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事典
2月,葉石濤發表〈三月的媽祖〉於「臺灣新生報‧橋副刊」。 列印 列印
1949 民國38年 作家
葉石濤
葉石濤  (1925-2008),小說家、評論家、文學史家。出生於臺南府城,16歲開始寫作,18歲時即有作品在《文藝臺灣》刊出,有筆名:葉左金、李淳、鄧石榕、酪青、櫻珍、葉顯國、葉松齡、周金滿、羅桑榮。臺南二中畢業後,到《文藝臺灣》任職,師事西川滿(1908~1999)。戰後,他亦受語言轉換之苦,1950年後,才以 漢文發表作品;1951年,因白色恐怖,被捕入獄,坐牢3年。此後,沈寂文壇幾近10年,1965年再度復出,加入吳濁流創辦的《臺灣文藝》,成為最重要的一支本土文學評論的健筆。1965年葉石濤發表〈臺灣的鄉土文學〉、1977年發表〈臺灣鄉土文學史導論〉,奠定了臺灣文學本土論述的重要基礎。
他的小說寫作歷程,由20世紀中葉寫到21世紀,有1940年代的日文作品,也有21世紀初的新作,風貌多變可說一生做文學,也一輩子都沒有離開臺灣現代文學發展的幹道,有如臺灣現代文學發展的見證人。青年時期,他是Romance(羅曼史)小說的信仰者;戰後初期他走的是批判寫實主義的新風格;60年代的白色恐怖時期,則發展出黑色幽默的新路線;80年代以後,更出現白色恐怖經驗小說、多種族風貌小說、異色小說等多重面貌。文學史及文學評論,則是他的證辭。
三月的媽祖  小說。作者葉石濤,陳顯庭漢譯。發表於1949年2月21日、「臺灣新生報‧橋副刊」。〈三月的媽祖〉為戰後初期描寫「二二八事件」歷史性題材的重要作品之一。作品描寫臺灣青年律夫,因涉入政治事件而遭到追緝躲藏到農村之中,藉著數位女性的幫助,尤其是媽祖的庇祐,律夫終於逃脫了軍警的緝捕。研究者多認為,這篇小說儘管未曾直接點明「二二八」,但作品中的影射手法,仍然清楚地指向這場臺灣社會的重大歷史事件。此外,對於媽祖形象的穿插運用,則具有高度的象徵意含,象徵臺灣人在二二八事件後受創心靈的救贖。
回上一頁