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事典
9月,第一本以田野調查方式完成的民間文學專輯《石岡鄉客家歌謠、閩南語歌謠》,由臺中縣立文化中心出版。 列印 列印
1991 民國80年 作品
民間文學
民間文學 八○年代解嚴後,民間文學的工作,開始建立較科學性的調查、整理規範。民間文學工作在學者胡萬川的推動之下有了新的發展,他建立科學規範的工作方式,並引進西方民間文學界的觀念,將工作焦點從文本擴大到講述背景與講唱者,使民間文學納入學術範疇,讓臺灣學術界認識到這一門學科的存在,並讓民間文學教學變成一種風氣。所謂科學規範是指以田野調查的方式蒐集第一手資料,再用原音原語紀錄資料,且應當盡量能保存包含:講述的語言內涵(texture),內容文本,講述情境及相關背景,如此一來才能有效保存民間文學口傳的原始面貌。
1992年開始,文建會舉辦4個研習營,推廣科學規範的觀念,普遍受到認同,被學者及地方文史工作者學習採用,成為解嚴以後調查、整理民間文學的主要方式。這種工作理念,後來落實到學者與縣市文化中心(文化局)實際採集、整理的合作,透過地方政府行政力量的支持,結合既有的文化資源,喚起當地人士搶救民間文學的自覺,加入採集工作行列。而台中縣的《石岡鄉客家歌謠、閩南語歌謠》,是第一本以田野調查方式完成的民間文學專輯,這種工作模式使得各縣市出版的民間文學集在20年間已經超過百冊。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