卷,專記先住民事務或物品。蒐錄的魚鼈類有:麻虱目、飛籍魚、海翁魚、鸚哥魚、蟳、文昌魚、鯊魚、蘆鰻、三腳鼈。水果類有:梨仔茇、番蒜、菩提果、黃萊、波羅蜜、釋迦梨、椰子、西瓜、芽蕉。花類有:獻歲菊、番蝴蝶、指甲花、含笑花、龍船花、雞爪蘭、鴨蹄黍、節節高、刺球花、七里香、素馨花、迎春。另有:藥材、蔬菜、樹種、竹子、番薯、鄉試、書院、蛇草、茶、鴉片、水母、海道、民俗、硫磺泉、錢幣、地震等,述其形狀、顏色、大小、別名、用途、味道。制度、習則述其來源、辦法、例則,做為認識臺灣或在臺灣生活的資訊。原住民事務方面,有番社考試、番社、居處、飲食、衣飾、婚嫁、番禮、射鹿、占草、番犬、山後、蟒甲、浮田、達戈紋、番煙、演戲、番婦、薩豉宜、咬訂、向等20餘則。
「海東月令」即臺灣月令,按照1年12個月的節氣,做成農民耕種、畜牧、捕魚的備忘錄。「下淡水社寄語」是作者與能說漳、泉語之下淡水社樂舞生趙工孕合作翻譯的249個下淡水社詞彙,以漢字音註出,作為學習下淡水社語之鑰匙。寄語即譯語之意。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