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事典
2月,《現代詩》季刊在臺北創刊;1964年2月停刊,共45期,紀弦任發行人兼主編。 列印 列印
1953 民國42年 作家
現代詩
現代詩  詩刊。1953年2月創刊於臺北市,為季刊,發行人兼主編為路逾(紀弦),至1964年2月休刊,共出版45期。其中22、23期曾改組,由林宗源任社長,黃荷生為主編。於1982年復刊。該刊是國民黨遷臺後文壇第一個正式公開成立的現代詩社,幾乎網羅了詩壇大部分中國來臺詩人。其發展共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53年初到1955年冬,共發行12期,以「新詩的現代化」與「反共抗俄」為原則,在理論上,努力釐清新詩與舊詩的差異,並提出:新詩必須是自由詩,必須現代化的結論。第二階段為1956年2月到1958年12月,共發行10期,即是成立「現代派」時期,此期占最大量的作品是「內容與戰鬥、政治有關者」與「講究藝術技巧的自由詩」,在理論上,則「以新詩的再革命為己任」、「唾棄抒情主義,強調知性」為原則。第三階段為1959年3月到1964年2月,共發行26期,大多刊載紀弦自己及新詩人的作品,在理論上,紀弦提出新現代主義、現代詩的古典化。發行至1961年37期,逐漸疲軟,還曾一度刊登要取消「現代詩」的訊息,直至1964年則正式畫下休止符。
紀弦  (1913~ ),本名路逾,中國河北人,另有筆名青空律、路易士等。蘇州美術專科學校畢業後,曾任安徽中學、聖芳濟中學教師,1948年來臺,擔任平言日報熱風副刊編輯、成功中學教師,1974年退休,1976年赴美定居。紀弦對詩有其狂熱與執著,1933年,紀弦即以筆名路易士自費出版第一本《易士詩集》,也曾辦過多種詩刊,如《新詩》月刊、《菜花詩刊》、《詩誌》、《詩領土》,來臺之後,紀弦將其在中國時期的舊作,以編年的方式出版,《摘星少年》(1929~1942)、《飲者詩抄》(1943~1948),來臺時期: 《檳榔樹甲集》至《檳榔樹戊集》(1949~1976)、《晚景》前半(1974~1976),美國時期:《晚景》後半(1977~1984)、《半島之歌》(1985~1992)、《第十詩集》(1993~1995);2002年撰寫《紀弦回憶錄》3冊。在臺灣詩壇上,紀弦因成立「現代派」及提出「現代派六大信條及釋義」,影響臺灣「現代詩」的發展甚鉅,另外,紀弦主張「大植物園主義」,意指在文學的植物園裏,應該讓所有的花卉與植物可以共同生存,易言之,詩的世界應該容納各種不同的詩觀與創作。
《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曾說:「紀弦的詩,題材廣泛,表現手法獨特,有個性,風格富變化,在意象上時呈飛躍之姿,在語法上則常洩示一種喜劇的諧趣」。此外,在臺灣詩史上,也不能忽視,紀弦早期來臺時「也包含若干無法逃脫時代與環境影響的反共詩與戰鬥詩」,只是「他個人的鮮明性格與縱橫才氣,所以呈現出一些與眾不同的特色」。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