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事典
劉良璧任福建分巡臺灣道,主持《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舉人陳輝等任分輯。 列印 列印
1740 清乾隆5年 作家
劉良璧
劉良璧 (生卒年不詳),字省齋,清湖南衡陽人,1724年進士。1727~1730年任諸羅縣知縣。1738年,由漳州知府調陞臺灣府知府。1739年,以臺灣知府護理臺灣道,1740~1743年,任福建分巡臺灣道,任滿以丁憂去職離臺。在臺任期合計近10年,臺灣道任內主修臺灣府志。有詩文散見臺灣府志,「劉志、藝文」收有任諸羅令時所撰之〈紅毛城記〉,巡道任內捐俸倡修海東書院,並撰〈海東書院學規〉,允為重要文學文獻。 重修福建臺灣府志 1740年,臺灣舉人陳邦傑等人呈請福建分巡臺灣道劉良璧重修臺灣府志。前此臺灣府志之編纂已有蔣毓英(1685)、高拱乾(1695)、周元文(1712)等人之主修或重修,不過,自周志迄此近30年,臺灣之開墾情形及社會變化極大,亦有朱一貴起事等重大事件,皆不及備載,重修實有必要。劉良璧遂與臺灣知府錢洙(生年不詳,號恪齋,清浙江嘉興人,廕生,1740~1742年任臺灣知府,以疾卒於任。)延攬在地士紳耆宿共同纂修,有舉人陳輝任分輯,貢生施士安任監刻,1740年10月起,迄1741年5月完成,費時半年餘,學界稱為「劉志」。 臺灣自入清即屬於福建省,但各志皆未冠福建逕稱臺灣府志,冠名福建,也是「劉志」特色。全書分為聖謨、星野、建置沿革、山川、疆域、城池、風俗、田賦、戶役、典禮、兵制、學校、公署、職官一、二、名宦、選舉、人物、古蹟、雜記、藝文20卷,不名志。藝文有奏疏5、公移1、文5、序5、傳1、記17、賦3、詩176等8類。〈凡例〉稱:「舊志藝文頗繁,今稍為釐訂,擇其愷切詳明有關政教、風土者錄之,以資考鏡,亦佐志乘所不逮焉。」表達了編纂者個人強烈的文藝觀。 陳輝 (生卒年不詳),字旭初,號明之,臺灣縣人。1738年舉人,曾任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分輯及魯鼎梅《重修臺灣縣志》編纂。詩作則散見府志及各地縣志,連雅堂輯其詩37首,收入《臺灣詩薈》,合為一卷,題名《陳旭初先生詩集》,其中最著名者為〈買米〉一詩,有強烈的現實批判,號稱米鄉的臺陽地,卻讓窮廬寒士過得三餐不繼,「米賤揚糠粃,米貴懸杵臼。三炊雖舉火,茹草兼飯糗。」一切都緣由有人囤積居奇漁利造成的。可惜,〈買米〉之類、具批判寫實主義觀點的詩,僅有一首,其他的詩,都是閒居吟詠和旅遊記行詩。不過,他的旅遊各地的記行詩,範圍相當遼闊,顯示是活動力很強的本土詩人,而且,除了寫景之外,還能不斷地和各地村居山店的樵夫、渡人對話,有漢語文言詩人罕見的人間煙火味。〈依仁道中〉詩云:「鄉村擾擾何時靖,萬馬頻嘶未解圍。」,自註:「時王師十餘萬征討」。依詩中的戰爭後氛圍推測,詩人旅行各地的時間,很可能是朱一貴事件後不久。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