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事典
11月,《自由中國》半月刊創刊。 列印 列印
1949 民國38年 作品
自由中國  半月刊。自1949年11月20日發行第1期,至1960年9月20日第23卷第5期止,總計發行200期。社長雷震,發行人胡適,編輯為毛子水、杭立武、夏道平等人。發行地點臺北市。1960年9月4日的「雷震案」,直接導致刊物的停刊。《自由中國》半月刊為五○年代知識份子參與社會改革的重要記錄。刊物的發行宗旨為推動「自由中國」運動,鼓吹民主自由之價值。以自由主義為核心價值理念的知識分子,在政治上要求制衡威權、落實民主憲政,在經濟上追求取代計劃型統制經濟、體現自由放任,在文化思想上鼓吹言論自由、培養現代人格精神。胡適在發刊詞〈「自由中國」的宗旨〉中,即如此表示:「在那鐵幕底下,報紙完全沒有新聞,言論完全失去自由,其他的人民基本自由更無法存在。……這正是國際共產主義有計劃的鐵幕恐怖。我們實在不能坐視這種可怕的鐵幕普遍到全中國。因此,我們發起這個結合,作為「自由中國」運動的一個起點。」儘管在反共議題上,《自由中國》支持國民政府之立場,但由於刊物基本的信念與政府之間有所歧異,因而時有衝突。從1951年間的社論〈政府不可誘民入罪〉,經15卷9期的「祝壽專號」(1956年10月31日),明嘲暗諷蔣介石政權的適憲性,到1958年起持續倡議籌組反對黨、展開實際組黨工作,因而導致了刊物與政府之間的正式對決。較具代表的文字包括如胡適〈從爭取言論自由談到反對黨〉、王厚生〈論民主自由運動與反對黨〉、雷震〈我們為甚麼迫切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反對黨〉、楊金虎〈我們衷心的期待的反對黨〉,以及朱伴紜(朱養民)著名的系列之作〈七論反對黨〉。《自由中國》雖為政論性綜合刊物,但在兩百期的刊物中,一直固定編輯有「文藝」欄位,由聶華苓負責編輯。內容涵蓋小說、評論隨筆、劇本、新詩。知名作品包括如陳紀瀅長篇《荻村傳》、徐訏篇《江湖行》、林海音〈殉〉、〈城南舊事〉,吳魯芹、陳之藩、喬志高等人的隨筆,以及余光中、夏菁、周夢蝶等人的新詩。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