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事典
福建布政使高山倡議《重修臺灣府志》,由范咸、六十七纂修。 列印 列印
1744 清乾隆9年 作家
范咸  (1696~1771),字貞吉,號九池,又號浣浦,清浙江仁和人,1723年恩科進士,1745年4月,來臺任巡臺御史,兼提督學政,任內主歲、科兩考,建普濟堂、修五妃墓,與同官六十七纂修《重修臺灣府志》,簡稱「范志」。1747年,閩撫奏聞歷任巡臺御史於養廉之外,分派各縣輪值供應,巡臺出巡南北兩路,夫車等項俱令各縣措辦;又復濫准差拘,多留胥役,滋擾地方等語,與同官六十七同以「積習相沿、因循滋弊」,遭革職。
著有《婆娑洋集》、《浣浦詩鈔》。六十七〈婆娑洋集序〉曰:「今夫天下有真德性,始有真經濟;有真經濟,自有真文章。……今集中所詠,語語悉該體要,則勿謂其風雅也,而實政事也。讀大嶝、澎湖、鹿耳諸什,則大易設險守國之義也;讀草木、蟲魚等什,則包匭青茅、納錫大龜之意也;讀弔輓五妃諸什,則柏舟髠髦之志也;讀臺江雜詠諸什,則修教不易俗、齊政不易宜之務也。本實心以為惠政,即風雅而為治術。」
范咸詩,詠物詩佔極大比例,〈烏魚〉、〈貝多羅花〉、〈七里香〉、〈九頭柑〉、〈水仙花〉、〈曇花〉等,都有註解,說明其品類、種別、特色。另有〈赤瓦歌〉、〈焚虎〉、〈竊花〉等記臺灣特有景緻、習俗的。連橫《臺灣詩乘》認為《婆娑洋集》中最好的作品是〈再疊臺江雜詠〉。〈臺江雜詠〉共有36首,再疊之外還有三疊,每疊12首,都是七律,從個人的宦臺感想到臺灣見聞,有人文感思、有產物、景觀描述,是一組敘事長詩。詠物詩的注釋,看得到詩人寫詩時為植物、動物、景物作志的苦心,卻不盡可靠,連橫就認為〈赤瓦歌〉的注,謂〈赤嵌城〉之名,緣由「臺灣屋瓦皆赤」之說有誤。赤嵌是番社名,明永樂中太監王三保下西洋取水赤嵌,在漢人來臺建屋之前,臺灣已有赤嵌。至於詠物詩的自注,旁徵博引,頗見詩人之博學。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